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打了许多电话,追寻《载人航天》双片的下落,追寻《载人航天》底片的下落。由于当时主管载人航天工作的第七机械工业部已经撤消,当年经手《载人航天》双片的第七机械工业部有关人员不知去向,无法查找《载人航天》双片。后来曾经听说可能保存在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保密片库,我托人去查找,也未能找到。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用废胶片编成的新书(2)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查找《载人航天》底片。电影底片是“老母鸡”。如果找到底片,即便没有《载人航天》双片,我也可以用底片印一份正片,然后重操导演旧业,重上电影剪辑台,剪出一部《载人航天》影片。我也可以重配影片解说词和音乐,完成一部《载人航天》双片,然后套底,迅速印制出大批《载人航天》电影拷贝。
《载人航天》的底片保存在上海电影技术厂。我向上海电影技术厂查问底片的下落。他们明确答复,在底片记录本上,已经查不到《载人航天》(当时片名叫《空间技术》)。按照上海电影技术厂的规定,一部电影如果在十年之内没有套底出片,他们就会把全部底片销毁,不然底片仓库无法容纳那么多的底片。上海电影技术厂的答复,使我深感痛心。《载人航天》的底片被销毁,意味着当年的辛勤劳作付诸东流,意味着一部记录中国载人航天历史的珍贵影片被无情地抹掉!
在万般无奈之际,我记起,当年我在修剪电影《载人航天》时,曾经把剪下的废片保存起来。我赶紧打开书房里储存废胶片的铁箱。上海每年都有多雨的黄梅天,经历了二十四春秋,那些废胶片会不会发霉呢?由于我在箱子里面放了干燥剂,所有的废胶片都安然无恙!
我找出电影《载人航天》的废胶片,发现主要的镜头差不多都有。其中包括:1965年在安徽用生物火箭把小狗送上太空。内中有当年如何训练小狗适应太空环境、生物火箭的制造和吊装、小狗的上天和归来。还有“重头戏”——1979年中国训练航天员的种种场景,如震动椅、离心机训练,模拟舱训练,种种太空食品等等。
面对如此丰富而珍贵的历史画面,我决心编选一本以图片为主、讲述中国载人航天历史的图书,以“焦点新闻,独家报道”为特色,书名定为《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
为了使读者对于世界载人航天的发展历史也有所了解,我从书房的“摄影仓库”里又找出自己在国外拍摄的许多照片,内中包括美国华盛顿航空航天博物馆的许多照片,美国旧金山“黄蜂号”航空母舰上阿波罗登月飞船回收舱照片(当年美国宇航员在登月之后乘飞船返回地球,溅落在太平洋,是由“黄蜂号”航空母舰承担救援任务),俄罗斯莫斯科宇宙火箭纪念碑照片,当年苏联的“暴风雨”号航天飞机照片……
我花费二十来天的时间,写出《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并配好大量了历史珍贵图片。上海科普出版社当即把这本书列为重点书,以最快的速度排印,赶在2003年10月中国第一位“太空人”上天时出版。
我亲自带书稿前往北京,完成了报审手续。2003年10月16日,当中国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从太空归来之际,这部用废胶片编成的新著——《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也与读者见面了。
用废胶片编成的新书(3)
10月17日,中国新闻社也从北京发出的电讯,介绍新书《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
当人们为中国第一“太空人”杨利伟的成功返回而欢呼时,当他所属团队一共十四名宇航员被此间部分媒体称为“中国首批宇航员”时,今天发行的一本名为《飞天梦》的书,却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说法:中国首批宇航员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诞生。
一向自称“旧闻记者”的著名作家叶永烈另辟蹊径,以《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为题,同时配合四百多张照片,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航天史,从而成为独家报道。
他在书中披露,“早在1971年5月,中国宇航筹备组就已成立,着手选拔宇航员,计划在1973年年底发射‘曙光一号’载人飞船。当时,选拔宇航员的工作严格保密,以‘体检’的名义进行,从上千名歼击机飞行员之中,选拔出了十九名宇航员。”“然而就在中国载人航天紧锣密鼓进行的时候,当年的‘九一三’事件,使空军成为‘批林运动’的重点。中国宇航员的选拔工作受到严重干扰,中国发射‘曙光一号’飞船的计划也因此搁浅。”
另一耐人寻味的情节是:有如前苏联先于载人航天把小狗送上飞船,中国也曾于一九六五年在安徽用生物火箭把小狗送上太空。书中二十多幅彩色照片记录了当年如何训练小狗适应太空环境、生物火箭的制造和吊装、小狗的上天和归来。
叶永烈在接受记者电话专访时说,二十四年前他受命担任影片《向宇宙进军》的编导,这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影片分为三辑,即《飞出地球去》、《卫星的应用》和《载人航天》。影片完成之后,钱学森亲自审看,表示满意。第一辑和第二辑随即公映,而《载人航天》则因事关机密只在内部小范围放映。
他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当时担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正是钱老的批准,我才得以率摄制组进驻中国航天训练基地长达半个月,拍摄了这部电影的第三辑。”
得知中国已经成功完成载人航天的消息,叶永烈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这是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夙愿,也是中华民族百年梦圆。
10月17日,新华社也从北京发出记者刘江的电讯,介绍《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一书,标题是《叶永烈的“飞天梦”——穿梭于幻想与现实之间》
叶永烈关于宇宙的遐思,像一个自由无碍的精灵,在严肃的现实与妙曼的幻境间尽情飞舞穿梭。曾在科幻作品中多次“预言”中国人太空生活的他,又向人们揭开了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史上最真实的一些画面。
16日,就在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返回的当天,叶永烈的新作《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也开始面市。理想与现实在这一刻结合得如此完满,这令叶永烈非常兴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用废胶片编成的新书(4)
他评价“神舟”五号的成功说:“这是中国踏上太空的第一个脚印,也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叶永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