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翻开我家的老影集阅读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远,固非多日不能奏效也。甥在京中北京大学担任职员一席,闻家母病势危重,不得不赶回服侍,于阳'历'3月12日动身,14日到上海,因事勾留20天,4月6日由沪到省。亲侍汤药,未尝废离,足抒廑念。(1919年4月28日)  外公与舅书  这两封信都是外公写给他的七舅和八舅的,手书的一封信写于1918年8月。原来,曾外婆生病时,曾外公忙于粮食生意,无暇照顾妻子,将她交由唐家坨娘家兄弟照看。手书的信倒数第二行的“润连”即我的泽民外公,字润莲。在曾外公的培养下,他已是家里务农理财的得力帮手了。  然而,操劳一生的母亲已经病入膏肓。春天留下那张合影,秋天就传来了噩耗。外公与泽覃外公连夜奔回韶山,见到的是灵柩,听到的是泽民外公转述的母亲临终前对儿子的呼唤。外公挥泪写下两幅灵联和一篇祭母文。这篇全长384字的四言诗,是外公已发表韵文作品中最长的一首。  灵联一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灵联二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外公祭母文  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外公的手稿,那是要在曾外婆灵前焚化的;正文左侧下方有外公的表哥文运昌的注解:“民国八年八月十五日,他在灵位前执笔酌定,我代录正的。现在我家”。此件一直被他藏在墙中保存到建国初期并得以公开发表。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辞文真挚恳切,表达了外公对母亲无尽的爱。读到这动人的词句,我深切感到了他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伟大的情怀。不是每个母亲都能对儿子有如此大的影响,也只有极少数的儿子能写出这样动人的文字来感谢自己的母亲。外公成功的背后,确实有着曾外婆的影子。  我试着把祭母文按意思分成了五段,其中特别触动我的是第三段——“恨偏所在,三纲之末”,这应该指的就是“夫为妻纲”吧。现在不是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做出奉献的女人”吗?那么,百余年前,湖南湘潭韶山一位成功的农民兼商人背后,不就是奉献了32年的毛文氏吗?何况,她还成功地培养出三个如此不凡的儿子。为此,她忍受了多少次“有志未伸,有求不获”,如果不是和她最贴心的大儿子写出这篇祭母文,又有几人想到这些呢?  曾外婆的死因是“瘰疬”。这两个古怪的字眼是什么意思?我查到:瘰疬即淋巴腺结核。古医书对此指出:“受病之源,虽不外痰湿风热气毒结聚所致,然未有不兼恚怒忿郁,谋虑不逐而成者也”……话说回来,“瘰”不就是“病字头”加“累”嘛!  还有这句:“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外公26岁那年母亲去世,还没娶妻生子;小叔外公才14岁,还是需要母亲呵护的时候,可谓幼年丧母,人生一大不幸。从此,外公铭记母亲的嘱托,担起长兄为父的责任,把两个弟弟带上革命道路,使之各自成为独当一面的杰出领导人。他可以告慰曾外婆了。  至于下句:“又次所怀,好亲至爱。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我想知情人都明白,这简直就是外公后来几十年中仗义疏财、乐于助人的写照了。也许,这就是外公对自己母亲最好的纪念吧。  在外公自编的《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中,有一封他给老同学的信这样写道(《毛泽东交往录》305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  惊悉兄的母亲病故!这是人生一个痛苦之关,像吾等长日在外未能略尽奉养之力的人,尤其发生“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痛!这一点我和你的境遇,算是一个样的!(1920年)  也许为了抚慰老人晚年丧妻的痛苦,也许更是为了避免再遭“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痛,把母亲安葬仅一个月后,外公就把父亲接到长沙奉养了一段时间。泽覃外公当时在长沙上小学。于是留下了上面这张惟一的父子合影。  外公与曾外公父子合影  坐在外公旁边的是堂伯父毛福生,他是国子监监生,恐怕是韶山毛家族人中“学位”最高的。特别的是,他虽然不是外公的老师,但其弟、其子都教过外公私塾,而且可谓良师益友,二人都是外公念念不忘的乡亲父老。  这个时候的父子关系,恐怕是外公有生以来最好的。曾外公已经看出:虽然外公没听他的话,一步步从米店学徒做到老板,但现在总归成了有用之材。这些年对他学业的支持没有白费,作父亲的可以放心了。  就在这张合影照完不久,转过年的一月份,曾外公就因伤寒病去世了,时年五十岁。只有泽民外公为他送终。这次我回乡才听说,粗通文墨的曾外公生前自撰这样一副灵联(《毛泽东生活档案》上卷21页,中###史出版社,1999年):  决不料百年有一旬,哭慈母又哭严君,血泪虽枯恩莫报。  最难堪七朝连七夕,念长男更念季子,儿曹未集去何匆。  老人此时的心境让人一目了然,不由使我开始理解他了。  现在回头再看这两张珍贵的照片,我突然想到:为什么第二张照片没有泽民外公呢?一春一秋,只差了半年时间啊。也许,是因为曾外婆去世后,家里伙计一下少了照应,需要他去料理?或者,是因为发妻生下了孩子,当爸爸的赶去看望?可能都不是,也可能都是。不过我又有一个想法:恐怕还是母亲的号召力更大些吧?外公哥仨可都是“母党”啊!  今天仔细想来,曾外公对外公的成长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他在各方面的严格要求成就了儿子从小就熟悉中国农村,熟知农业劳动,深知中国农民。这一点使我外公在以农村革命为主要特点的中国革命斗争中得以运筹帷幄,百战百胜。  曾外公要求外公勤俭节约,艰苦的农村生活铸就了外公一生清廉简朴的生活信条。无论斗争岁月何等艰险,无论生活条件何等恶劣,外公从未被吓倒,而其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至今仍熠熠生辉。更重要的是:在父亲与长子之间的高压与反抗的较量中,外公从小形成了坚强的意志。这一点,在他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显得非常突出。  因此,我可以理解,虽然外公从小是对父亲的反对派,常常与父亲对立。但当他离家读书,特别是在长沙完成学业后,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改变,并且开始非常用心照顾老人。也许那时外公已经认识到:父亲虽然暴躁,但还是出于爱儿心切,像人们常说的“恨铁不成钢”。可以说:外公的精神品格中,已经融入了曾外公的心血。  

第三节 外公的弟妹们(一)

在上一节外公《祭母文》中,有这样一句:“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原来,曾外婆一共生育过七个子女。前两个男婴都夭折了。于是,外公成了老大,后来还有了两个弟弟,即我的泽民外公和泽覃外公;还有两个女婴也夭折了。当时的家庭都讲究儿女双全,于是就有了我的泽建外姑婆——她其实是外公的远房堂妹,过继到了曾外公家。  他们弟妹三个,曾经是外公除父母之外最亲的人,是外公生活及情感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遗憾的是:不但我没有机会,就连妈妈以至舅舅们,不是与这三位长辈缘悭一面,就是印象模糊到无法辨认——因为他们牺牲得太早,在青年和中年时代就无怨无悔地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生命。更遗憾的是,由于英年早逝和条件所限,他们留下的遗物资料少而又少。照片仅有可怜的一两帧,有的还不甚清晰,使后人凭吊时难免生出感慨。  其实,我面临的也不全是不利条件。我曾经朝夕相伴,侍奉左右的外婆贺子珍,和早逝的两位外公就颇为熟悉。他们是同时代的革命者,风格、人品都打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更何况泽覃外公最后一位夫人就是外婆的妹妹——我的姨婆贺怡。她们两姐妹性格相似,是最谈得来的亲人。  另外,我还有幸见过泽民外公的第二位夫人钱希均外婆——她是外婆十年戎马生涯的战友,以及曾与他共度牢狱之苦并至今健在的第三位夫人朱旦华外婆(注:又作朱丹华。本书用法依其本人签名习惯),还有他的女儿远志堂姨,儿子远新堂舅。我尝试着把上述这些图像、回忆组织起来,在此献给在胜利前牺牲的祖辈和父辈们——我们并没有忘记他们。  

第三节 外公的弟妹们(二)

叔外公毛泽民

·叔外公毛泽民  毛泽民,1896年生,字润莲或泳莲,外公的大弟弟。自幼在父亲严格教育下务农、经商,后受大哥影响走上革命道路。1922年入党后、一直从事经济、商业、金融方面领导工作,人称“红色财魁”。他参加了长征,后因统战需要派往新疆任财政厅长、民政厅长,1943年被军阀残杀,时年47岁。他的三任妻子是:王淑兰(生女毛远志)、钱希均和朱旦华(生子毛远新)。  泽民外公半身像  我的泽民外公和我家其他先辈一样,深受外公毛泽东的影响。1921年外公回韶山,全家开会,下了舍家干革命的决心。从此,全家人都走上了外公从事的革命道路。  叔外公毛泽民最大的才能和对革命的最大贡献,就是理财。这也是他从我的曾外公那里继承的能力。与哥哥、弟弟、妹妹不同,他不是拿着枪、带着队伍暴动,而是拿着算盘、账本为革命赚钱!  泽民外公父子合影  他在上海、武汉、天津主持党的出版印刷机构,出版大量党的宣传品,像著名的《向导》和《共产主义ABC》,就出自他的手下。  旦华外婆母子在新疆  他在苏区担任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任国家银行行长,统一财政,统一货币,统一处理战利品;他组织到白区偷运盐巴的工作;他任钨矿公司总经理,发展生产,支持苏区斗争;长征中任十五大队队长,硬是把一百六十多担金银、钞票运到陕北。  在陕北,他任国民经济部长,组织边区的经济生产,供应党和人民军队,坚持革命斗争。最著名的故事是:他和妻兄钱之光等四位同志曾受党重托,行程数千里,化妆到上海接回国际友人捐献给中国共产党的大笔资金。他们把资金兑换成法币藏在皮箱夹层中,完全和传奇小说描写的一样,冒着生命危险安全地把资金运到延安。  在新疆,他是党派去做统战工作的高级干部,在政府中做财政和民政厅长,为新疆经济发展做了贡献。  旦华外婆母子与东梅合影。2003年,南昌  我的这位叔外公就是这样一位特殊战线上的革命者。  泽民外公牺牲后,外公把对弟弟的怀念转到了对他###的抚慰和对侄女、侄子的关心爱护上,曾几次接见受他影响入党、一直看护韶山故居的弟妹王淑兰;在延安就开始帮助我的远志堂姨;建国后继续抚养我的远新堂舅,言传身教,亲若己子,20余年中极为信任。  据旦华外婆回忆,多年来亲属和好友们去看望外公时,都有一种不约而同的禁忌,就是从不提起泽民外公,以避免让他伤心。不过,千密一疏,在《红墙内外》一书中,外公专列上的女服务员就讲过这样一段故事:  卫士长说:“主席已经两天没睡觉了,光是在那儿看呀写呀,得想个办法”……桌上有本《人民画报》,一位卫士随手翻着,盯住一页不动了。轻轻咳一声:“嗯,我有个办法。这里有毛泽民烈士的照片,你就拿着画报,请主席跟你讲讲他的兄弟,这不就搭上了话,把他的注意力转开了吗?” ……  我在杯里添一些水,见他仍不放笔,便从兜里抽出那卷《人民画报》,不等毛泽东反应过来,已经铺展到他面前,将那些文件遮掩到画报下。“主席,你看,毛泽民烈士。卫士长说是您的亲弟弟。是吗?”……  毛泽东带着深沉的回忆静坐片刻,肩膀一耸,做了个深呼吸。他显得很疲倦,竭力打起精神。勉强笑着说:“你看,长得像印度人。是吧?跟我不像,可我们是亲兄弟。他长得像爸爸,我长得像妈妈,就是这样。”  我听到一阵声响,肯定是卫士长他们进来了,便抓住时机说:“主席,给我讲讲毛泽民烈士的故事吧?” 毛泽东做了个不情愿的姿势,刚要张口,我背后响起卫士长的声音……  故事到此结束了,亲如儿女的工作人员用计使外公得到了片刻的休息,泽民外公的故事也就没有顾得上讲。对我们后辈来说,未免有些遗憾。我只有通过对照片背后故事的追索,以求尽量读懂了外公那一代人,还要继续努力才行啊。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节 外公的弟妹们(三)

·叔外公毛泽覃  毛泽覃,1905年生,字润菊或润淋,外公的小弟弟。1918年随外公到省会长沙,受新思潮影响,从此跟随大哥投身革命。1923年入党,从事党务军务工作,有将才之称。红军长征时被留在江西中央苏区,负责领导敌后游击斗争。1935年在作战中牺牲,年仅30岁。他有过三位妻子:赵先桂、周文楠和贺怡,生有一子毛楚雄(谱名毛远大)。毛楚雄后参加革命,在中原突围后,奉命去国统区谈判时,途中被国民党杀害,年仅19岁。  我这位泽覃外公也是一位传奇的红军将领。可惜他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照片,但留下了许多故事。  泽覃外公与岳母周陈轩、妻子周文楠  朱毛会师这一历史事件是和我的泽覃外公分不开的。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一部,在赣南、粤北、湘南活动。泽覃外公是部队中的一位军官。当朱德知道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坚持斗争的消息,立即派泽覃外公去联络。由此建立了两大主力红军的联系,并最终于该年5月在井冈山会师。朱、毛红军的称谓由此而来,这点星星之火最终成燎原之势。成为公认的中国革命胜利的一个里程碑。  在紧张艰苦的战斗岁月里,泽覃外公与外公曾发生过这样一段“共产党用的是党法还是家法”的小小“纠纷”。此事目击者就是我的外婆贺子珍。事情是这样的:他们二人因泽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