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访美散记 丁玲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还有他的精神,仍然在左右着美国的生活——在白宫里、在美元上、在林肯纪念堂、在拉什莫尔山、在美国人民的心中。在多次美国历届总统的民意评选活动中,林肯总统甚至胜出有美国国父之称的华盛顿总统一筹,荣登首位。

同时,不以人废言的民主思想,深深地扎根在国家的法律和人民的思想深处。哪怕是有明显错误的思想也不能明令禁止,不给与政府压制思想自由的权利,以免正确的思想因此而无端地受到压制和扼杀。即是说,绝不因噎废食,从而使一些切实可行的民主、科学的思想和主张得以发扬和实践。同时,媒体和新闻界更多的是关注政府要员的言行举止和廉洁奉公,像一面面无形的镜子照着他们,促其自爱、自律。

斯威夫特曾说过,法律就像是一张蜘蛛网,蚊虫、苍蝇尽数落网;可大黄蜂却可破网而出,自在逍遥。一语中的,道破了18世纪英国社会中法治的不公。相反,封建专制的文明古国,中国一直沿袭着权大于法的体制,抑还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公理存在?!其实,这已不再是法了,应该只是平民百姓心中期盼的一种公理!中国人民对于民主法制国家的期盼,由来已久,源远流长。

2008年4月10日(星期四)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颠马山纪念馆观感

颠马山纪念馆观感

谈起颠马山来,必然首先会联想到美国西部地区的土著居民印地安人。其实,按现在的美国地图来看,南达科他州应是位于美国的中北部地区,而不是什么西部地区。不过,当年华盛顿在1789年就任第一任美国总统时,美国的版图也仅仅限于东海岸边较发达的原殖民地地区面积不大的13个州,不久又扩大了3个州,变为16个州;以后,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在任期内,成立了第17个州,并在1803年,据说只花了1500万美元,向法国购得了路易斯安娜区域,使美国当时的领土面积增加了将近一倍。因此,随着美国领土的不断西扩,西部大开发就成了十九世纪以来,美国历史上的重大课题了。广义而言,老东部地区以外广大的不发达地区,也就都涵盖在“西部”的范围内了。

言归正传,再来谈谈南达科他州的苏族印地安人。据悉他们原本是定居在明尼苏达州地区的,十八世纪初期移居南达科他州,占据了平原上广袤的土地,从事骑马的游牧生活,以野生牦牛为生。当时大平原上繁衍的野生牦牛多达6000万头,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在此居住长达160多年。十九世纪席卷全美的西部大开发浪潮,大批的捕猎者、商人、传教士、移民、淘金客,士兵、牛仔和定居者的涌入,以不可阻挡之势极大地冲击了原居当地的印第安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尤其是黑山地区金矿的发现,淘金热的高涨,涌入的人流更是与日俱增。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美国联邦政府的干预,当时号称拉科他(Lakota)部族的苏族印地安人领地逐日缩小。其间还发生了苏族民众与联邦军队之间的流血冲突;此后1868年以拉勒米堡协议(Treaty of Fort Laramie)的形式,结束了双方之间多年的火拼。

不过,美国联邦政府并未能恪守自己的协议和承诺,以后,冲突再次发生。颠马酋长就是在1868年拉勒米堡协议后,涌现出来的维护苏族印第安人传统生活方式的民族英雄之一。他战斗以抵御美国联邦军队对拉科他领地的侵占,1873年,帮助攻击了卡斯特将军派遣往黑山进行勘测的小分队。1876年,拉勒米堡协议再次修改,拉科他领地大幅度缩减;同年,联邦政府命令拉科他部族各族印地安人就范,进入各自被分划的保留地,颠马酋长成为了抵抗运动的领袖。1876年6月25日,在享誉印地安人史册的小大角(Little Bighorn)战役中,他率部一举全歼卡斯特将军和他的200名将士,威名大振。但是,大势所趋,不断的军事困扰和野生牦牛数量的减少,最终颠马酋长迫不得已于1877年5月6日也投降了。他是最后屈服的一名重要的印地安人头领。

同样,在小大角战役中阵亡、几乎全军覆灭的联邦将军卡斯特(Custer);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曾有不俗的表现和功绩,他留着八字胡鬚戎装打扮、潇洒倜傥的照片,也在当地的各类杂志上屡见不鲜。战场上的失误,使他以身殉职,却也莫名其妙、不可思议地给他赢得了永久不息的声誉!小大角战役的惨败,却使他这样一名美国19世纪历史上颇有争议、模棱两可的军事人物的生活,成为了无数歌曲、书籍和绘画咏颂的主题。他的寡妇,伊丽莎白。培根。卡斯特更是不厌其烦地为其炒作、歌功颂德,使之名声大振:把他描绘成不仅是一个军事天才,而且也是有文化教养和造诣的雅士、艺术的眷顾和保护者,同时还是一位有潜质的政治家。

过去战场上的对手,相互屠杀、不共戴天的敌人,随着岁月的流逝,敌意已经是早成为了逝去的烟云,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个过去历史的记忆。而且,当印地安人宣扬、铭记自己的民族英雄时,也并无褒贬联邦军队将领的意思,只是保存一段过往历史的记载。

看过的有关美国南北战争的影片,给我的印象也是一样。以联邦政府林肯总统为首的北军,和以当时西点军校校长罗伯特。李将军为指挥官、维护奴隶制度的南方庄园主同盟军队,二者之间的战争,最终是以南军的失败而告终,从而捍卫了民主的联邦政府的统一,彻底粉碎了对方分裂国家的阴谋和企图,但也并未把南军的统领们视为洪水猛兽、万恶不赦不可见人的魑魅魍魉。林肯总统以美国南北战争的胜利再创了美国历史的辉煌,宣告了联邦政府自由、平等、民主政体的胜利和顺应民心。在自由、平等、民主的大旗下,民主政府决不堵塞言路和限制信仰的自由。早在1927年南达科他州拉什莫尔山总统巨像动工前,1915年,就有人在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的佐治亚石山公园内设计构思、雕凿著名的“南部同盟纪念雕像”,历时55年,于1970年竣工。整座雕像形象生动,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南部同盟总统杰斐逊。戴维斯、南方指挥官罗伯特。李和斯。杰克逊各自骑着膘肥体壮的战马,一手紧握缰绳,一手拿着礼帽,并把帽子放在胸前,仿佛向凯旋归来的战士们致敬。据悉整个浮雕面积达公顷;李将军位居中央,高度超过9层楼房,他端坐在战马上,右边是戴维斯总统,左边是杰克逊。三位南部同盟的著名历史人物骑马指挥作战的威武形象融入进了佐治亚石山的花岗岩里面,永载史册。这会是一段使人永世不忘、刻骨铭心的历史,让后人们去反思、评说。当时,战争的初期,北军屡战屡败,北军将领见了作为南军统领的自己的校长,早就有了几分胆战心惊。直到林肯总统任命格兰特将军统领北军,才逐步转败为胜,最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格兰特将军也因此荣登了第十八任美国总统的宝座。为此,我曾想上网查看一下“南部同盟纪念雕像”大型浮雕的照片,但并不如愿,只看到了一段简要的说明。看来是负面的东西,总不会去宣扬的,只不过是不允许使用行政手段去反对和加以限制而已!

回顾美国印地安人的历史,很发人深省!历史地看问题,美国联邦政府过去确实作过许多对不起印地安人的事情,但也因此改变了印地安人原始落后的生活方式。而且,美国联邦政府也采取了诸多弥补的措施,给与印地安人很多优惠的政策……至于对印地安人文化、传统的保护和研究,做得也很到位。在华盛顿,就有一个很大的印地安人博物馆;再就是颠马山纪念馆的建设,等等。

历史就是过去走过的脚印。历史是不可以更改的。但是,千秋功过后人评说,却是一个千年不变、永久的话题:正所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过去的事情,有些随着时光的流逝,事过境迁后,再重新审慎地反思,会有不同的考虑和看法。“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诚如法国哲人狄德罗所说:伟大的历史人物就像是一棵大橡树,在它的荫翳下,小花草都得不到阳光雨露的滋润而被无情地扼杀;但它亭亭若盖的荫翳,却是后来人乘凉的好去处。

能够给子孙后代带来福祉的伟大人物,人们总是会永世铭记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008年1月6日(星期日)

拉什莫尔山观感

拉什莫尔山观感

记得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曾经说过:伟大人物就像是棵大橡树,在它的荫翳下,小草终日不见阳光,也得不到雨露的滋润,大多都被窒息死了;但是后来者,却都能尽享“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实惠和荫庇。寓意即是:精神上的“大”,愈远愈见大;而且,也只有远,才能成其“大”。难怪常言道:千秋功业,后人评说!

中国古代的贤哲也曾说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样,把精神上的大,和形体上的大,二者关联起来了。中国古代就有许多名山古刹,实践着这一世俗的哲理。

美国也不例外。建国虽不过短短的200多年,但要彪炳史册,立意将其建国创业的元勋、功高盖世的伟人的雕像树得高高的,立于山峰之巅,充分显示其形体和精神之伟大!精神上伟大的人物,如果形体上也显得高大,二者相互帮衬,将会产生出一种不可思议的强大精神力量,教育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不过,即便是一个好的创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要经过许多次的反复、许多代人的努力,最后时机成熟,才能一锤定音,成就一件好事。这也应验了“好事多磨”的谚语。

早在1923年,南达科他州的历史学家多恩。罗宾逊就曾建议过在黑山上雕刻群像。当然,当时的考虑,主要是出于商业和艺术的目的:为了吸引游客和发展艺术。他拟对着黑山从平原升起的西方,在入口处立像,作为进入落矶山脉的序曲。在此,抵御了天然侵蚀的花岗岩岩层,形成了一些尖塔岩;这些尖塔岩的聚合,使人联想起了哥特式教堂的塔顶。罗宾逊想将这群尖塔岩,雕刻为对发展该区域有汗马功劳的美国印第安人和美国探险家的群像。但倍遭因循守旧的人们的刁难和反对,而且振振有词:雕像?尖塔岩可是上帝的杰作和创造啊!万万动不得!更早些,1849年,密苏里州参议员托马斯。哈特。本顿曾提议过在落矶山上立一尊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大型雕像;但似乎毫无反应,石沉大海,一纸空言。直至1886年,纪念体现自由精神的美国建国,150英尺高的自由女神铜像由巴黎万里迢迢运往美国,落户在纽约曼哈顿区大西洋中的一个小岛上,成为了美国、乃至世界最有名的一个观光景点。以此,人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一个伟大的国家需要有伟大的艺术!

1927年,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宣布开辟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区。从此,年逾六旬的格曾。博格勒姆开始了他历时14年、终其一生的总统巨像雕刻工程。

格曾。博格勒姆,一个丹麦摩门教人的儿子,1867年出生在美国爱达荷州,在法国巴黎学习的艺术。回国后,一直工作在他艺术家哥哥索伦的阴影下,无声无息,甚至当几项工作已使他晓有名气时。他曾为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复制过火炬;为纽约的圣约翰大教堂复制过圣者和使徒像;新泽西州纽瓦克的林肯坐像和美国国会里超大尺寸的林肯半身雕像,也是他的作品。1915年,他还曾参与过佐治亚州“南部同盟纪念雕像”的设计和构思。他醉心美国的重大事件,并通过创作庆祝美国重大事件和人物的雕像而声名载道;对他而言,美国即意味着“大”。

博格勒姆勘测黑山地区,发现了一处远比易碎的尖塔岩好得多的场所:即是海拔1753米高的拉什莫尔山。该山裸露的花岗岩崖壁,宽的一面正对东南方,朝阳,每天大半天都可以沐浴在阳光的直射中。同时,当地的哈尼峰花岗岩,品质坚硬,每一万年岩面只能被磨蚀一英寸,宜于用来雕刻永久性的露天雕像。基于此,他最终选择了拉什莫尔山作为他雕刻总统巨像的山体。他的选题和创意提升了拉什莫尔山纪念区的定格和意义,由地域性的事业提高到了国家级的水准:纪念美国的创立、保存和发展。他遴选出的四位总统,每一位都涵盖了这个国家发展过程中一段较为辉煌、精彩的历史。

7月16日下午5点钟光景,我们光临了拉什莫尔山。一进景区,有着四位总统雕像的一面山体就展现在眼前。当我们顺着观光路线向前走,在旗子大道入口的地方,依凭道路二侧二栋长方体形对称的花岗岩砖石房屋,前后齐顶、贴墙悬空跨接了二道花岗岩砖石的横梁;横梁的下方撑起了二根花岗岩砖石的柱子,形成三个大小一致的门框,每一个门框顶部的门楣都用一种带装饰性的青白色汉白玉条石做成,看上去这一整齐划一的花岗岩砖石长方体的框架,色彩典雅、朴素,与后面的山体浑然一色,倒像是后面的总统巨像的基座。远远望去,视觉的效果,拉什莫尔山总统巨像的自然山体,正好被拦截在花岗岩砖石长方体的横梁上方,宛如立坐在花岗岩砖石的底座上:从左到右排列的华盛顿、杰斐逊、罗斯福和林肯四位总统的雕像正好坐落在横梁的正中部位;华盛顿总统头像左侧预留的一段原始山体,顶部略高于头像,光秃秃的,难得见到几株岩缝间长出的矮小松木,宽度大约有整个雕像宽度的一半,色泽比雕像的灰白色深些,还隐隐透着点青黛的颜色,表面满是皱褶和裂纹;右边林肯总统右侧的一段原始山体,宽度大约等同于整个雕像的加工面,中间部分有些隆起,顶部形成三段弧形,略高于林肯总统的头顶,自然状态与左边的相同,就是植披明显地多了些,不过依然显得很光秃。整个的这段原始山体,雕像部分略向外突出些,立体感很强;总统巨像的雄伟壮丽,把这段山体装点得格外地迷人,俨然像是一块巨型的天然雕像石!

再往后走,穿过旗子大道后,就可登上瞻仰总统巨像的主看台。旗子大道很短,主要是用来渲染喜庆欢快、或是节日气氛的。道路二旁对称、等距离地各排列了7根2米多高的长方形大理石立柱,宽的一面向外,迎着行路的方向;每根立柱上可插6面旗子,迎面方向、和左右二侧各安装固定了上下二个插旗座子。人们可以根据喜庆和节日的需要和情况变化来选插自己心仪的旗帜,装点环境,渲染气氛。

主看台上,正对总统巨像,台阶式地排放了几排座位,供游客们休息、观瞻之用。如果说,前面看到的总统巨像,还可以牵强地看作是类同人们通常把玩的天然巨石一般的话,那么,从主看台看到的巨像,就完全回归了山林、回归了自然。总统巨像依山雕琢的斑痕历历在目;总统巨像下方的山体上布满了碎石子,而且是倒V字形地向下扩展,几乎覆盖了山体的中心部分,依稀可见当年宏大的爆破、雕刻现场的痕迹。总统巨像1941年10月竣工,已经面世66年,但迎面的山体依然是光秃秃的,显得苍劲有力;但沿着倒V字形石子地的边缘向上,却长出了二条矮小的松木林,右边的一条格外茂盛些,到下面一点就与右侧山体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