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天下文师 > 第12部分(第2页)

第12部分(第2页)

这一着极为奏效。东宫里有高人啊!李世民不会不时时若有所思地盯着太子东宫,然后再次翻开花名册,眼睛定定地盯住一个人。

更为让李世民耿耿于怀的是,老魏这个老家伙,不止一次劝太子李建成及早干掉自己。世上有不透风的墙,但没有不透风的嘴。

公元626年,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像在浅水原之战彻底消灭薛举陇东集团、三天不解甲覆灭刘武周及大败王世充和窦建德等重大战役中,巧施妙手、屡获大捷一样,李世民再次用他的果敢和智慧,身法极为漂亮地实施了玄武门之变,杀掉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用坚硬的兵谏和挺肉麻的跪乳,迫使李渊同志承认他为太子。

若是个女人,魏征该坐在墙角大哭一场。哭自己遇人不淑,哭自己运交华盖,哭小娘子我咋如此不幸!怎么跟谁谁完蛋,总像持着爱的气球在打着车到处玩*。他再次不尴不尬了。

作为业已被歼灭的*一个残存异己分子,老魏被李世民喊来问话。

秋后,是算账的季节。

李太子咬着牙根问:“汝何为离间我兄弟?”

面对这个句式,常规的回答一般是如下三项:A、拍着胸脯说,绝对没有,俺怎能那样说呢?不信你问问建成;B、匍匐在地,诚惶诚恐地说,我知罪,俺一时糊涂,求您大人不记小人过;C、眼睛一瞪,脖子一梗,不讲卫生地往地上啐口唾沫,然后大义凛然地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愿杀愿剐,悉听君便。

可老魏选择的是D。在“众为之危惧”中,他举止自若地说,“先太子早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

这个回答很生猛,太出提问者的意料。要是参加论文答辩,专家组应该集体起立鞠躬。

此回答包含了四层意思:一是承认,二是不反悔,三是自我肯定,四是委婉致意,在“太子”前加了个“先”,表示了对现太子的接受和认可,而不是顽梗不化。

出人意料的回答往往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就像赵本山为让孙女上星光大道,说姥爷姓毕。

惺惺惜惺惺,钉子遇见钻头,同样会油然而生欣赏和仰慕之情。硬骨头六连出身的老魏,让同样不缺钙的李世民,立刻产生了化千古恨为绕指柔的奇妙感觉。

也许,李世民此时眼前忽然出现了齐桓公的高大形象。管仲不是为了公子纠,还射他一箭,欲夺其性命吗?彼一时,此一时嘛。

榜样的力量就是这么无穷。结局很戏剧化,李世民改容礼之,不但不治老魏的罪,反而任命他为詹事主簿。

上帝在这一刻,咧嘴微笑了。他不为魏征留下了一颗人头,而是由此看到了一个璨华时代的即将来临。

我这就跟你走(1)

永远不要误解了唐太宗那份常人难以企及的胸怀丘壑与大气开合。

拯救老魏于生死一线,并最终将其拔擢使用的根本原因,并非魏征同志那句大义凛然的回答,而是李世民同学一颗包容天下、见贤思用的大心。因为与老魏相同政治背景,并得到相同礼遇重用的,还有王珪等一大批原先紧紧追随前太子的反动阵营遗老们。他们都没有被扫地出门,上大街清理厕所,在劳动中改造,也没有从此窝在家里,一遇运动就被戴上纸帽愤怒声讨,而是各自光荣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

这番话就很能言明李世民宏阔的心胸,“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城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猜忌乎?”闻之者,焉能不人思自励,一心团结在以李世民为绝对核心的朝廷周围竭诚尽力?20世纪中叶的中国,800万美式武装怎么就败在了小米加步枪面前?蒋中正同志显然没在李世民同学这里受到教益。

还有个例子更生动。太史令傅奕同志,和爱琴海边的毕达哥拉斯、泰勒士那帮人一样,有着共同的个人爱好——没事时,就喜欢抬头看天。所不同的是,老毕是观察天体运转的规律,老傅却是通过天象的蛛丝蚂迹预测大地上的一举一动,属于更高深的科研范畴,尽管这门学问现已失传,或者被证明是伪科学。

但玄武门兵变之前,傅奕确实看到了太白经天,依据理论,那是兵丧之兆。老傅连忙将这一大大不利好的消息报告给李渊。结果,李渊将心怀叵测的李世民找来,问太白为什么经天?太白在哪呆着,或不在哪呆着,干李世民甚事?但已起异志的李世民与暗窥端倪的李渊,父子双方却都心知肚明。在向父皇如泣如诉地陈述无辜,并替自己万般开脱中,秦王以头戕地,几乎一头撞死。

死了就不好玩了,李世民不会傻到自绝于父亲面前,他只是用剧烈的行动来获取老李的同情。但头上磕出的包实在疼,那一段时间,李世民最听不得现在网上流行的一个字——顶!

大权在握后,李世民也找来了颤颤惊惊的老傅,并赐之美食。

请来吃一顿不是目的。李世民发现老傅太有才了,睁着一双老迈昏花的眼睛,就能提前看到玄武门之变。有这么一位经常能准确预报点问题的人才在,确实很重要。老傅被深切勉励:上次你看天,几乎害死俺,但你只管看你的天,发现天上有什么变化,你还要像以前一样知无不言,千万别因那事不再告诉俺了。

老傅后来脸色果真一天天端庄、凝重起来,形同雕塑。就是只井底的蛤蟆,只要天天与夜空对话,将有限的视野投放在无垠的浩瀚星空中,他的面孔都会庄严起来。就连书也一样,你看哪一本哲学类书籍,有着流行书那样俏丽花哨的封面?

新朝的言路,就是这样被李世民一条一条打开的。做人,尤其作君王,和作学问一样。只有通,才会融,才能不囿于细节,不拘泥于死理,不执拗于成见。从而堂堂然走出一条新路,那么,其身后挥洒的,就永是宽博、畅达的气象。

细究魏征与唐太宗的关系,就像看千里马之于伯乐,后者不是前者的必然条件,但后者是前者出现的先决条件。讲这些,是想让所有的人更好理解,老魏日后那些惊世骇俗的言行,不完全是因为老魏的个人禀赋,而是有着供其茁壮生长的极合适阳光、水分和土壤。 。 想看书来

我这就跟你走(2)

所以,官拜詹事主簿的下层官员老魏,能频频被李世民“数引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就一点也不奇怪。

天知道,老魏的眼光有多独到,看问题有多深刻,进谏的内容有多刿切,反正是唐太宗听得悦耳,用得顺手,钥启锁开,药到病除。李世民有点要上瘾的意思。

一个是乱中取胜的马上皇帝,急切希望国家鼓角息声,得到大治;一个是乱世中行走多年,具有丰厚治国方略和实践经验,却迟迟找不到施展舞台的剩男;一个因父皇晚年偏听而极端厌恶耳目闭塞,一个大力倡导兼听则明,推行明德慎罚,坚持偃武修文,振兴河山;一个在气度上大气开合,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个不持愚节,知无不言,深明进谏之道。这样两个人遇到一起,便只能是一种绝配。

看到他们走到一起,历史都为之精神一振。

一双善于倾听批评意见的耳朵,最惬意的事,就是遇到一张喜欢针砭时弊的嘴巴。二者相遇,只能是相见恨晚,耳鬓厮磨,感情日深。公元627年,李世民践祚后的贞观元年,马上擢拜魏征同志为谏议大夫。而且制诏通知满朝文武,“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

“我是大唐一老狗,蹲在朝廷大门口,君让咬谁就咬谁,让咬几口咬几口。”据说,这个段子是贞观年代的网络写手为恶毒攻击老魏创作并流行开来的。老魏既欣赏又反感,他认为前两句极为形象,后两句极为扯淡。

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这个段子作者予以痛斥。贞观元年,大局虽然初定,但李建成、李元吉的党羽还散布在民间,时时聚聚会,发布点不满的言论,甚至还准备谁来奋臂一呼,再图大举,这些都对新朝构成了极大的不安定因素。

李世民为此下大赦令,对不管以前的左派还是右派分子皆赦而不问,而且还下令民间相互不得揭发,不能发动群众斗群众。

这个做法很容易让人与中世纪罗马的宗教裁判所,以及20世纪中国某个畸形时代,形成一种对比性思考。如果一个国家以公民间抛却友谊和亲情,完全以告密、反咬、出卖的方式获得社会价值认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