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那你觉得文玄枢不是英雄?”
“文相盘踞朝野已历三朝,现今秦君英睿神武,正欲收归权柄,文玄枢却贪恋权位,自以为有太后和明夕照在便可无虞,不知功成身退,杀身之祸已经近在眼前。”
“嗯,晋摄政王谢亭阁如何?”
“谢亭阁比文玄枢好一些。谢亭阁能够震服晋国老世族,主少国疑之时晋国没有发生内乱,正是此人之功。然而谢亭阁终究是出身世族,不可能像秦国一样力行变法,终究还是差了一筹。”
听完这一番言论,众人竟然哑口无言了。倒不是认同苏起的说法,而是被苏起这番“大话”给彻底震惊,连破口大骂都忘记了。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看着老太爷,期待着老太爷大怒,将苏起轰出厅堂。
却没想到老太爷竟然一摆手,对书吏说道:“将刚才的话全都记下来。此题,仍旧是苏起答得最好。”
众人再次哗然。现在众人的焦点已经不在苏起身上,他们已经不想再去纠结苏起到底为什么会说出这样一番说辞,也不想再去纠结苏起说的对不对,众人所在意的是:老太爷竟然对苏起的一套说辞颇为认同!
在场的众人,无人敢质疑老太爷的智慧,若是老太爷都认同了,难道说,苏起说的这些惊世骇俗的话语竟然全都是对的?那我们这些年来的观念,岂不是大错特错?
一时间,迷茫者有之,愤怒者有之,恍然大悟者有之,众人全都被搅成了一对浆糊,再也没有人胆敢质问苏起。
老太爷见书吏记得差不多了,轻咳一声:“好了,接下来便是第三题。苏起,你已经答对两题,除你之外其他人已经全都失去了资格。这题你若答对,这聚气丹便赏你,若是答不对,这聚气丹便和苏家子弟无缘了。”
苏起拱手为礼:“孙儿准备好了。”
“好!”苏老太爷精神一振,“第三题,如今秦晋燕三国鼎立,依你之见,哪国将一统华夏?”
众人一听此问,心中都是一沉。如今三国中晋国势大,天下九州已占其五,毫无疑问统一的希望最大。但众人既然身为燕国人,如何能说出这种丧气话来?可要是答燕国,老爷子必然又要问原因,到时候解释不出可是更加丢脸。
苏起平日为人一团和气,子弟们虽然对他多有鄙夷嫉妒,但终究没有深仇大恨。苏起答前两问时的气度,已经将许多子弟都深深折服,这些子弟此时竟然不由自主地在心理上站在了苏起一边,希望他能够答对第三问,将聚气丹留在苏家。
苏起想了片刻,恭声说道:“孙儿不知。”
 ;。。。 ; ;
第十一章 苏起评说天下事
听到这里,许多盼着苏起答对的子弟都暗暗叹了口气。苏玉却是一喜,心想:“这废物终于有答不上来的时候了!”
苏老太爷也有些失望,脸色一沉:“不知?天下大势,每个人都可以直抒己见!你莫非是怕说错,便不敢答了么?”
苏起见苏老太爷不高兴,也不急解释,神情自若地说道:“天下大势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小国得遇明主,君臣一心,奋发图强,也可以拓地千里,成就霸业;大国若是不思进取,君臣贪于享乐,国家衰亡也不过在三五十年。变法之前,秦国只是西陲一小国,谁曾想十年后便要东出函谷,与晋争天下?齐楚两国都曾称霸,却被晋国旋踵而灭,不亦悲乎?现在三国鼎立,将来有无数种可能,苏起又怎能妄言?”
苏老太爷听得这一番解说,脸色稍霁:“说得好,原是我问得不清楚。你说,若是三国保持现在的态势,将会如何?”
苏起略一迟疑,然后认真地说道:“秦国必将大举东出,先灭燕,后灭晋,一统华夏。”
“胡说!”
“妄言!”
“岂有此理!”
众人再次轰轰然乱作一团。苏起若是看好燕国,至少可以落个“忠君爱国、其心可嘉”的评判;若是看好晋国,也可以落个“识时务”的美名。可偏偏苏起却看好众人所鄙夷的虎狼秦国,这些人怎能不破口大骂?而且听苏起所说,燕国将会是三国中第一个被灭的,这让老燕人如何接受?
老太爷来了兴致,大袖一挥示意众人安静:“苏起,说说为何。”
苏起略一斟酌,脑海中早已思虑良久的说辞便如同水银泻地一般吐露出来:
“秦国变法之后,秦国国力日强,君臣同欲,举国一心,官吏治国有成法可依,毫无徇私舞弊的空间,吏治清明此其一;隶农子弟纷纷参军,秦制、战法、器械均有创新,军力强盛此其二;秦国占据巴蜀丰饶之地,关中沃野千里,力行耕织,国家富庶此其三;秦国东有函谷天险,可以无惧晋国强攻,占有地利此其四;秦国修行者已经编入行伍,与军队一同作战,虽然顶尖的七境强者不多,但随着隶农子弟和奴隶子弟可以开始修行,中阶低阶的修行者必然越来越多,这些人加入军队,将再掀起一股全新风潮,此其五。有此五条,秦国一统华夏,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