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老生常谈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 第2部分(第2页)

第2部分(第2页)

回到高考的话题,中国农民世代耕作,最崇尚的是读书人,所以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结论。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农民摆脱农村唯一的出路是通过政府组织的考试,过去叫秀才、进士、举人,当代就是参加高考。过去中个功名,就能衣食无忧,个别的还能出仕做官,所以才有衣锦还乡的故事。中国恢复高考三十年,有许多农村出身的孩子通过上大学,改变了生活,成为国家栋梁。

有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村人就有向往城市生活的愿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城乡差别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越来越大,使农村人更加向往城市生活。加上身份管理的相对宽松,这就使中国农民放弃了几千年来固守的土地,而大量涌向城市。尽管生活在城市的底层,付出着更多的辛苦,干着城里人不愿干的工作,但毕竟过上了比农村更好的生活。这就更为加强了中国农民小富即安的观念,使许多的农村孩子放弃了学习乃至通过上大学改变生活。这是农村孩子现在上不了大学的一个原因。

上学成本的增加,使农村孩子没有完成学业的经济支撑,助学贷款的杯水车薪远不能解决上学费用。许多孩子因交不起学习费用,不能完成九年制的“义务教育”。更不用说参加高考。勉强上完高中考上大学的孩子,许多也因学费问题而辍学。“决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这只能是一句口号。不然,为什么有家长因孩子考上大学而自杀。这是农村孩子现在上不了大学的又一个原因。

农村教育的落后,使农村孩子得不到和城里孩子同样的教育。这在小学就已存在。农村的许多教师连起码的工资都拿不到,又哪来的精力来教育学生。城乡的差别,让农村根本无法拥有优秀的师资。勉强完成中学学业的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的学习成绩远不在一个层次上,尽管他们可能付出更多的精力。当然也不乏个别优秀分子,那是极少数。这是农村孩子现在上不了大学的再一个原因。

高校的无序扩招,导致的就业压力让大多数大学生和家长无法适应。负巨债完成学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农村孩子就承爱了更多的压力。哪怕是国家助学贷款也得偿还,找不上工作或者是低于民工的工资,使他们根本无法还债。近日,呼和浩特两所高校两名大学生自杀,这就是社会给予他们的压力使其无法承载所致。这是农村孩子现在不不大学的重要原因。

在高校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今天,在高校毛入学率持续提升的今天,农村孩子就读大学的比例有多少,我没有看到这样的统计。相比扩招前,恐怕不会有太多的增加。长此以往,大学恐怕会变成有钱人的大学、城里人的大学。

以上,并非对城里人或农村人的歧视,只是一些感受。尽管流露出的观念里还保留着重重的小农意识。

的确,农村出来的孩子,缺少许多方面的知识,尽管许多人通过高考参加了工作甚至已为成功人士。比如普通话说不好,这是所有农村出身的人共同的问题。不管是出生在东北,还是在西部,南方人尤其明显。与生俱来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人的发音。加上后天的矫正不够,多数人的声音里还残留着乡音。尽管有许多人拼命学习,有所长进,但仍很难矫正所有的发音,有的矫枉过正,变成了南腔北调。即便有普通话说得非常好的,也是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这对于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们来讲,尤其是北方城市的孩子们,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再如,农村教师素质偏低也导致了农村教育的落后。在农村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伯伯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这些老教师大都为“民转正”,大半辈子都在基层教书,由于历史和基层的条件,他们大多原始学历较低,知识体系比较陈旧。在城市学校里开设的许多课程,在农村学校是见不到的,抑或是大打折扣的。记得我的小学校里唯一的乐器是一台手风琴,一位生长在农村的教师既教语文、数学,也教“英、音、体、美”等课程,有人戏称为“全能老师”。老师都不知五线谱为何物,教唱的歌曲也是五音不全,学生焉能学好。学校里唯一的体育设施就是在一棵枯树上订了块废木头做成的破栏的篮球架,足球、乒乓球等是在上中学才见到的东西。其他的诸如画画之类的课程更从无涉及。当然我不能责怪我的老师和学校以及政府,当地当时的条件就只能是那样。当然,现在好象也没有多少改观。唯一的优势课程是自然课,不用老师教,学生自然识得五谷,懂得耕作。

还有就是人际交往的东西,甚至于一些礼节性的东西,农村成长的孩子是不懂的,至少在城里人看来是这样。许多人后来加入了城市的生活,改变了许多,但骨子里农民终究是农民。我不隐晦我的观点。正如毛泽东抽烟时的丝丝作响等,作为国家领导人都没法改变,事实上这样并不优雅和有风度。“昔孟母,择邻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尤其是在婴儿、儿童和少年时形成的习惯。

有许多东西,通过学习可以改变,通过新的环境的影响也可以改变。基于上文所说的情况,现在恐怕很多农村孩子没有上大学的机会,更没有了向城里人学习的机会了。“别人和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当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主导,如果无法完成基本的学业,你连一个稳定的工作都找不到,戴上一顶城里人早已给你编织好的“民工”帽子,你拿什么和别人比明天。

凡事须换位思考

昨天城里下了今年第一场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对于抑制连日来的沙尘天气,净化空气,滋养草场,以及春耕生产,都大有裨益。可是下雨使路边有了积水,对于行人就多了不便。坐在车里,看到路边行人和骑自行车者被汽车的水花溅湿了衣服后指指点点,听到司机对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指责,我觉得二者均缺少换位思考。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当自己骑自行车或步行时,总觉得开车的人太缺少人情味,不懂得避让;当自己坐在车里的时候,又觉得骑车人和行人太不遵守交通规则。归根到底,是双方或在不同的位置时均没有认真地换位思考。

联想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不也经常会犯这样的毛病吗?当兵时,总觉得领导不尽人情,要求太严,感觉当领导太容易了,不过下下命令,多数事情不用自己动手;当自己成为领导后,又觉得下属工作努力不够,恨不得事事令行禁止,感觉当科员太容易了,执行命令就行了,不用凡事操心。自己是孩子的时候,总觉得家长要求太多,而自己的要求很难满足;当自己为人父人母后,又觉得孩子学习不用功,提要求太多,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自己求人办事时,总感觉对方态度生硬,办事不够用心;当别人找自己办事时,又常常摆个架子,找一下能帮人办事的*。等等。这些,都不是缺少换位思考吗?

要做到这一点,也难也不难。难就难在自己要有一颗平常心,凡事从对方处着想,处处与人方便,有团结互助的精神,而不是见利忘义(荣辱观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克服本位主义,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某种程度上还需要有奉献精神。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不要把所谓的权力和原则当做自己变本加厉地追逐个人利益的工具。 。 想看书来

怕就怕认真二字

忙活了好几个月的一本册子今天就要付印了,尽管已经多人反复校对,多位领导把关,毕竟自己要签字负责,所以昨天临睡觉前又过了一遍。不看不要紧,一看真看出了问题,惊出一身冷汗来。单位的一个电话印错了一个号码,8印成了9,如果付印后,后果不是很严重,那是相当地严重了。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一些文字全角和半角方面的问题。

记得去年改版的刊物印刷前,也是在自己签字的时候,突然发现了电话号码的错误,避免了一场事故。

还有就是去年元旦值班表,正要签字印发的时候,发现总值班电话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