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搞“大跃进”,山区树木砍光。美国的人造卫星发现为啥闽粤边界一带冒出那么多的圆圆的建筑物,会不会是新造的军事基地。后来通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派员考察,才确认是世界着名的生土建筑群……土寨楼。土寨楼的生活,可说是一种特殊的“群居”,他们几乎日夜聚在一起,或喝或唱,亲密无间。村子红白喜事都互帮互助,就连家里宰了猪,也招呼左邻右舍小聚一餐,小酌一杯。平时遇外乡人欺负,就众志成城对抗。和平岁月,对酒当歌,赏灯观月,唱着山歌到天明……当然现代广东山区民居,洋楼已代替了“土寨楼”,电视音响已代替了客家妹子的山歌对唱,但那古昔坚固壮观的古寨还屹立于山巅。那客家妹子和情哥的悦耳悠扬的歌声还时不时飘出山外。媚眼传情注入时代的新气息,演绎出一个个古老而美妙的“画眉跳架”的勾人魂魄的故事……
在广东珠江三角洲,还有一处村居,在世界享有盛名……中国第三十五处世界遗产,也是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于2007年6月申报成功,吸引了海内宾至如云,以一睹其风采为快。
开平是县级市,属江门市所辖,现有18镇,不论在丘陵地区还是平原,镇镇有碉楼,即便是在繁荣市区,也到处可以看到饱经沧桑的碉楼与现代化的建筑为伴。据说历史上开平有碉楼3000多座,民间一直有“无碉楼不成村”的说法,经普查,现存碉楼还有1833座,集中分布在中部潭江冲积平原的塘口、百合、赤坎、蚬冈、长沙五镇。碉楼如此之多,在中国绝无再出其后,确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碉楼之乡”。
迄今,中国保存有碉楼建筑的地方不少。如四川、重庆、青海、西藏、云南、贵州、福建、江西、广东其他地区及香港等都有碉楼散布在乡村。世界西方也有兴筑碉楼。10…12世纪西欧以教堂为代表的罗马风格建筑中,也屡见军事防御和火警监护的碉楼;格鲁吉亚东北部的外高加索山区曼克顿一带,至今也保存着为数不少的碉楼,当地人称其为“塔楼”;葡萄牙里斯本港湾的特茹河中耸立的贝伦塔,更是一座典型的碉楼。
华侨是建碉楼最主要的力量。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开平成为华侨之乡,几十万人出洋到美国、加拿大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他们省吃俭用攒下了一点血汗钱。顽强的落叶归根、传宗接代意识,促使他们纷纷回家建房、娶媳妇、买地,这是他们人生的三大心愿,为防匪患,他们选择了建“碉楼”以自卫。 。。
楔子(6)
世事沧桑,而今开平碉楼大多人去楼空,但作为世界着名的文化遗产,仍越来越体现它的文化价值。它维系着海外乡亲对故土的牵挂和思念,是他们世代难以忘怀的精神家园,也几乎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地莅粤必瞻的文化旅游胜地。
(四)
广东人之所以脑瓜灵活,应变力强,而且肤色白净,秀气钟灵,跟他们的饮食有着特别重要的关系。
广东人的饮食很有文化。广东菜有粤菜、客家菜和潮菜三大类。广东人吃喝讲究清淡。
粤菜最有特色的是“靓汤”,几杆猪骨加些佐料,一炖就是一天一夜,骨头都烂了,骨髓和骨钙都分解出来。吃饭时,每人一碗“靓汤”,然后才上一道一道的菜。这碗“靓汤”喝下去,浑身都热乎乎的。尤其是冬夜,窗外天寒地冻,而被窝里却温暖如春,令新人缠绵不已,爱意倍加;让老夫妻蠢蠢欲动,重温旧梦……这都是这碗“靓汤”的功力。
客家菜比粤菜下的盐多一点点,显得较咸。缘于客家人多住于山区,山坑水淡,上山越岭汗水出得多,需要一些盐作补充。客家菜最有特色的一道是“龙凤汤”,即毒蛇砍成小块藏进走地鸡腹里慢火细炖,炖得鸡与毒蛇都恰到好处,汤也美,肉也佳。而今,客家每宴不离此菜。
广东菜最出名的应算潮菜。潮菜精细,色、香、味俱佳。潮菜主料是海鲜。因潮汕面海,四季鱼虾满仓。一尾鱼,有煮、炸、炖、煨诸种做法。往往一桌潮菜十二道,海鲜就占了一半以上。多种做法应有尽有,吃了一席“潮菜”,真令你不辞长作潮汕客。潮州菜最出名的是“蚝烙”,则是把新鲜的大蚝搅拌薯粉,加些葱白,猛火煮烙,上鼎后撒上少许胡椒粉,醮“鱼露”,吃之,不小心连舌头也吞下去。
广东人的饮更出名。毛泽东曾曰“饮茶粤海未能忘”。谁饮了广东的茶,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广州人盛行喝早茶。早上,广东的酒楼大都变成茶楼。当然也有特设的专营喝早茶的茶楼。广州人大都没专吃早餐的习惯,不管老的少的,备了两块钱,就钻进茶楼里,要了一壶茶(往往茶是免费的),然后买了几样早点,也就是两块钱足矣,就能美美的喝上一餐早茶。当然,有贵客来了就不一样,大都带往较名贵的酒楼。目前,人均二三十元就喝得美滋滋的。
广东人喝茶最精细的要数潮汕功夫茶。主要体现在茶具上。中国各地的茶具,尽管千差万别,但大体都是大杯大盏,高跟口杯,罐头玻璃杯,搪瓷大碗……都离不开红楼妙玉师傅所讽的“驴饮牛饮”。这主要是各地盛行以泡为主的“绿茶”和“红茶”,放一撮下去,开水冲满,喝个一天半天的。但这当然是由各地的气候环境所决定的。如北方的气候干燥,需要大量的饮用茶水。内蒙古、西藏等地日日饮奶类,没大碗的茶水难以解腻……作为潮汕(包括闽南一带),气候温和,土地湿润,人喝茶喝水量较少,一少就讲究精,于是就造就了潮汕工夫茶的精细功夫了。而精致的茶具是最有特色的,一套茶具就是一套精巧的工艺品。潮汕工夫茶具,有人说有四宝,有人说八宝,而其实有十宝,即:陶壶(或盖瓯)、瓷杯、锡罐、小砂锅、茶洗、茶碟、泥炉、羽扇、茶橱、风炉柜。
潮汕工夫茶冲法也特讲究,曰“高冲低斟,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即提水锅向茶壶里冲水时要高,让水撞击茶叶,加速分解,提茶壶冲茶时,壶与茶杯距离要低,以免溅起泡沫,这叫“高冲低斟”;第一冲冲水入壶时,这时要用壶盖斜抵壶口轻轻刮出,盖上后,再朝盖上淋一次水,把粘附在壶口四周及壶身上余沫及茶叶小微粒冲走,这便叫“刮沫淋盖”;冲茶时,要靠手腕转动,在三个小杯中巡回冲出,使三个小杯“机会均沾”,使注入的茶浓淡一致,这就叫“关公巡城”;到最后,茶壶里只剩下些许浓厚的茶叶的时候,再轮流向每个茶杯倾注几滴。散文大师秦牧曰:“这最后一点茶被认为是‘精华’所在,总得让每个杯子都分以几滴才好,这样才不‘厚此薄彼’。”(秦牧《中国茶道》)这便为“韩信点兵”。
楔子(7)
潮州工夫茶道之所以历代相沿,在世界颇负盛誉,主要是体现“和”、“爱”二字。和、爱本一家,有和才有爱。正如潮汕老艺人张华云所言:“茶是具有敬爱、慈爱、恩爱和友爱的意味。”《茶谱》曰“人饮春茶,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也”。传说清有一大臣见乾隆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答道:“君不可一日无茶”。乾隆吃茶之法与潮州工夫茶道同,故活到88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国君。
因而,潮汕工夫茶流传千古不衰,越传越普及。目前,闽粤二地大都流行。现在连政府宴请贵宾,也会在饭前饭后先来两杯香喷喷的潮汕工夫茶。潮汕工夫茶盛行千百年,确实也陶冶出潮汕人那谦谦君子、礼让待人的良好民风。不然,为什么会造就出叶剑英这么出名的儒将,造就出李嘉诚、庄世平……这一个个的儒商,饶宗颐、秦牧这些国学艺术大师呢?
广东人也特别喜欢吃水果,素有“饭前茶饭后果”的讲究。
广东水果自古就着名。唐时,岭南佳果荔枝就成为皇帝皇妃翘首以盼的贡品。苏东坡曾叹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明朝万历年间到过广东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说:“中国有许多欧洲人从未见过的水果,它们全都生长在广东省和中国的南部。当地人把这些水果叫做荔枝和龙眼,味道大都十分鲜美”,“这里,我们还发现了橘子和其他柑橘水果以及各种刺丛生长的水果,种类繁多,并且具有比别的国家同类水果更好的香味”。
明清时期,增城的挂绿荔,新会的甜橙和潮州柑已负盛名。清末以来,潮州的橄榄、广州的杨朵也令人赞不绝口。20世纪20年代,鲁迅先生南来广州时吃到甜杨朵时曾称赞道:“广东的水果,我最爱吃的就是杨桃,滑而脆,酸而甜,我常常宣传杨桃的功德,吃的人大概赞同”。
(五)
新加坡国立大学有一项最新研究显示,5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听音乐或阅读、逛街等活动,能降低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几率达六成。如果参加老年俱乐部的活动或者打麻将,则会降低三成。为什么广东的历代政要和巨商,如叶剑英、廖承志、霍英东、李嘉诚、曾宪梓,年至七八十,头脑还那么灵敏,能应付各种瞬息万变的政务和商务,这主要跟生长在广东这块土地,长期受岭南文化的熏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