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斩钉截铁地说:“第一,不准伤害柴氏宗室;第二,不准杀害文武官员;第三,不准骚扰百姓。你们能办到吗?”
众人神情肃然,拱手道:“军令如山,违令者斩!”
枣红马早已按捺不住性子,鬃毛倒竖,扬起前蹄,“咴咴”长鸣。赵匡胤这才跨上战马,在众将簇拥下出了东岳庙。
山门前,刀枪林立,金鼓齐鸣,旌旗招展,万众欢腾。就这样,赵匡胤被“胁迫”当了皇帝。其实,这出戏完全是他一手导演的。他为了掩人耳目,又怕万一不成没有退路;才把这一出戏从东京搬到陈桥驿来演。边关报警是假的,所有这一切全是他精心策划好的。他见事情进展如此顺利,嘴巴都要笑歪了,立即下令回师东京。
卫戌京师的将士早和赵匡胤串通好了,大开城门,以迎王师。双方里应外合,迅速占领战略要地,牢牢控制了全城。就这样,赵匡胤兵不血刃,轻而易举地夺取了后周政权。
陈桥驿成了大宋王朝的发祥地,东岳庙老槐树便是这场兵变的铁见证。因为宋太祖曾在树上系过马,当地百姓便叫它“系马槐”,成为历代文人骚客凭吊怀古的对象。有一首“题系马槐”的诗,至今脍炙人口:
黄袍初进御,系马跃军威。
翠盖开皇极,清荫护紫薇。
风声惊虎啸,日影动龙飞。
千古兴亡地,擎天一柱巍。
元代黄河改道,始从陈桥镇南边流过,这里便成了一座渡口,与开封隔河相望。如今黄河大桥紧靠该镇,交通就更方便了,游客当天就可往返,不可不游。
点 将 槐
黄河下游南岸有个村庄叫招讨营,距开封只有四十五里地,曾是北宋杨家将练兵的地方。村头有座土坛,坛旁有棵千年古槐,群众叫它“点将槐”。据说,当年穆桂英挂帅,任命烧火丫头杨排风为正印先锋,就是在这棵槐树前进行的。
宋真宗咸平年间,辽兵大举进犯,杨延昭、杨宗保父子困守边关,派孟良、焦赞回东京搬救兵。
宋天子闻报,慌忙召集大臣商议派兵解围,问到谁愿领兵挂帅,抵抗强敌时,满朝文武是张飞拿耗子——大眼瞪小眼,没人敢吱声。
寇准眼看万岁爷要大动肝火,才慢条斯理地说:“我看帅印还是给老杨家送去吧。”
宋真宗明明知道天波杨府只剩下孤儿寡母,穆桂英又身怀六甲,真是刮大风吃炒面——张不开口,可是事出无奈,也只好如此了。
且不说朝廷议事,杨府内众女将也在议论边关被围的事:有的说:“文武大臣们平时享尽荣华富贵,现在国家有事,轮也轮到他们出把力了。”有的说:“这些人奴才多,人才少,他们不去解围还好,一去连自己也得搭进去。”
佘太君见穆桂英坐在下首,默不做声,便问道:“桂英,你说呢?”
穆桂英见问,忙站起施了一礼:“老太君,我看朝中诸将无一能当此重任; 孙媳我愿请缨挂帅,解救边关。”
众女将“忽啦”围了上来,纷纷劝说:“桂英,你身子不便,不比破天门阵时了,此事还要斟酌。”
穆桂英慨然说:“国家有难;我不领兵谁领兵,我不挂帅谁挂帅。”
语音未落,寇准哈哈大笑,捧着帅印进了大厅:“我就知道帅印非交给杨门女将不可。”
佘太君让穆桂英按照礼仪接过帅印,对众人说:“桂英毕竟不同往常,此次领兵挂帅要选一个得力的先锋,助她一臂之力。”
众位女将纷纷离座争着要当先锋。佘太君乐了:“桂英,你说谁打头阵合适呢?”
穆桂英胸有成竹地说:“不敢劳累众家婶婶,您们还要在帐中帮我出谋划策,我看让烧火丫头杨排风冲锋陷阵挺合适。”
佘太君连连点头,众人也都说好。寇大人知道杨府的“筐里没有烂杏”,放心地回宫复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