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御所会议
山内容堂本名丰信,乃是南海雄藩土佐高知的前任当主,据说酒量很大,人称“鲸海醉侯”,是公武合体论的积极鼓吹者。当初黑船来航,国门被迫打开,山内丰信立刻重用吉田东洋等开国派进行藩政改革,成效卓著。不过东洋对内思想是倾向于佐幕的,山内丰信也与之相同。传说水户藩尊攘派领袖藤田东湖与丰信交好,曾经秘密对丰信说:“我藩是御三家之一,不能采取过激行动,而作为外样的土佐就当以谋反为主要目标了。”丰信闻言“哈哈”大笑,说:“诚之进(东湖)又在胡说八道了。”
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兴起“安政大狱”,作为“一桥派”的干将山内丰信当然无法幸免,被迫把家督之位让给儿子山内丰范,自己退居二线,改名为“容堂”。井伊大老被刺后,山内容堂重登政治舞台,大力推动“和宫降嫁”和公武合体。然而他不在位的这段时间内,土佐藩内的激进尊攘派已经得势,他们刺杀了吉田东洋,而以武市半平太(瑞山)主持藩政。
山内容堂着力打压激进尊攘派,终于在庆应元年(1865年)的闰五月,也就是第二次“征长战争”爆发前不久,将武市半平太下狱处死,一扫激进尊攘派的势力,改以态度温和的后藤象二郎主持藩中政务。后藤象二郎随即和坂本龙马合作完成了“船中八策”,想要通过不流血的革命来完成政治改革。
“船中八策”深得山内容堂之心,为了避免倒幕派引发战争,容堂就派后藤象二郎拿着自己的计划书去京都游说。这套计划的中心思想为“大政奉还”,即让幕府把现有的统治权名义上奉还给天皇朝廷,由天皇指定设立一个以幕府将军为议长,包括各地雄藩大名在内的“列侯会议”。山内容堂认为这样就可以在不引发流血战争,不颠覆幕府,“忠义两全”的情况下改革朝政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一套分明还是“公武合体”的老花样,所以后藤象二郎到处游说,却到处碰壁,就连土佐藩军事总裁坂垣退助也说:“奉还大政之言虽美,却全是空话。德川氏从马上得天下,若不能在马上将其夺回,就不能打倒其数百年来的霸业!”山内容堂大骂退助所言是“暴论”,立刻将其解职,同时命令后藤象二郎以土佐一藩的名义直接把计划书提交给朝廷和幕府。
幕府立刻牢牢抓住这一根救命稻草,庆应三年(1867年)十月十四日,德川庆喜将军上奏请求“大政奉还”,并表示愿意辞去征夷大将军之位。面对幕府的这种恭顺姿态,部分决心不够坚定的倒幕派公卿和大名表示可以接受,而态度坚决者则趁机更加紧对京都地区的控制。十一月十三日,萨摩藩主岛津茂久(即岛津久光之子岛津忠义)领兵上洛,要求朝廷召开会议,下达“王政复古”的大号令。
十二月九日早晨,朝廷下达“王政复古令”,同时在小御所召开会议,齐集公卿百官和有力大名,商讨改组政府的问题,最终决定撤销传统的关白和各种养老令官职,以炽仁亲王为总裁,公卿中山忠能、三条实爱等人,以及大名松平庆永、山内容堂等人为议定,组成新的政府,岩仓具视、后藤象二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则担任参与,负责具体事务
会议开了一整天,到了晚间,开始商讨如何处置德川幕府的问题,岩仓具视侃侃而谈,提出勒令幕府“辞官纳地”,即要求德川氏辞去世袭的征夷大将军职务和朝廷所授予的官职,同时交出所有幕府直辖地,等候新政府裁处。
此言一出,山内容堂第一个跳出来表示反对,说这分明是一场政变,是“暴举”,随即前越前藩主松平庆永也指责这是“刑名为先,道义为后”,要求立招德川庆喜与会——德川庆喜本人和佐幕的急先锋会津藩主松平容保、桑名藩主松平定敬害怕遇害而不敢出席小御所会议——否则就是不公平。西乡隆盛并没有正式参与会议,而负责在外守卫宫门,他在听说上述争吵后,冷冷地说:“此时口舌无用,当用刀剑!”有了这位实权人物撑腰,岩仓具视的态度更为强硬了,后藤象二郎急忙提醒家主山内容堂:“大势已定,强争无益。”山内容堂被迫退缩,于是公武合体派全面罢战,倒幕派占据了主动,最终确定了“辞官纳地”的决议。
小御所会议的决定传到二条城、大坂和江户,德川庆喜茫然失措,而其手下幕臣无不怒发如狂。幕府时代改易大名,造成很多藩士变成生活窘迫的浪人,没想到这种境况今日会返还幕府本身,如果真的把“天领”(幕府直辖地)都交了出去,旗本们还有什么活路呀!于是幕臣们集体鼓噪,到处作乱,江户城中的萨摩藩邸首先受到冲击。
这是庆应三年(1867年)十二月底的事情。第二年为庆应四年(1868年),九月改元明治,农历是戊辰年,倒幕战争终于全面爆发了,史称“戊辰战争”。
●江户无血开城
小御所会议召开后,德川庆喜拒不接受命令,不肯“辞官纳地”,他反过来还指斥倒幕派为“奸”,从二条城退至大坂,聚集兵马,打算“清君侧”。在幕府武力威胁和山内容堂等人的内部破坏下,朝廷态度趋软,决定将“辞官”之官改为“前内大臣”,“纳地”之地改为“政务费用”。眼看小御所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即将全面流产,西乡隆盛就指示尊攘志士在江户城内引发暴动,逼迫幕府抢先开战。
庆应四年(1868年)元旦,幕府发布“讨萨表”,命令诸藩联合出兵,把萨摩藩的势力从京都驱逐出去。一月三日,幕府军一万五千人经鸟羽街道北上进攻京都。此时守卫京都的倒幕方只有长州一千五百人和萨摩三千五百人,兵力对比为三比一。
在鸟羽口四塚关门,包括会津藩兵、新选组在内的幕府军遭到萨摩藩士椎原小弥太所部的阻拦,战斗在一月三日下午五时正式打响。几乎同时,守备伏见御宫的长州军也和幕府部队交上了火,是为“伏见·鸟羽之战”。
虽然武器精良,组织严密,终究众寡悬殊,萨、长两军打得极为艰苦,西乡隆盛已经做好了让明治天皇乔装成女官逃出京都,退往长州的准备——天皇男扮女装逃亡,似乎也是日本历史上的惯例。
正在危急之时,大久保利通向新政府方面的总大将仁和宫嘉彰亲王献上一捆“御旗”——这是他和岩仓具视早就准备好的,上绣有日、月或者皇家纹章十六瓣菊的十二面旗帜。据说当年后鸟羽上皇发动“承久之乱”,谋划打倒镰仓幕府的时候,就曾向部队颁发过“御旗”,其后后醍醐天皇也玩过这一招,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现在萨、长联军也打出了这些旗帜。
新政府下令,宣布德川氏为“朝敌”,幕府军为“贼军”,相对的,打着御旗的新政府主力萨、长联军自然就是“官军”了。“御旗”在前线高高举起,受过多年朱子学尊王思想洗脑的幕府军见之大惊失色,士气瞬间崩溃,于是乎狼狈后撤。
一月六日晚间,知道大势已去的德川庆喜、松平容保等人秘密潜出大坂城,乘坐军舰“开阳丸”逃往江户。主帅临阵脱逃,幕府军更无复振的希望,将士们纷纷议论:“大树(指幕府将军)已去,咱们还怎么打仗?”于是四散逃离。
就这样,仅仅经过了四天的激战,“伏见·鸟羽之战”以新政府军大获全胜而告终,随即西国、近畿各藩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