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香港电影演义僵尸片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五、低调安乐脉广势强 东方破晓待骄阳

《英雄》、《十面埋伏》、《黄金甲》在北美动辄一两千家影院上映、票房轻易累计几千万美金,为何其他华语大片(周星驰的《功夫》乃哥伦比亚出品,另当别论)就少有这种待遇?世人皆谓张伟平之功,实则不然,真正让张艺谋赢得国际市场的幕后推手其实是香港安乐公司的江志强(高志森电影中的“南海十三郎”原型江誉球正是他家族的叔叔)!张艺谋张伟平三次拍武侠大片必与香港安乐公司合作,就是看重江志强的海外运作能力。因为在此之前,由江志强担任制片的《卧虎藏龙》在欧美夺奖大卖,已经正式让中国内地及台湾电影界认识到安乐的厉害。

战国2010 香港影坛群英传(5)

其实安乐在香港早就大名鼎鼎,该公司旗下的“百老汇”是目前香港最大的电影院线(分布港九新界,加上AMC和PALACE两家院线,合计13家影院,近70个放映厅)。安乐总裁江志强的策略向来是一手抓商业一手抓艺术,不仅经营院线(位于油麻地的老汇电影中心,每年必放映至少五十部以上的非主流电影,是香港艺术电影的天堂)如此,制作发行影片更是如此。早在多年前,江志强就曾先后投资田壮壮导演的《蓝风筝》和《小城之春》;而李安拍《卧虎藏龙》到一半之际,惨遭金主中途撤资,正是江志强及时补入资金,更包下全球发行。及至近年,江志强除投资并帮助“张艺谋作品”海外发行外,还投资发行李连杰的《霍元甲》、周杰伦导演处女作《不能说的秘密》及李安的《*》。相信这几部影片的成功足以证明江志强精准的眼光。

2005年,《华尔街日报》将江志强评为“亚洲最成功的制片人”。身为奥斯卡评委的他又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这样评价:“在江志强的运筹帷幄下,华语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目前安乐集院线经营、投资发行(包括投资好莱坞大片《木乃伊3》并包中国地区发行),最近又尝试艺人经纪(目前只签了汤唯、桂纶镁两人),堪称香港最具国际视野的综合电影企业……江志强无疑是电影大亨,但耐人寻味的是,较之寰亚林建岳、英皇杨受成的高密度曝光率,做过那么多成功案例的安乐却很少有媒体聚焦。究其原因,还是江志强过于低调,以他13岁开始便走遍世界买片发行的经验,恐怕只能奉实力为王道……

1980年,安乐制作并发行了一部抗日题材的纪录片《惨痛的战争》(由江志强兄长江志文亲自执导),结果该片成为香港当年票房冠军。而在同一年,黄百鸣与麦嘉、石天成立了新艺城的前身……“奋斗”,拍摄的《咸鱼翻生》和《疯狂大老千》票房突出;徐小明则首次做导演,与袁和平、袁信义兄弟合导《佛掌罗汉拳》水准精良。时光荏苒,如今黄百鸣坐镇东方,徐小明成立骄阳,都是香港影坛的一方诸侯,虽然世道艰难,总算各有各招。

黄百鸣自新艺城解体后,先与罗杰承合组永高,不久自立门户,组建东方。90年代中期那几年,黄百鸣主打贺岁片强档,《大富之家》、《满汉全席》、《97家有喜事》成绩不俗,又以《白发魔女》和梁凤仪财经爱情电影引人注目。九七之后,东方逐渐由强变弱,连黄百鸣最擅长的贺岁喜剧《九星报喜》、《爱情梦幻号》和《大赢家》也接连失利。2000年以后,东方一度消沉,近年来则转攻动作题材,《龙虎门》、《导火线》内地票房鼎盛,近作《叶问》票房大卖,续集卖相更佳,看来黄百鸣绑定甄子丹的策略颇为有效。最近黄百鸣辞去东方电影公司董事局主席一职,独立开设天马电影公司,6000万元签约古天乐拍摄7部电影等等。对于这一系列举措,黄百鸣坦言都是为了儿子(黄子恒,现为编剧,代表作为《叶问》系列)开山劈石,可谓用心良苦。

徐小明虽是电影童星出身,后来又因与内地合拍《木棉袈裟》、《海市蜃楼》叫好叫座成为佳话,但说到他最成功的事业却是电视领域。上世纪80年代,徐小明主导亚视创作,《大地恩情》、《霍元甲》、《再向虎山行》屡创收视佳绩,90年代买入《还珠格格》香港播映大败无线亦是他得意之作。进入21世纪,徐小明入主香港有线电视任运营总裁后,便极力游说公司投资电影。因为这样一来,电视台既可获得免费片源,又拥有电影版权(可反复卖版权盈利);电影则可免费利用电视台资源,节省大量宣传费。 。 想看书来

战国2010 香港影坛群英传(6)

2005年,有线投资的电影公司……“骄阳”正式成立,几年下来,已投拍了《犀照》、《情意拳拳》、《墨攻》、《双子神偷》、《跟踪》、《蝴蝶飞》、《三国之见龙卸甲》、《车票》、《夺标》等作。尽管这些电影成本有大有小,口碑有好有坏,票房有高有低,但徐小明借助电视平台打造这种华语地区少见的电影公司模式,还是值得嘉许的。

六、包拍制片举步维艰 UFO新人新招

纵然香港电影从业人员数量锐减,又普遍呈高龄化,有青黄不接之忧,但仍然人才济济,由知名影人开办的电影制片公司依然高举招牌,继续包拍制片。只是,在港片市道不景气的今天,若非大公司投大片,就是小公司拍小片,两极分化的结果是,令很多经营包拍制片业务的电影公司举步维艰。即便徐克之电影工作室(近作《深海寻人》、《女人不坏》,后者由内地公司吉安永嘉投资),刘伟强之基本映画(近作《人在江湖》、《危险人物》由星空传媒投资),尔冬升之无休映画(近作《新宿事件》由成龙英皇投资,《窃听风云》由内地博纳国际投资),王晶之影王朝、陈嘉上之仝人、彭浩翔之不是兄弟……这些名家为电影项目找投资固然各施各法,却也不复当年那么轻而易举。

相比之下,倒是曾志伟和陈可辛这对“UFO”出来的“兄弟”,在找投资包拍制片方面颇有建树。

陈可辛曾于2000年创立ApllausePicture(曾志伟也有参与),筹集多国资金,致力走亚洲电影路线,邀请韩国、泰国、日本导演拍戏。《见鬼》、《晚娘》、《三更》、《春逝》等作尽管成绩突出,但陈可辛仍觉费力不讨好。2007年,陈可辛与好莱坞制片人安德鲁·摩根合组“摩根·陈”,融资拍摄《投名状》获得巨大反响。目前陈可辛与黄建新、于冬成立“人人电影”,做回监制本行,创业作为《十月围城》,寻求新导演新项目,进军内地市场。

当年曾志伟成立“UFO”就成全了张之亮、陈可辛、李志毅、陈德森一批新锐导演。近年曾志伟继续扶植新人,成绩有目共睹。投拍《大丈夫》及《江湖》,先后令彭浩翔和黄精甫获得香港金像奖的新晋导演奖。新成立的黑白映画则投资新导演郭子健的《野·良犬》和黄修平的《魔术男》,并包拍了王晶的《七擒七纵七色狼》。此外,曾志伟还利用各种关系帮新浪潮老将谭家明找来投资,拍了拿奖拿到手软的《父子》。近年,曾志伟的“UFO”又出品了程小东执导的《江山美人》;同时投资、监制了台湾新导演林书宇的《九降风》,还有亲自导演的《七十二家租客》……无论这些电影项目以什么公司或形式呈现,但幕后都少不了曾志伟的勤力身影,说他是华语电影界最活跃分子绝不为过,否则第32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增设“焦点影人”环节,岂能首位即锁定曾志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邵氏VS嘉禾:输赢成败 又争由人算(1)

香港影界有如武林江湖,电影公司亦似不同帮派,一样少不了龙争虎斗、恩怨情仇……当年“邵氏”与“嘉禾”银海争霸,两大掌门人邵逸夫和邹文怀渊源极深,却又势同水火,四十年机关算尽下来,输赢成败只是一时气数。旁观者自以为清,二十年前眼见邵氏停产,便认定邹文怀打败了邵逸夫。孰料风水轮流、时过境迁,后来竟轮到嘉禾一度停止制片业务,甚至与内地橙天合组橙天嘉禾。反观一直待机而动的邵氏却雄心不死,偶有动作,亦能惊起江湖波澜。如此看来,虽然邵逸夫邹文怀尽已退休,但邵氏嘉禾之争,到底谁负谁胜出,至今仍是未知之数。

既然难卜,不如回顾。邵氏VS嘉禾,银海争霸,浮沉随浪,只作谈资吧。

一、扛鼎重臣萌异志 多年宾主反成仇

1970年,那是一个春天,年过六旬的邵老六正因最近的几件事而心情大好:方逸华初入邵氏执掌采购部,颇有业绩,知道给公司省钱,不枉为红颜知己,怎能不令他大感安慰?十几年的老对手“国泰”终于停止制片业务,从此邵氏便可独霸香江影坛,怎能不令他志得意满?又听闻远走台湾的邵氏叛将李翰祥组建的“国联”影业如今运营艰难,关门大吉不过是一两年间事,回想这厮昔日带走公司半数精英致令邵氏损失惨重的“恶行”,怎能不令他痛快解恨?

不过,高兴归高兴,烦心事儿也有。这方面邵逸夫最在意的是制片经理邹文怀与自己的意见不合。事情起因是他认定当时刚刚兴起的电视将会成为日后潮流,所以决定削减一半的拍片计划,将资金投入电视业,而邹文怀则从电影角度对这一举措表示强烈反对。若是旁人持此异议,邵逸夫大可不必理会,但邹文怀却是公司地位仅次于他与三哥邵仁枚的抗鼎重臣,难免有所顾忌,必须要好好安抚才对。谁知邵老六还未来得及有所表示,便惊闻噩耗:邹文怀居然也步李翰祥的后尘,宣布脱离邵氏,自立门户去了!

20世纪50年代前期,邹文怀初入公司做宣传部经理时,邵氏还是老二邵邨人的父子公司,老六邵逸夫还在南洋经营戏院。1958年,邵老六回港将邵氏父子改组为兄弟公司,并提拔邹文怀做制片经理,决意在影坛大展拳脚。他对小邹极为信任,授予先斩后奏大权,而邹文怀确实也不负重托,12年间恶斗国泰、请回凌波,拍黄梅调、搞武侠片,可谓身经百战,屡立奇功,堪称邵氏第一能臣。正因如此,邹文怀的“出走”才令邵逸夫大动肝火,他以为“意见不合”只是邹文怀离开的导火索,根本原因还是邹早有自立为王的“狼子野心”。

事到如今,何冠昌、蔡永昌、赵耀俊、梁枫等一班猛将追随邹文怀而去,邵氏虽然损失惨重,所幸邵老六倒还能承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大不了我招兵买马,从头再来。但,邹文怀接下来的行为却真正激怒了邵老板,一场宾主终成陌路仇家!

对于志存高远的邹文怀而言,他虽然备受邵逸夫重用,甚至时常行使老板权力,可惜说到底不过“打工仔”一名,所以离开邵氏是迟早的事。不过,纵然邹文怀存了另起炉灶的心思,如若没有十足的把握、全面的准备,亦绝不敢贸然行事。比如这次自组嘉禾影业,邹文怀早在还未脱离邵氏之际,便已暗中筹划妥当,新公司资金不仅取得泰国和台湾方面的支持,影片发行亦可透过邵氏的老对头国泰发行到海外(国泰尽管停止制片业务,却依然是拥有一家电影发行及遍布东南亚院线的娱乐大企业)。另外,邹文怀还秘密与日本片方达成协议,计划联合拍摄《独臂刀大战盲侠》,希望借此打响嘉禾征战影坛的第一炮。为了能搞成这部极具商业噱头的“中日大战”,邹文怀撬走了主演《独臂刀》的邵氏头牌男星王羽,并避过禁制令,将《独臂刀大战盲侠》安排在台湾拍摄。 txt小说上传分享

邵氏VS嘉禾:输赢成败 又争由人算(2)

饶是邹文怀自以为做得隐秘,但事隔不久便被邵逸夫得知,随即引起当年轰动一时的影坛纠纷。须知《独臂刀》不仅开启了经久不衰的华语武侠电影新浪潮,亦是邵氏首部票房破百万的卖座*,更是邵氏的金漆招牌。1969年,王羽再次演绎的《独臂刀王》,票房同样鼎盛,广受欢迎。而今邹文怀怂恿王羽盗反邵氏,又明目张胆使用《独臂刀》的故事题材跨国拍片,岂能不令六叔怒发冲冠、义愤填膺?于是,《盲侠大战独臂刀》上映时,邵逸夫便亲自出马,直指嘉禾侵犯版权;邹文怀则沉着应战,以自己和王羽亦曾参与《独臂刀》创作及制片“据理力争”。这场版权纠纷最终甚至闹上法庭,两人更亲自对簿公堂,当场翻脸,并为此花掉上百万的律师费,直至影片映期结束,官司仍未完结!

如此一来,邵氏与嘉禾的水火之势已成,而对香港影界影响深远的数十年龙争虎斗亦正式拉开序幕……

二、邵逸夫错失李小龙 邹文怀喜得许冠文

话说嘉禾公司成立之初,虽得境外资金支持,但毕竟根基尚浅,如无惊人业绩,难保不关门大吉。所幸邹文怀、何冠昌早就抱了艰苦创业的准备,纵然初期惨淡经营,却仍能沉着应对,积极寻求机会,务求步步为营、每炮必响。

只可惜,嘉禾先期推出的《天龙八将》、《刀不留人》两部武打片尽管皆有近百万票房(当时香港电影若收百万左右便是卖座,张彻“百万导演”之誉即由此而来),但依然难敌实力雄厚的邵氏出品。尤为甚者,是两家公司继纠缠不清的《独臂刀》版权案后,皆感不忿,居然各自翻拍该片,再次较量。嘉禾的《独臂拳王》由以《独臂刀》成名的王羽自导自演,故事大同小异,只是由刀变拳。邵氏的《新独臂刀》仍由原作导演张彻执导,男主角则换上了新人姜大卫。而邵逸夫为了拍摄此片,特意斥资60多万在邵氏影城附近山坡买了一块地,并花费40万搭建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虎威山庄”,足见求胜心切。不久,《新独臂刀》与《独臂拳王》相继上映,《新独臂刀》的票房为150万,《独臂拳王》只收100万,嘉禾自然甘拜下风。

而在当时,业内人士多半不看好邹文怀,以为嘉禾能维持下去已是万幸,若想抗衡邵氏根本是痴人说梦。事实上,即便邹文怀本人开始亦未敢存此念头。

通常情况下,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只看当事人如何解决和把握了。1970年,在美国影界发展的李小龙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透露如果剧本、片酬合适的话,他愿意回香港发展。消息传开,多家香港电影公司对李小龙发出邀请,但当他提出影片投资不得低于60万以保证制作水准的前提条件时,却又令不少小公司望而止步,真正有意合作的其实只有邵氏和嘉禾两家。而李小龙原本对财雄势大的邵氏最有兴趣,尽管邵逸夫开出的条件并不优厚(不但每部片酬仅有2000美金,还要签长期合约,与邵氏旗下的那些明星艺员并无区别),但他仍旧表示只要邵氏寄来剧本及相关资料,合作事宜尽可再作商量。孰料邵逸夫早已看准李小龙在好莱坞发展并不得意,又怎会听从他的安排?当下显出大老板的派头,必须李小龙先行回港,才能安排一切。此举自然*了素来心高气傲的李小龙,立即强硬表态,非要邵氏派人到美国和他谈不可,两相较劲之下,合作之事果真作罢。

邵氏VS嘉禾:输赢成败 又争由人算(3)

既然邵氏与李小龙谈崩,邹文怀便得了机会,本来他已派罗维之妻刘亮华作为嘉禾特使去美国拉拢已婚的前邵氏“武侠皇后”郑佩佩加盟,虽然游说不成,却正好乘机当面拜访李小龙。面对首位越洋过海的港台制片商的热情相邀,李小龙怎能不足感诚意?加之嘉禾给他的片酬是每部7500美金,并尽量满足他提出的其他要求,李小龙终于口头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