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的幽默短片,而在短短数月之内,该网站就得到了200万人的注册,并征集到了1512部讽刺影片。在一则发人深省的电视短片中,孩子们在学校的毕业会上一个接一个地向家长讲述,自己在学校期间学到了什么。第一个孩子说:“如果我认为某人想欺负我,我就要先发制人地先去欺负他。”紧接着,一个女孩子说:“无论我的朋友(盟友)说什么,我都不会理会,因为我已经决定了。”最后一个孩子在说:“别问我为什么把一切弄得乱糟糟的,别问我为什么让别人生活在恐惧中,如果你要这么问我,就证明你不爱国!”在片子的最后,画外音质问道:“看看我们都教给了孩子们什么!”尽管这些舆论和看法还远远谈不上主流,但多少还是表明了真实的民意:作为个人,布什和他的家庭会赢得许多人的好感,但作为美国总统,他的所作所为却并不能让人特别钦佩和赞许。 也许布什总统应该听听约翰·麦金农的忠告:在采取能对子孙后代的生活、我们的资源和我们的荣誉产生影响的行动之前,我们所采取的方法要包括一个明确可信的目标,一个经多方讨论过的连贯的计划;了解对现在有启示的历史,了解所采取方法的局限性;真正地替那些和我们不一样的人换位思考,不是光从感情上予以声援;尊重其他人和其他国家;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伦理;从内心尊重团结、独立、隐私和自由,以及幽默感、反讽和谦卑等品质。(《国际先驱论坛报》,2003年9月17日。) 如果布什能够从遇到的诸多麻烦中吸取教训的话,如果他有第二个任期改变人们对他的不良看法的话,不仅他自己会有机会得到一个良好的历史评价,而且美国和世界都会因此而受益。让布什用行动告诉我们他是谁吧!   txt小说上传分享
布什的“核心事”
经过“9·11”的洗礼,包括布什在内的许多美国人都开始意识到,从常规战争层面上看, 没有人是美国的对手,也正是因为无法同美国的常规力量抗衡,结果导致潜在的对手寻求所谓的不对等或曰不对称的战争手段,其中的一个重要“追求”就是利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能还会加上远距离发射的手段。这使布什政府感到十分担心。 在一次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听证会上,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负责战略和核计划的官员罗伯特·沃波尔指出,有了带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远程弹道导弹,力量比较薄弱的国家就能做到没有这种导弹就办不成的三件事情:阻止、遏制和伤害美国。这种武器的可怕在于,它不需要很大的数量,只要能够给美国及其盟国造成严重伤害;它不需要有很高的精确度,只要能够击中足以震撼美国人的目标;它也不需要安全可靠,因为使用它的人并不在乎人员的伤亡。 沃尔福威茨等人的游说和来自伊拉克等国的令人不安的报告进一步强化了布什政府的认识,那就是,在恐怖分子和“邪恶国家”面前,没有任何道理可讲,也无须做任何承诺,只要能够保护美国及其盟国,摧毁他们的“邪恶力量”,怎样做都不过分。 布什率先提出了新理论。2001年12月,五角大楼向国会提交了一份从理论上说属于机密文件的报告,该报告提出了“为达到21世纪目标”而进行新的核试验的假设。报告认为,有必要“为对付诸如地下目标之类的新威胁而开发新的能力”。反恐战争打破了所有的禁忌。美国新世纪计划的负责人加里·施密特反对认为在这方面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的看法,他说:“这些新计划不会引起核武器扩散,因为核武器已经在扩散。”( 法国《解放报》,2003年8月7日。) 美国开始认真考虑放弃它在1978年做出的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在五角大楼内部,一些人开始提到“核武器可用来打击那些耐受常规武器进攻的目标”,研制常规核武器成了“紧急课题”。美国的核思维开始发生转变:核武器不仅是威慑力量,更是规劝和打击力量,当对手在常规力量失败后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美国将考虑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002年1月9日发表的《核武器态势评估报告》进一步指出,过去偏重核武威慑的思路将逐步改变,军事战略的取向为核武器与常规武器并进,模糊核门槛从而增加战略回应的灵活性及备选方案成为一种选择。过去冷战时期三位一体的核威慑战略将被以核武器、高科技常规武器及导弹防御系统的新三位一体所取代。就这样,随着核门槛的大大降低,用常规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先发制人打击“敌人”的设想“新鲜出炉”了。 随着“先发制人”战略正式写进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先发制人的核战略也很快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其标志便是2002年12月11日布什政府发表的《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战略》报告。该报告指出,“敌对的国家和恐怖分子所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是摆在美国面前的最大的安全挑战之一。美国必须寻求制定一项全面的战略,以便从这一威胁的所有方面加以对抗。对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有效战略是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项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战略有着三根主要支柱:防扩散、不扩散和后果处理,而对这些支柱起整合作用的则是四项相互交叉的、赋予能力的功能,也即: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投掷系统与相关技术的情报搜集和分析;研究与开发,以改善应付演变中的威胁的能力;双边和多边合作以及针对敌对国家和恐怖分子的、有的放矢的战略。 为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作斗争而反对扩散是第一根支柱。在美国看来,敌对国家和恐怖分子拥有甚至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当代安全环境的现实,也是美国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考验。为此,美国军队和相关决策、情报机构必须做好准备,以威慑和防范形形色色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可能情况。与以往相比,此后防扩散思想将更加充分地融入到美军的基本理论、培训和装备之中,以确保美军及其盟军能够有力打击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武装起来的敌人。 与此密切相关的便是禁止扩散的努力。尽管布什政府有着浓厚的单边主义的色彩,但在禁止扩散的问题上,美国并不否认需要国际合作和多边努力,以阻止一些国家和恐怖分子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导弹。这些努力包括外交手段、军备控制、多边协议、为减少威胁而进行援助以及出口控制措施。当然还有相关的国际协定,包括核不扩散条约、化学武器公约和生物武器公约,尽管美国并不能够做到率先垂范,但它却希望别国能够“遵纪守法”。 为应付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而进行的后果处理则很可能将会开历史之先河。如果说,1945年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是“出于战争需要”的话,那么今后并不排除美国出于反恐或防扩散需要而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在这份报告中,美国表示将“以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力量进行反击”,其中包括在遇到对美国本土、美国军队和盟友使用生物、化学、放射性和核武器时“采取一切手段予以反击”。“一切手段”并不排除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报告的机密版则更进一步:这一战略不再坚持美国50年来反对武器扩散的努力,允许政府对快要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快要获得可能发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远程导弹的国家或恐怖组织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采取这一战略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武器部件的转移或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组装好之前将其摧毁。在报告的一份绝密附录中,这一战略将伊朗、叙利亚、朝鲜和利比亚等国列为美国所要对付的重点。政府官员说,这样做并不表明布什总统打算公开或秘密地对这些国家中的任何国家使用武力。官员们表示,布什总统决心制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部件流入或流出这些国家。(《华盛顿邮报》,2002年12月11日。) 与此同时,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也得以“再生”。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NMD再生
如果说,“倒萨”是美国防扩散新战略的具体实践的话,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和相应的美军改革便可谓积极的军事准备。2002年12月17日,在《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战略》报告发表后,也是在朝鲜半岛出现核危机的背景下,布什总统宣布,要在2004到2005年实战部署防止美国本土等遭受弹道导弹袭击的导弹防御系统,其中包括地面截击导弹、海上截击导弹、PAC-3型爱国者导弹以及陆上、海上和空中传感装置。 而在“再生”之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则有望“升级”为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白宫在2003年5月20日发表声明,从此后,导弹防御系统不仅是国家的事,也是国际的事。用白宫和国防部的话说,通过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不仅可以保卫美国本土,而且还可以保卫驻外美军、友好国家及盟国。在美国的游说下,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日本、波兰、加拿大、英国、丹麦都积极回应了美国的主张,澳大利亚、土耳其、印度也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这使美国非常开心,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大笔的军工收入,也意味着美国的影响将会遍布全球。“各国如果知道了美国保证它们免受导弹袭击的消息后,它们将会更愿意和美国在其他重要问题上联手”。(香港《亚洲华尔街日报》,2003年5月27日。) 尽管有人质疑导弹防御系统的有效性,但布什政府坚持认为,导弹防御系统也许并不完美,但有总比没有好。根据五角大楼2002年底的推测,在此后15年里,美国很有可能面临来自朝鲜、伊朗,可能还有伊拉克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威胁,为此,美国必须保持现有的由战略轰炸机、洲际弹道导弹和核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组成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同时要通过主动出击去除伊拉克等国的核威胁力,即便那是莫须有的事情。 朝鲜的核计划加深了布什政府的忧虑。虽然五角大楼很清楚朝鲜目前还无法威胁到美国本土,但朝鲜问题却很可能使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并成为更多国家进行核尝试的“坏榜样”。美国十分担心,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朝鲜核问题,不仅无法扼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而且也将激发伊朗等国开发核武器的热情。这将会引起连锁反应。如果伊朗有了核武器,伊朗的对手而且也是美国盟友的一些国家如土耳其和沙特,都将强烈要求拥有核武器;而在东亚,如果朝鲜拥有了核武器,韩国和日本都将有可能会争取拥有核武器以抗衡朝鲜。到那个时候,局面将会更加难以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导弹防御特别是本土防御就成了势在必行的事情。 在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中,洲际弹道导弹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用美国战略司令部总司令理查德·米斯将军的话说,洲际弹道导弹将继续提供一种可靠、低耗和反应迅速的能力,如果没有一个有力的洲际弹道导弹力量,一旦发生危机,对一个潜在的侵略者来说,用少量的武器摧毁大量的美国战略基础设施可能会变得具有诱惑力。洲际弹道导弹还是最适于对潜在的紧急情况做出反应的一支力量。一旦需要,每颗洲际弹道导弹还可多携带两枚弹头,这样就可以让美国的战略核力量增加到1000颗弹头。而且,洲际弹道导弹还是新的类型弹头的理想的投射系统,如对深埋地下或者坚固结构形成威胁的钻地弹。 与此同时,美国将积极研发高科技领域的常规武器,尤其是隐形技术、精确制导、激光和电磁等新武器,对生化武器的“规制”也是重要的科研课题。据悉,五角大楼正在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开发当场摧毁生化武器的化学战剂,该项目使用的是从特种作战司令部机密的“火神之火”项目改装的高温燃烧弹的“热腐蚀”弹药。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新的“安全困境”(1)
核武器的常规化则掀开了“新的一页”。2003年5月9日,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投票通过了一项准许发展低当量核武器的法案,这实际上取消了自1993年以来一直实行的一项禁令。该议案将提供1550万美元资助被称为强力核钻地弹的大型“碉堡克星”氢弹的研究,同时还将拨出600万美元用于微型核武器的高级研究。 这是一项把“绝对武器”相对化的法案。“绝对武器”是政治理论家伯纳德·布罗迪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几个月后出版的一本著作的名字,该书首次阐述了这样的事实,即核武器有其独特性、已经永久改变了战争、必须始终与其他武器区别对待。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也是冷战时期核武器一直没有被动用的一个关键因素。 可以认为,任何模糊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之间界限的行为都会使这个世界再次越过核门槛——走向灾难。布什政府通过把常规武器和核武器一并称为“进攻性打击武器”以及提议发展“有效的”低当量核武器作为标准武器库的一部分,正在推翻这个共识。(詹姆斯·卡罗尔,《绝对武器》,《波士顿环球报》,2003年5月13日。) 同样是在奥马哈,2003年8月7日到8日,布什政府官员在这里召开会议,讨论与核武威慑的思路分道扬镳的重要一步:是否开展可能需要进行更多核试验的新式核武器研制工作。会议讨论的问题包括:怎样把核武器同新的精确打击武器结合起来?是否应当开发反掩体核武器?是否应当恢复核试验?所有这些问题的付诸讨论表明,布什政府再也不害怕打破核武器与常规武器的界限,美国将反对得到国际承认的理论:原子弹只能用于威慑,而不能用于其他。而令东北亚国家担忧的是,新型核武器的首要打击对象很可能是朝鲜,据悉,钻地核武器的“使命”便是击毁朝鲜深藏地下的武器。(《华盛顿邮报》,2003年6月23日。) 这是一个颇有些巧合的日子。因为在前一天,也就是8月6日,世界各地的和平积极分子群集在广岛,纪念58年前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爆炸的死难者;而会议结束的次日,也正是长崎原子弹爆炸纪念日。舆论认为,五角大楼对此次会议的时间安排将使世界各国更加坚定地认为美国不理睬其他国家的意见和感受。而就在40年前的这个星期,美国、英国、苏联三国的外交部长在莫斯科举行会晤,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这被肯尼迪总统视为“重要的第一步,是向和平迈出的一步、向理智迈出的一步和远离战争的一步”。但这已成为“历史”。 为了给研制“新式”核武器寻找根据,五角大楼的专家们指出,现行武器无法打击深藏于地下的掩体。据美国国防部情报局说,在70个国家中共存在1万个军用掩体,其中1400个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关,它们能避免受到美国军队的打击。在恐怖主义猖獗的今天,华盛顿认为这些掩体是一大威胁,只有新型核武器能够(或可能)解决这个“技术难题”。美国全国国策研究所所长佩恩是最积极主张开发新式核武器的人之一,他声称,这种新式的核武器不但不会再次推动军备竞赛,反而会导致减少核武器扩散。他解释说,这是因为,这种新式的核武器会迫使敌对国家放弃建造地下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