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西藏之水救中国郭开讲话视频凤凰大讲堂 > 第7部分(第2页)

第7部分(第2页)

半个世纪过去了。北京的缺水形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上游地区来水越来越少,地下水赤字越来越大。近30年来,平原地区地下水储量减少59亿立方米,地下层出现了2000平方公里的空心漏斗,“盲人瞎马、夜半临渊”。这种危险状况,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后,北京的水利建设开始由昔日的农田排灌转向了城市节水。由于北京的吃饭问题解决了,市政府抡起“节水”的砍刀,砍掉了20万亩水稻田。因为稻田用水太多,每亩耗水量在2000立方米左右。仅此一项,一年就可以节水数十万立方米。这笔开销原先都用地下水来补充。如今退粮还林,有的改为节水型旱田,随之关闭了4000眼机井,这就有效减轻了地下水的负担。

列城祈雨图会再现吗(2)

位于玉泉山下的京西稻,曾是皇宫的贡品,连慈禧太后都夸那米好吃。现将这片稻田变为绿地,北京的节水决心之大,由此可见。

虽说目前北京落实一系列节水措施,但未来北京水荒仍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曾以三种办法度过了三个时期的水危机:

20世纪60年代中期靠开挖京密引水渠,引用密云水库的水度过了城市供水危机;20世纪80年代初期靠中央决策,密云水库不再为天津、河北供水,这叫舍津冀而保京城,加上京内的节约用水和计划用水,顺利度过了水荒。

21世纪初期,北京的需水量为每年49.27亿至50.59亿立方米,到2010年,年需水量为52.70亿至53.95亿立方米,而地表水加地下水为年40.88亿立方米、枯水年和特枯水年仅为37.54亿至33.99亿立方米。这就是说,北京今后每年用水缺口达10亿到20亿立方米。长此以往,北京地下水和库存水的老本还可吃几年?

决策层何以面对首都水荒?

2

天津的缺水窘境,自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引滦工程出现后,已经是国人皆知。

天津在1000年前只是个很小的村镇码头,时称“直沽寨”。后来渐有发展,以“海滨渡津”之意,改称“海津镇”,这就有了“津门”、“津沽”、“沽上”诸名。到了明代,明成祖由此渡沧州,赐名“天津”,意为“天子经海渡津”。永乐年间设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清代改卫为州,后设天津县。1928年才改为特别市。1930年改称天津市。

天津的母亲河是海河。辖区年降雨量550毫米至650毫米。北部山地的迎风坡为华北多雨地区,可达900毫米。1975年7月29日,这里日降雨量为316.5毫米。降水如此集中,极易形成水灾,造成有限水资源的浪费。新中国成立后开挖了河道宽400米的永定新河;治理了独流河、子牙河等人海河道,提高了排洪能力。从此,北部的蓟运河与海河水系共同组成了天津地区的水网,基本消除了广大辖区洪涝灾害。但对天津的缺水形势改善不大。

由于便捷的铁路运输和天津新港的建立,天津成了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一,成了直辖市和我国第四大城市。无论工业用水或生活用水,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此期间,盘踞华北的旱魃鬼使神差地吸去了大量血脉,造成了大范围的北国水荒。作为天津水源的永定河、潮白河、大清河,以及海河一些支流,先后断流或干涸,大大减少了对天津的水源补给,天津成为真正的“困城”。

海河流量减少了,海水侵蚀,天津人天天喝苦水,那滋味真叫度日如年。当时的天津市委书记李瑞环沉重地说天津人喝的一杯水里,就含有13杯尿。

天津人作出了好大的努力,这才争取了引滦济津工程(又称引滦工程)的顺利动工。引滦工程的主要水源是潘家口水库。这是一个大水盆,柳河、兴州河、大小滦河、伊马吐河、武烈河、爆河等10多条河川汇聚潘家口水库,当时的水量是比较充足的。在整个引滦工程中,解放军官兵承担了最艰巨、最困难的关键工程,出色地完成了引水任务。天津人结束了喝苦咸水的历史。

告别了无水之虞的日子过了20年,不知不觉进入2000年7月,天津市节水办公室发出警报:潘家口水库已经到了死库容。按照正常要求,死库容里的水是不准动用的。如果那样,天津这个900万人口的大城市就会变为死城。水利部决定动用2亿立方米死库容的水救急。

列城祈雨图会再现吗(3)

天津的正常年份缺水6亿立方来,总需求量为24亿立方米,有限的死库容简直是杯水车薪。

水危机中的天津市关闭了公共浴池、桑拿浴室和其他耗水的娱乐中心。市民每月用水量限制在8立方米之内。提高水价,禁止用水洗车、洗房,并欢迎居民电话举报浪费现象。这些节水措施的现实基础是“有水”。死库容的水用完了,自来水管里再也流不出水来,又何谈节水?

引滦工程刚刚20年,天津再度面临水荒——上游地区毁坏林木和草地,层层截流,潘家口水库入水量越来越少,而天津市需水量却与日俱增,这就产生了水账的逆差,使潘家口水厍蓄水量日趋萎缩,甚至出现了靠死库容活命的惨局。

为开辟新的水源,水利部立即启动了引黄济津的救命工程。从山东段的黄河自流650公里到天津以南,解决天津燃眉之急。幸好有许多旧河道可供利用,加上灾难面前中国人的凝聚力,不出两个月,黄河水流进了天津市。除了解决天津之渴,还给干旱的沧州补水7000万立方米。

天津人喝上黄河水,不像当年喝到滦河水那样雀跃欢呼。因为当年滦河水是干净的,而流到山东的黄河水虽然在悬河段得到泥沙的一些净化,但总不如滦河水那样使人放心。如果黄河至天津途中再遇污染源,天津人岂不更苦了!

黄河水本来就紧缺,断流复断流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再给天津供水,总有源竭之患。人们担心,天津的引水史还会出现曲折篇章。水利部向人们做了安民告示工程:启动南水北调东线引水工程,这个工程从江苏的江都扬水站,沿古运河向黄河送水,保证天津供水永无枯竭之虑。

由此看来,天津人将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未来:东线引水,长江水进天津,千里调水,逐级扬程,所耗电价必然增加水价成本。还有治污费用,污染的长江水要净化,淮河、洪泽湖,还有山东境内的湖泊和河流,以及古老的运河河道,早已严重污染,这笔数额巨大的治污费谁来承担?如果由水费平摊,天津的自来水将昂贵似油,百姓如何生活?

天津900万人口,农业人口占去一半,如果水价太高,这一大半的人如何发展生产?天津的“小站米”也像北京的“京西稻”一样闻名,但水稻耗水量太大,每亩按耗水量2000立方米计算,若依北京现行水价每立方米2.5元计算,仅水费就得5000元,而每亩水稻仅产千斤,每斤水稻合水费5元,加上肥料、劳力等开支,耗资就更大了。如果不能以科技手段减少水稻的耗水量,“小站米”也将失去生产价值。

天津的淡水养殖也很发达,水贵如油,养殖业更无意义。

离开种植和养殖,天津400多万农民如何谋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