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孤寂韩信铭文 > 第23部分(第2页)

第23部分(第2页)

“佩服、佩服!韩都尉真是胸中自得一个天下啊!呵呵……”

这一回韩信觉出了异常,那种赞语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随便说出来的,他急忙扭头去看,呀!原来是萧相国来了:“哎呀,失礼失礼,竟是相国大人大驾,这门卒是干什么吃的,居然都不通报一声,该打……”

“呵呵,都是本相的主意,不好意思惊扰了韩都尉的好兴致啊!”

“哪里哪里!在下只是消遣,消遣而已!”

“哦?韩都尉可是谦虚了啊,真人面前还用得着卖关子嘛,呵呵……不过本相很好奇,看韩都尉刚才如此入神,又是怎么晓得有人进来的呢?”

“不敢瞒相国,只是在下的直觉而已!”

“直——觉?”

“正是!这个可不好细讲的,想来相国大人也该是有过这种体会吧?”

“嗯,经韩都尉这么一点本相倒是有些明白了,的确不为向庸人道也……呵呵,韩都尉果乃神人也……”

两个人谈得兴起,于是韩信也不便再藏着掖着的,他终于跟萧相国发起了牢骚,这汉王真是大材小用。

“本相观韩都尉如此英武挺拔,难道韩都尉专长兵学吗?”

“相国大人慧眼,在下正是一心沙场扬名、建功立业的!只是苦于不得重用,效死无门……”

“哦?既是这样,若韩都尉果有将帅之才,那本相自当不遗余力向汉王举荐的,这个韩都尉你且放心!”

“那就有劳相国大人一试在下深浅吧……”

韩信既如此自负,萧何本来也对他是青眼有加,这样他赶紧请韩信坐定,二人便马上开始了。其实,他对于兵学也是外行,但是他自信还是能够明辨是非贤愚的。

萧何起先服膺法家理论,但又有诸多疑问,所以他还是先从这里开始了:“请问韩都尉,法家之行于兵家,是否得其所宜呢?”

“回相国大人,兵家自是重法家之术,《孙子》‘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太公《六韬》‘定名实,明赏罚’是也,《尉缭子》亦曰:‘号令明,法制审……明赏于前,决罚于后’,又谓用法当一视同仁:‘当杀而虽贵重,必杀之,是刑上究也。赏及牛童马圉者,是赏下流也。’《孙膑兵法》:‘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也’……但我兵家又绝不等同于法家,起码今日的兵家不是真正的兵家,太过看重法家之术了。法家之繁刑厚敛、刻薄寡恩,行于一时为易,效于一世则难!”

“请韩都尉不妨细言……”

“《孙子》道兵家之五事曰:‘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法在最末,以此不言而明。又《孙子》谓兵之‘七计’,也即是兵家取胜的七大要素,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强,赏罚孰明’,法令居于其次……《吴子》亦道:‘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六韬》则曰:‘刑繁则民忧,民忧则流亡’……”

对于法家的繁苛滥刑,韩信自是有切身体会的,于是他便又跟萧何谈起了上次差点被杀的事,其实他的那点小过何至于杀头,尤其强秦正是亡于繁苛滥刑。

“本相深以为然,秦之强亦弱,今日我们且不可再重蹈秦人覆辙了,这可是我们当下治军的软肋啊!那韩都尉又有何良策呢?”

“回相国,其实这些都已经是前贤所讲论过的了,《孙子》道:‘法令省而不烦’,只是让士卒们明白些最基本的赏罚原则就好,且不可一味捆缚了他们的手脚,使之畏首畏尾,惟恐动辄得咎,如此将帅何以得士卒死力,这仗还怎么打得赢?!太公《六韬》也明示将帅应爱人如己,法内施情:‘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诸己’,《尉缭子》亦道:‘先廉耻而后刑罚,先亲爱而后律身’……”

“这正是了,那商(鞅)君、韩非子如此法家大贤,亦难免刑戮之祸了,究其根源,这也是自取其祸呀!只是吴子又何以身遭大戮呢?”

“呵呵,相国所问极是!不过吴子之抱负非常,出将入相,并不纯为兵家,故而亦非因用兵家之术治国而罹祸!《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吴子治兵则另有一套——昔日魏武侯问于吴子曰:‘严刑明赏,足以胜乎?’而吴子却回答道:‘严明之事,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也。夫法号施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嗯,吴子果不愧为兵家大贤!韩都尉亦用心非常,高屋建瓴之论哪,令本相顿开茅塞……痛快!痛快!呵呵……”。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3小节、谈兵论道(下)

正在他们交谈的当儿,有两次属下来找萧何处理些公事,可是都被他暂时压了下去,而且他连吃饭也顾不上了,一心要听韩信讲论用兵之道。这韩信也是难得见有人如此热心自己的识度,论起兵家之事自然如数家珍一般,早把饥渴丢一边去了。

两个人靠得更近了,萧何也不得不由衷佩服韩信旁征博引的非凡能力,这可绝不是一朝一夕、徒然背诵所能掌握的功夫,萧何几叹韩信为神人。因为萧何更关心诸子百家的精华在兵家战争观念中的体现,所以韩信又分别为他讲论起了兵家的道家、儒家、阴阳家乃至墨家等的色彩,这些观念既是韩信所熟稔也是他用心体悟的结晶,他更是愿意将其付诸实践。

“《老子》曰:‘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此处是讲欲擒故纵之法,而《孙子》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攻其不意,出其不意。’二者之精神乃是一以贯之的……

《老子》尚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致虚极,守静笃’。而我兵家《孙子》道:‘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尉缭子》也道:‘胜兵似水。夫水,至柔弱也,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

《老子》尚‘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太公《六韬》固然后人所辑,亦曰:‘兵之道,莫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又曰:‘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孙子》道‘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正是我兵家出奇的最高境地……”

萧何越听越入神,不过他也从中觉出了韩信的单纯,虽然韩信深谙诸子百家之学,可是他的眼中却只有军事、没有政治,韩信最后的结论也只是归结于一个兵家致用,却不念及将帅涉世之道、为人臣之难。这其实颇令萧何受用,因为韩信是正才,却不是歪才,他不琢磨心术,只问成功。

萧何再向韩信请教兵家的儒家色彩,韩信兴致盎然道:“我兵家经典惟《司马法》之儒家色彩最重,皆因《司马法》最古,其中颇涉姬周开国以来将帅御兵之道,故而与儒家最为契合。其中曰:‘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又曰‘争义不争利,是以明其义也’、‘凡治乱之道:一曰仁,二曰信,三曰直,四曰一,五曰义,六曰变,七曰专’,《尉缭子》亦道:‘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总之不外以仁义为本,不过运用之妙者,并不贵乎对于经典亦步亦趋,乃在于存乎一心之用也,心之所专擅,天下则无不可成之事、不可胜之敌也……”

这末一句直令萧何忍不住而击节赞叹,他又道:“正是了,墨家尚所谓‘兼爱’、‘非攻’,出处是好的,但于兵家则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