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都轻轻一福,笑道,“晓得了。”
大堂兄转身带着两个“猴儿”走了,三娘吐舌头笑道,“大兄越发唠叨了。”
被大娘瞪一眼。
三人是来“办大事”的,但看着这满眼的花海人潮,什么时候办?怎么办啊?
计划与现实的差距!
李明明心大,“先不管,咱们先逛着。”
大娘、三娘也没别的办法,那就走着吧。
三人又走走逛逛,来到一处院落外面,该院门上悬匾,题曰“裁云缀雪”,门口几个奴仆,又有桌案笔墨,见到李明明等过来,便笑道,“此间雅会,内多名品,然需小娘子们以牡丹为题赋诗一首,或作画一幅,方可入内。”
三娘道,“本来还不一定要进去的,你这一说,倒真要进去看看。”
李明明看看三娘,没想到这丫头还有点霸道气质呢。
大娘也被勾起几分兴趣,当下略一沉吟,便写了一首《咏慈恩寺白牡丹》绝句。
三娘取巧,把旧年课业写的咏牡丹诗拿来凑数。
那仆人看李明明,李明明还是能不“偷”就不“偷”人家的诗的,于是便提起笔,画了一朵写意牡丹,旁边只简单地写上“慈恩寺牡丹”几个字。
那仆人捧着姐妹三个的诗画进去,片刻回返,“女郎们请进。”
院内果然春-色-无边。
大娘是识货的,“那一丛莫非是万金难求的圣人花?”
李明明随口就问,“何谓圣人花?”
大娘责怪地看李明明,但还是小声解释道,“当日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此花开时,氤氲一片紫色,便如那祥瑞的圣人之气一般,故约圣人花。”
哦,李明明秒懂,本朝皇帝姓李,自认是老子后代,就这个缘故,这跟老子扯上关系的花,也必须珍贵。
大娘又指出另外几种难得的名花。
说话间便来到前庭。前庭已经聚了不少人,为首的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大娘面色一变,悠悠福身,“见过信阳公。”
李明明和三娘也跟着行礼。
那年轻人深深地看大娘一眼,“崔大娘无需多礼。家母设下这牡丹诗会,某代为招待,希望诸位能尽兴。”
“请信阳公代为谢过长公主。”
信阳公微微颔首。
大娘没再说话,只又行了一个福礼。
李明明神经有碗口粗,也能感觉到空气中的暧昧,大姐与这个信阳公?
旁边还有个神经比桶粗的三娘,已经活泼地东张西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