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中国投入淞沪战场的兵力己经超过二十五万人,日军约有十万。双方兵员之比约为三点六比一。
一九三七年八月,中国南方素有〃天堂〃之林的江浙平原,富饶而广袤的苏杭三角洲的大小城市和乡村,战争的烽烟好像雷雨前的阴云那样迅速遮盖了晴朗的天空。涂着膏药旗的日本飞机将成吨的炸弹和机枪子弹倾泻在手无寸铁的和平居民头上,于是往内地逃难的人群就好像一眼望不到头的河流不分白天黑夜向西流动,本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头次有可能进行经济建设的历史性机会被日本侵略者的枪炮无情地断送了。硝烟滚滚,炮声隆隆,一支新编成的第十五集团军十万官兵肩负救亡重任和小米步枪,星夜兼程沿水路、公路和铁路浩浩荡荡开往淞沪前线。新到任的淞沪前敌总指拄兼集团军总司令陈诚坐在一辆颠颠簸簸的吉普车里蹙眉沉思。陈诚,字辞修,浙江青田人,陆军上将,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毕业,国民党中央嫡系的首脑人物之一。他自一九二四年入黄埔军校追随蒋介石以来,曾为蒋介百削平群藩,建立和巩固政权立下汗马功劳。一个月前〃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军政部次长的陈诚受蒋秘密召见,询问其对策。陈答:〃……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施速战速决之战略。相反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分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应为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抗战第一阶段,国军对倭之攻势,仅作有限度之抵抗;尔后主动转进,以消耗敌人战力,保存我军主动;借以时间换空间,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以求达成阻敌前进,建立长期抗战力量之目的。云云。(《国民党高级将领列传·陈诚传》解放军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可见得当时中国不乏有英明预见者,〃持久战〃论在国、共两党不谋而合,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英雄所见略同。
吉普车不停按响喇叭,迎着公路上西去逃难的人流缓缓行驶。
总司令的车队从南京开出就一路遇空袭时停时开,越接近前线公路上扶老携幼的难民越多。由于亲眼目睹这幕成千上万老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景,陈诚那张本来就不苟言笑的严肃的长脸变得如同生铁铸就一般无比生硬,腰板挺直,双手握拳,指关节捏得嘎嘎响。大凡熟悉这位南京来的少壮派军政大员脾气的人都知道,总司令城府很深,公开场合从不轻易动感情,即使大喜大怒也决不形诸于色。他属于那种善于克制情感和服从理智的铁腕男人。
从精神气质上讲,陈诚与蒋介石天生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浙江人,都出生于下层社会家庭,都不满足现状,野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都有很深城府,严于律己,察颜观色,钻头觅缓和楔而不舍,等等。一个有趣的事实是,一九二四年蒋介石头次遇到还是黄埔军校学生队二十六岁的上尉教官陈诚时,他正在路灯下刻苦攻读《三民主义》。正是这次偶遇使蒋对这位部下产生了某种属于男人之间的那种很重要的信任感,也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思,从此他们开始长达将近半个世纪相得益彰和患难与共的师生关系。〃乱世出英雄〃,太平盛世人人只好去经商或者论资排辈。青年陈诚一旦追随蒋介石就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历经磨难而不悔。这种情形很像恩格斯崇拜马克思:斯大林效忠列宁,蒋介石投奔孙中山,我们与其说这是被称做〃伟人〃的那些杰出人们的人格魁力的强大吸引,无宁说这是一种共同事业的需要。因为从另一种意义讲,伟人不是个人,而是一种优秀群体,即群体智慧的集合体,越是伟人在他四周集合的人材越多……一声马斯,公路上人群大乱,行进中的军队受到干扰被迫停止前进。前往察看的副官回来报告说,原来是一辆难民的马车受惊,撞伤撞倒好几个士兵。
总司令走下车来,撞伤的士兵腿上淌出鲜血,那个自知闯祸的农民车主吓得浑身瑟瑟发抖。自古〃秀才遇上兵,有理讲不清〃,老百姓怕兵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况一个难民的车撞伤了即将去打仗的兵?
总司令依然是一脸生硬肃杀的表情,这种表情容易使人联想到〃咬牙切齿〃或者“山雨欲来风满楼〃之类形容词,因此连受伤的士兵也停止呻吟,难民个个噤若寒蝉。总司令冷冷地看了看那匹闯祸的马,命令参谋长:〃……部队改为沿铁路行军,白天做好防空隐蔽。通知铁道部,所有东行列车一律就地征用运送部队,返回空车疏散难民。〃秩序恢复,军队纷纷离开公路上了沪宁、沪杭铁路,吉普车队继续开动。然而即将到来的大战依然使这位三十九岁的国民党总司令无法平静内心的情绪涌动。
……军人虽然靠打仗升官发财和获取好处,但是战争毕竟给国家和民众带来不可挽回的痛苦和灾难。陈诚是劳动人民的儿子,或者说我们今天仍然有案可查的民国高级将领,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并非官僚子弟而是劳动人民的后代,他们在那个军阀混战群雄并起的年代里,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奋斗,经过浴血奋战才有了后来的高官厚禄。当官并不一定忘本,即使他们的后代有很大可能蜕变为腐败堕落的八旗子弟,但是至少对陈诚本人来说,他的情感世界始终无法背叛对浙东青田那片乡土的血肉感情。陈诚出身在青田乡下一个自食其力的农村知识分子家庭,他的少年生活同那些世代务农的平凡的庄稼人没有什么两样;边读乡村私塾,边帮助家里干农活儿,因此这位未来的陆军上将的童年记忆总是同上山砍柴,下地劳动,放牛吃草,以及与同伴在河水里嬉戏的欢乐时光联系在一起的。少年陈诚的生活中也经历过贫困、饥谨和失学的磨难,他的父辈远非官僚贵族富裕人家,因此他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归根到底是属于劳动阶级的,同土地和劳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天然联系,即使我们将这种联系称之为〃阶级烙印〃也未尝不可。其实物质生活并不能分割个人对民众的感情,因为无论贵族还是平民不是都有可能产生暴君或者刽子手,反之哺育伟大的民主战士或者人道主义者吗?……八月二十三日,陈诚总司令奉命率领大军开进淞沪前线,在从南京抵达上海的并不漫长的行程中,他的车队曾经多次因难民壅塞而受阻,又数次下车步行以躲避日机空袭。曾经有一枚炸弹落在车队里,造成数人牺牲多人受伤,但是总司令安然无恙。后来还是一队骑兵赶来解救了总司令,他们离开大路驰马直奔上海前线。
当日晚,武装马队风驰电掣毫不停留地穿过繁华的上海市区。陈诚的副官面对一大群前来欢迎的当地军政官员宣布道:〃……总司令有命,前敌指挥部设在嘉定县城,今晚召开首次作战联席会议……请各位立即前往出席,不得有误!〃二十三日夜,中国军第九十八师、十一师得到增援,向宝山方向日军发起反攻,收复战略要地罗店,毙伤日军千余名。
第二十四五两日,我第十五集团军主力赶到,向登陆日军发动全面反攻。与此同时,右翼张发奎部也向川沙和浦东人侵之故大举反击。
日军增援部队两个精锐师团和一支包括三艘航空母舰在内的庞大舰队全部开到,中国军队仍以压倒优势将登陆日军赶向海边。日军凭借舰炮火力和空中优势坚守滩头阵地,双方相持不下。
中日战事再趋白热化。
第九章 〃三个月灭亡中国!〃
旗舰〃出云号〃远远泊在长江口外。
松井石根大将举起望远镜,面无表情地站在甲板上了望。参谋副官报告,中国军队又在发动进攻。望远镜里只看见陆地上浓烟滚滚,无数炮弹爆炸的烟柱好像乌云遮盖了河流村庄。空中有成群结队的日本飞机呼啸着掠过滩头阵地,然后不断向进攻者俯冲投弹,轰炸扫射。军舰上的大炮也开始猛烈射击,巨大的船体在江水里不停摇晃,总司令看见炮弹在敌人的攻势前面竖起一道道死亡的钢铁火墙。松井沉重地放下望远镜。中国人战斗决心之大,进攻之坚攻势之凶猛完全出乎日本指挥官的预料。
八月二十三日,日军主力陆续登陆,战斗沿宝山、嘉定和浦东川沙县十几公里宽阔的江岸线展开,进攻一度顺利,日军先头部队向市区纵深快速推进达二十公里。但是中国军队很快便组织起强大反击,许多地方短兵相接,日军立足未稳伤亡惨重,只好重新退回滩头阵地。根据获悉的情报,南京政府已经紧急调遣中央军精锐陈诚第十五集团军增援上海,另有两个集团军也由安徽、湖南、广西等地向上海进发。这就是说,南京政府决心不放弃上海。从眼前战况看,日军处在被压制的不利地位,其优势火力和机械化装备无法展开,如果中国大军全部开到,他的两个登陆师团将被困在狭长的江边地带,陷人更加困难和被动的境地。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帝国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海军中将也放下望远镜,做了一个不无遗憾的手势,提醒陆军大将:〃总司令阁下,对目前陆军的战况和处境,海军除予以强大炮火支持外,只能深表理解……本舰队已经接到海军部命令,从今日晚七时起,除部分舰只继续留在上海作战,各分舰队都将开往中国南方和北方水域,执行全面封锁中国海岸线和击毁其海上目标的光荣任务。〃松井的目光在海军中将的脸上停留了几秒钟,然后不动声色地点点头: 〃知道了阁下,对于海军的的一惯支持和合作,陆军深表感谢。〃
〃……本司令官决定留下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支援上海作战,以确保总司令安全。〃长谷川清神气十足地宣布,〃……如果陆地战斗失利,舰队将向海军部请求增派舰只和舰载飞机支援。〃
陆军大将对海军的倔傲态度感到十分恼火。
日本陆军与海军的矛盾由来已久。自上个世纪起直至甲午海战和日俄大海战时期,海军一直都是帝国的旗帜和骄傲,那时候陆军将领只是一群不起眼的配角。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陆军开始崛起,海军元老们被少壮派陆军将领毫不客气地挤到一边,所以陆海军之间的明争暗斗和权力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阁下,陆军有足够的战斗力打败和消灭敌人,请海军还是执行任务,不要过多操心别人的事情。拜托啦!”司令冷冷回答,然后头也不回地命令参谋长:〃帝国派遣军总司令部马上登陆,军舰上除留下通讯联络宫外,陆军所有人员跟随司令部前进。〃日军步兵第三师团第六联队长仓永辰治大佐把头探出装甲车外面指挥战斗。
仓水大佐是北九州佐贺人,佐贺县位于日本对马海峡东岸,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一九0五年举世闻名的日俄大海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俄国强大的波罗的海舰队受到日军伏击全军覆没。战争和帝国军人的业绩给少年仓永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从小立下志向就是当一名将军,像伟大的乃木大将和东乡元帅那样受人尊敬万世传颂。没有战争的年代是军人的不幸。
仓水一九一一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一九二二年毕业于东京帝国陆军大学,直到十三年后的昭和十年(一九三五年),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仓水辰治才被勉强提升为陆军大佐,从步兵学校调到第三师团担任联队长。大佐距离将军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如果没有战争,倒霉的仓水完全可能在这个中级军阶上一直呆到退休。所幸的是,一九三七年中日战争爆发了。
八月中旬,第三师团奉命从本土紧急增援上海,第六联队作为师团前卫担任了突击登陆和扫荡吴淞口敌人据点的光荣任务。二十二日夜,第六联队两千官兵分乘一百七十艘橡皮冲锋艇,借着夜幕的掩护悄悄在吴淞口南侧一点五公里处(现上港九区内)一举登陆成功,然后以十多辆坦克装甲车开路,沿着江边公路(现军工路一带,迅速扩展战果。中国守军的防卫本来极为薄弱,在日军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打击下,守军大部被歼,少数残敌向城里方向逃跑。第六联队的战绩受到师团长表彰。
二十三日,登陆日军受到来自浦东、浦西、嘉定三个方向中国军队的猛烈反击,中国飞机也频繁让动轰炸扫射日军滩头阵地,企图趁第六联队立足未稳一举将其赶下江去消灭。另据空中侦察飞机报告,至少还有两个师的中国军队正在向吴淞口方向运动。仓永大佐嘿嘿地笑起来。 〃……你们有谁知道,日清甲午战争前伟大的乃木大将在干什么吗?”联队长两眼炯炯有神地向他的部下发问。
〃……可能是步兵军官吧?〃有人不肯定地回答。 〃东乡呢?东乡元帅是什么军阶?〃联队长又问。
〃告诉你们,战争开始时乃木大将还在长州的家里务农,种水稻呢。〃仓水大佐在步兵学校做了十多年教官;对帝国战史了如指掌,〃……东乡元帅那时候只不过是个小小的舰长,军阶中佐,但是战争打下来,他们都成为将军,变成举世闻名的帝国英雄。你们这些无名的军官,大队长、中队长,还有我,陆军大佐,都要向乃木和东乡学习,做光荣的帝国英雄!〃〃是!〃部下齐声回答。
联队长还有一句话藏在心里没有说出来,那就是他,四十二岁的陆军大佐一定要在这场打败中国的战斗中争取当上一名受人尊敬的帝国将军。
激烈的战斗开始了。
中国军一个团在炮火掩护下试探性进攻第六联队阵地,仓水大佐根本不把这些穿灰布军衣的中国草鞋兵放在眼里。他命令停止射击,把敌人放到几百米的近距离,然后坦克装甲车一齐发动,从正面向中国军队发起反冲击。两军相遇,如同两股强大的漩流或者沉重的雷雨云相撞。一霎时爆发惊天动地的轰响和厮杀。日军坦克战车搭载步兵如同钢铁洪流席卷大地,到处都有炮口喷吐火舌,步兵或跳跃跟进,或躲在车后射击。仅仅几十分钟,进攻的一团中国军就被打垮,第六联队击毙敌人数百人,自己仅损失几辆战车,伤亡十余人。〃失败的中国军队很快调整战术,更多的穿灰布军装的敌人好像乌云一样把第六联队团团包围起来。〃……你们正面敌人已达两个师,需要增援吗?〃师团长询问。〃报告,第六联队有信心打败敌人。〃大佐回答。 〃很好,师团以炮火支援你们,请务必不要轻敌。”
但是以后战斗的残酷程度大大动摇了日本指挥官的决心。中国人不仅人数占优势,炮火有所增强,他们士兵的顽强战斗精神也势不可挡地摧毁了日军阵地。两天过去了,第六联队官兵能够拿起枪战斗的还剩下百余人。战车大部被击毁,能继续战斗的只剩两辆。〃……师团主力正与敌人激战,请你们务必坚守阵地,援军即将到达。〃第三天,电话那一端传来的竟是帝国派遣军总司令松井大将的声音。
〃是!……第六联队决不辜负总司令的信任。〃大佐浑身一震,立正回答。
〃……仓水君请记住,我将在你们后方五百米运的阵地上注视你们,并遥祝你们取得胜利。〃 〃是!仓水联队无往不胜!〃
一股热流从联队长心头涌过。〃仓永联队无往不胜!〃这不仅是誓言,更是奇迹,以步兵一个联队(团,单独同敌人两个师的优势兵力作战,这样的事迹不是连伟大的乃木大将也没有做到过吗?
未来的帝国将军对创造奇迹充满信心。
这天傍晚,血红的落日辉煌地映照着中国东海之滨的黄浦江畔,日军第六联队全体官兵英勇战死。仓水大佐站在最后一辆装甲车上,亲自扣动机枪向敌人射击。一枚中国兵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