大官小官,都是他们得罪不起的,这才备了礼。
叶存山肯定不能受着,他还对谢晏清改了点映像。
以前当这小孩不会说话,没眼色,没想到是个义气的。
两边推脱几回,互相明白了意思,才不说车轱辘话,喝茶时能聊两句。
潘司狱家是九品官,这事出去问问就能知道,谢大江能跟叶存山说。
他还隐晦的劝叶存山别把这事太当回事,“就当小孩之间闹着玩了。”
叶存山不是那种一心苦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
还因为有过走商的经历,比别人多些见闻,跟谢大江聊天时,带几分亲近,让谢大江心里舒服不少。
司狱管囚犯,是个从九品的官。
看起来芝麻点大,但人进去了,是横着还是竖着出来,会不会落了残疾被扒掉一身皮再出来,就得看他心情了。
这种事,哪里都不少。
要说自己绝对不可能进去,也很武断。
因为他们完全能随便找个人去状告一个罪行。
到时不管有没有证据,进了衙门先打板子,不认罪就先关着。
关的这几天里,就够折腾人。
等到确实没有证据,把人放了,也是遭了罪出来的,哪里还有硬骨头跟人对着干。
这事叶存山听说过不少,以前认识的商人说起过路打点的费用时,都很苦涩,就是不愿意得罪小人,怕人家背后认识官老爷,一通配合把人弄进去折腾,还不如他们自觉给银子。
这事往上面伸冤也难,花费的时间精力与金钱不计其数,大多数人都是吃哑巴亏。
谢家没做错事,都要到两家拜访赔礼,叶存山当然不会要他为难,潘司狱家跟知府大人有没有关系,他就不问。
再次对谢晏清出手帮存银的事表示感谢,也表明不用去家里赔礼,谢晏清没错后,他才从谢家告辞。
因为上门递拜帖有先后顺序,有两家性急,已经把家里孩子训斥过。
打的左手掌心,红彤彤肿起来,是弯曲握拳都难。
能训这么狠,叶存山就知道难搞了。
人家不得罪潘司狱,训斥时多半把矛盾往存银身上引。
要骂孩子这么小,就会为了个哥儿大打出手,没有书生的斯文样。
也要说他们不务正业,还能出去跟人打架,只能是课业太少太轻松的缘故,要给他们加担子。
这两家叶存山就要待得久一点,变着法子夸人,把人家长心里的郁气夸散了,才从他们这里离开。
回家时,他跟云程大概说了下,还问存银怎么不在。
云程表情古怪,说存银上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