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刘裕和拓跋硅 > 第六章 参合陂之战(第1页)

第六章 参合陂之战(第1页)

参合陂在今内蒙古凉城东北(岱海附近),山明水秀,风景如画。又有谁能够想到,一千六百年前一场中世纪中国的战争中约有五万燕国士兵被坑杀于此。参合陂之战成为北魏与后燕帝国命运的转折点,慕容鲜卑人由巅峰滑向深渊,拓跋鲜卑人由弱小走向辉煌,最终成为北中国的主宰。拥有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铁甲骑兵的慕容燕国为何输得这么惨,除了主将不称职之外,这场决定两大鲜卑民族命运的大决战到底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壹计中计

面对来势汹汹、倾巢出动的后燕大军,谋士张衮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向拓跋珪献策说:“后燕国被滑台、长子两次战役的胜利冲昏头脑,这次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来进攻,希图一战而胜,大有轻敌之心。我们应该表现得疲惫孱弱,使之更加骄纵,再寻找战机打败他们。”拓跋珪采纳张衮诱敌深入的战术,进行战略转移。拓跋仪统率阴山以北诸部落向西北撤退;拓跋遵统率阴山以东诸部向东北撤退;自己率云中川的牧民退至朔方一带。把所有的牲畜资产全部迁到黄河以西一千多里以外的地方去躲避。与此同时,展开外交努力,右司马许谦出使关中,向后秦皇帝姚兴求援。

拓跋珪没有采纳以往草原民族与中原王朝交战时的战略战术,如匈奴与汉帝国的战争,匈奴在处于劣势时总喜欢向阴山以北退却,以大漠阻隔汉军攻势,再利用轻骑兵的机动性寻找战机消灭进入漠北的汉军。拓跋珪的战略转移并非一味退却,带有等待时机进行会战的倾向性。主力部队屯驻黄河南岸,牲畜资产在后秦国北境。如果燕军渡过黄河追击的话,拓跋珪将与燕军在黄河以南决战。

后燕大军在云中扑了个空,拓跋珪的军事部署让慕容宝感到愕然。朔方地区是魏国新占领区,慕容宝满以为魏军会向漠北方向退去。当他判断出魏军的主力已经西渡黄河的时候,一个难题摆在面前。渡河需要船只,而燕军没有战船。慕容宝采取了一个很狡猾的作战策略,没有马上渡河追击,而是沿黄河自西向东攻击前进。后燕军深入魏境,兵进五原,收降北魏附属部落居民三万多户,收割杂粮一百多万斛。

有人会问,此时的北魏不是游牧国家吗?为什么会种植杂粮呢?拓跋珪复兴代国之后,有意向农耕国家转型,曾在盛乐进行农业生产。登国九年,拓跋仪屯田于黄河以北,从五原直到棝杨塞外。不过,当时拓跋珪没有想到五原屯粮反而资助了长驱直入的燕国大军。

有时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哲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原本种给自家人吃的粮食让别人吃掉,燕军却因为粮草丰足不再疏通粮道。后燕军队将收割来的粮食一百余万斛囤积黑城(今内蒙古武川)。慕容德率后勤大军入驻黑城,塞上通燕国的粮道无兵打理。

后燕国大军开到黄河北岸,打造船只,准备渡河。拓跋珪针锋相对,魏军在各个渡口建筑高台,陈师黄河南岸耀兵,遍插旌旗虚张声势,沿河东西绵延一千多里。两国大军隔河对峙,黄河两岸旗帜飘动,一眼望不到尽头,蔚为壮观。

拓跋珪“诱敌深入,寻机决战”的军事计划因燕军获得塞外杂粮而破产,而北魏的外交却大获成功。唇亡齿寒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后秦皇帝姚兴被许谦的游说之词打动,派大将杨佛嵩率兵救魏。得知援兵即将到来,拓跋珪果断下令拓跋虔率五万骑兵东渡黄河切断燕军通马邑之路;拓跋遵率七万骑兵劫断塞上通中山之路,彻底断绝燕军与国内的通信联络;拓跋仪率骑兵五万在黄河以北严密监视燕军动向。

北魏军队从四个方向悄悄对燕军形成包围态势。我们从北魏军队调动的数量上看,似乎魏军占优,加上拓跋珪的朔方主力军,总兵力二十万以上,燕军只有九万八千人,为什么魏军不主动会战,如此被动呢?游牧民族最大的优势就是马匹,就是骑兵力量。后燕国也是以骑兵起家,士风剽悍,燕军在当时各国军队中最具战斗力,拥有作战经验丰富、人马披甲的重装骑兵和重装步兵。

北魏军队虽多,像游牧民族一样,全民皆兵,都是轻装骑兵,对付实力弱小一些的草原民族游刃有余,若要与慕容鲜卑的铁甲军队对抗绝难制胜。战争呈胶着状态,开始比耐心。魏军本土作战,远道而来的燕军不能等,慕容宝下令伐木造船。

一个月后,船只打造完毕,慕容宝迟迟没有下令渡河。因为他忽然失去国内的所有信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慕容宝从来没有单独指挥过作战。起初,远征军和国内联系频繁,一方面,慕容宝从中山出发的时候,慕容垂已经患病;另一方面,慕容垂不放心前方的军情,燕军的作战方针很多出自坐镇中山的慕容垂之手。魏军切断燕军与国内联系,抓获来往于两地之间的燕国使者。统帅慕容宝不仅不知道魏军动向,甚至几个月都得不到慕容垂的军事指示和生活起居消息。

战?怎么战?慕容宝陷入彷徨、犹豫。他的哥哥辽西王慕容农、弟弟赵王慕容麟、皇叔范阳王慕容德沉默不语,似乎在看未来皇帝的笑话。

夏去秋来,燕军七月到达黄河北岸,三个月过去,初来的锐气已经有所削弱。此时,后秦援兵已在中途,魏军士气开始高涨。孤军深入的慕容宝不敢再犹豫下去,下令渡河攻击。上天没有帮助慕容鲜卑人。燕军刚要渡河,突然狂风大作,几十艘战船刮到黄河南岸,船上三百多名甲士被俘。

拓跋珪对燕军开始采用欺骗战术,实施心理战。俘虏的燕兵全部释放,逼抓获的来往于军队和中山的燕国信使隔着黄河向燕军喊话,告诉他们慕容垂已死。

“若父已死,何不早归!”

短短几个字,上至主帅慕容宝,下至普通士兵人人恐慌,军心骇动。慕容垂英勇善战、爱兵如子,是燕国士兵们心中的神灵。听说慕容垂已死,刚凝聚起的精气神顿时散去。

拓跋珪的心理战得到意外的收获,引爆慕容鲜卑嫡庶子皇位之争。身为太子的慕容宝继承帝位面临危机,慕容垂的死信引起不满太子势力的骚动。精于占卜的术士靳安感觉到不祥的气氛,劝慕容宝火速退兵:“天时不利,我方必定大败,火速退兵,或可免去灾难。”慕容宝不听,作为一名主帅,不能因为敌人散布几条真假难辨的不利消息就退兵。慕容宝的柔而不决让燕军失去一次安全撤退的大好时机。靳安私下对人说:“我们都要把尸体扔在这荒山草野,回不得家乡了!”燕国军心由是大乱。

两军又相互僵持了二十多天,慕容宝终究没敢渡河。作为军队最高指挥官,既然不相信敌军散布的谣言决定不撤军,那么你该进攻就进攻啊,在黄河岸边干耗着等什么呀?

于是等来了一场兵变。赵王慕容麟的部将慕舆嵩等人认为慕容垂是真的死了,因此图谋进行叛乱,拥奉慕容麟为大燕皇帝。兵变泄露消息,慕容宝迅速采取措施,处死慕舆嵩等将领。尽管慕容麟没有直接参与此次兵变,两人之间也不可避免产生嫌隙。这下好,兵无斗志,将帅不和,仗没法打了。

贰秘中秘

十月二十五日,慕容宝终于下定决心撤兵,燕军烧船夜遁。立冬时节的黄河出现冰凌,却没有冻住。慕容宝以为魏军没有办法渡过黄河追击,撤退途中连侦骑也没有派出。

燕军的船只在撤退的时候全部烧掉,拓跋珪只能眼睁睁看着漫天的火焰心急如焚。他知道,虽然黄河以北、以东地区有拓跋仪、拓跋虔、拓跋遵三支总兵力十七万的军队,但如果没有他的亲临指挥,任何一方均不可能对燕军发动攻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八天的时间,十一月初三,天象大变,暴风骤至,黄河冰封,上天站到北魏一边。性格果敢的拓跋珪绝不会放弃每一次制胜的机会,断然下令追击,亲自挑选两万精锐骑兵踏冰渡河。

大灾难之前多有征兆。燕军退至参合陂,大风突起,黑气如堤,自军后来,临覆燕军之上。沙门支昙猛告诫慕容宝说:“风云突变是魏兵将到的征兆,应该派兵断后。”从术士靳安和支昙猛和尚参与军事决策来看,汉化的燕国仍旧保持着原始迷信的风俗。当然,任何时代都有人相信巫术。术士拥有平常人所不具备的自然知识,掌握着一些自然规律,所以,他们的预言往往会成为现实。轻信术士的话便是迷信,但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对术士的话进行分析来研判时局有时会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慕容宝嘴角挂着轻蔑,笑而不答,根本不相信支昙猛的话。魏军无船,过不得黄河,再说大军走了十多天路程,魏军哪里能够追上?支昙猛和尚坚信预感准确,再三劝阻。此时,赵王慕容麟发火了,怒道:“以殿下神武,师徒之盛,足以横行沙漠,索虏(对拓跋鲜卑的蔑称,因为拓跋部留辫发)何敢远来!你支昙猛妄言惊众,当斩!”

慕容麟,我们知道他是慕容垂姬妾所生的儿子,生性狡诈残忍,曾经出卖过老爹,慕容垂不忍心杀他,以教导不严的罪名将他母亲杀死。慕容垂河阳起兵反秦,智杀苻飞龙和他的氐族骑兵便是慕容麟的杰作。其后,在平定河北的战役中屡立战功,又多次进入草原,与拓跋珪合作消灭匈奴独孤部、贺兰部。刘显、贺讷兄弟都是慕容麟打败的。

对于拓跋珪的军事才能,草原上多变的气候,魏国速度如风的轻骑兵,不能说了如指掌,也该有一定认识。慕容麟是第一个看穿拓跋珪野心的人,曾向慕容垂建议将拓跋珪召入中山监禁。就是这样一个虑事深远、奸诈无比的将才,此时此刻竟然说出如此不负责任的话,不能不令人心生怀疑。小段后说慕容麟“奸诈负气,有轻太子之心”。从他嘴里说出“殿下神武”的话完全是假意,以他对拓跋珪的了解,竟然如此武断“索虏何敢远来”,明摆着又是一句假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