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初唐将军 > 第114部分(第2页)

第114部分(第2页)

大唐舰队外围五到十里的范围内,密布着大量的靖海舰。尤其是到了夜间,为了防范百济人会来偷袭,负责巡逻的靖海舰要比白天还要多。靖海舰的船体比较小,并不适于长时间在海中行驶,通常在海中航行或者有风浪的时候,靖海舰都会被禺京舰或者镇海舰挂在船舷的两侧。只有作战或者需要探查以及巡逻的时候,才会把它们放下来。一般来说,夜间的风浪都会比白天要小一些,再加上到了夜间靖海舰还要担负起警戒的任务,所以靖海舰夜间活动要比白天频繁。

发现敌袭的靖海舰往回走了不远,便遇到两艘迎面赶来支援他的靖海舰。由于他们的位置相对靠后,所以并没有看到敌袭的船队。在他们看来,三艘靖海舰上面,总共有三十枚炮弹,即便是遇到对方的主力战舰,也是有的一拼的。

发现敌袭的那艘靖海舰一边往他们这边赶,一边大声的告诉他们,前来袭击的敌方船队数量达到数百艘之多,而且大都装有易燃之物,不是他们三艘战船所能抗衡的。让他们赶紧把情况报告回去,让主力舰队用密集的炮火封锁这一区域

位置最靠近主力舰队的那艘靖海舰,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调转船头往回赶。并且把这一消息传递给了他后面正在赶来的战船。就这样经过一次次的传递,消息很快的便传到了舰队的旗舰上。

一炷香的时间以后,大唐舰队的炮火,开始向距离舰队五至十里的区域,全力的倾洒炮弹。顷刻间这一区域便被密集的炮火所笼罩,夜间的能见度几乎为零,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准确度,但是即便是这样,仍旧有大量的百济渔船被炮火击中,并且燃起熊熊大火。

随着被炮火引燃的渔船越来越多,这一片区域在大火的映照下,变得越来越明亮,这也使得百济的渔船再也无所遁形。整支前来偷袭的船队,全部呈现在大唐舰队的打击范围之内。眼见不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已经无法脱离出战圈,百济的船队索性全力的向大唐的舰队发起冲锋。

如果说当初大唐的巡逻船,再晚一点发现他们的话,等到他们进入到五里范围以内,也许他们还有机会对大唐的舰队构成威胁。但是十里的距离显得太过遥远,正常情况下人的体力以及爆发力,根本就难以支撑下来如此长距离的冲刺。再加上密集炮火的阻拦,当他们刚刚接近到五里左右的距离时,就已经是强弩之末。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负责巡逻的大唐靖海舰完成了集结,在舰队的前方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御阵线。通过他们灵活快速的机动性,再加上堪称强大的火力配置,使得刚刚侥幸冲过炮火封锁区的百济渔船,又进入到另外一场噩梦之中。

能够从炮火封锁区域冲出来的百济渔船,此刻最多也不过三百艘左右,这其中还包含着一些已经受损或者起火的渔船。而拦在他们前面的,是总数达到四百艘的靖海舰(另外的一百艘在其他方位担任警戒任务)。一对一的正面较量,船上装满了易燃物品,却没有任何的攻击手段的渔船,有哪里是武装到牙齿的靖海舰的对手。靖海舰上的水兵,可不会和他们讲什么公平不公平,直接把炮口放平进行平射。一炮一个,很快的那些个幸存的渔船,便被靖海舰给送上了天。

整个战斗持续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时辰,前来偷袭的一千艘百济渔船,便在大唐的猛烈炮火之下烟消云散。

第二天上午,大唐的舰队离开了熊津江江口,转而沿着海岸向南行进。根据李世民的指示,途中经过的任何城池都要予以炮击,直至抵达百济与新罗的交界处,在攻取下济州岛以后,舰舰队便驻扎在那里,然后再听取下一步的指令。

就在舰队离开的同时,大唐的十万登陆部队开始沿着熊津江,向百济的首都泗沘。

舌林郡距离熊津江江口只有不到二十里的距离,此前一天准备在江口伏击大唐军队的百济军队,在遭受到大唐舰队的猛烈炮击之后,便退守到了这里。加上城内原本就有的两千士卒,勉强的凑够了五万人马。不甘心就此失败的百济将军,将这五万人马拉出城外,潜伏于熊津江北岸的韩山之上,想要在大唐军队过去之后,悄悄地尾随前进。等到大唐军队攻城之时,趁机从后面掩杀而来,形成前后夹击之势,从而一举将大唐的这十万人马尽数消灭。

大唐此番出征百济,军中带有大量常年在百济经商的商人。这些商人对于百济的地理环境,以及城镇的分布非常清楚。在一名商人的带领下,大唐分出一支万人的队伍前往舌林郡。

舌林郡城池的面积并不大,城墙的高度也只有三丈左右。再加上城内的守军中的精锐,都已经被百济的将军带走,只剩下一些没有什么战斗力的老弱士卒。大唐的军队只是对着城墙发射了五枚炮弹,舌林郡的郡守便下令开城投降。

在大唐军队接收舌林郡的时候,负责带路的那名商人,无意中得知在大唐军队到来之前,刚刚有一支五万人的百济军队从这里离开,至于去了哪里城中的百姓则无从知晓。于是赶紧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大唐军队的主将。唐军主将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连忙派出斥候快马向大唐的主力汇报这一情报。

第八章 歼灭百济 三

第八章歼灭百济三

大唐军的成功登陆,就意味着百济末日的来临。熊津江江口距离百济都城泗沘只有百里的路程,沿途只有一座加林郡算得上阻碍。百济的城池面积,普遍的都不大,城墙的高度甚至还比不上大唐的县城。这种程度的城墙,对于大唐的军队来说,即便是没有炮火的协助,攻取下来也不存在任何的问题。而且,据负责引路的商人们介绍,百济城池内的守卒通常都不多。一座城池内能有两千士卒,就已经是兵力充裕的了。

对于这种并非直接拦在大唐军队前面的城池,城内又没有多少多少守军,更加不是什么战略要地,李世民根本就懒得动用大军前往攻打。只是把攻打那里的任务交代给了,之前负责攻打舌林郡的军队,大军便继续的前进。

百里的路程,而且还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如果采用急行军的速度,一日间便可以抵达泗沘城下。不过大军的周围隐藏着,百济的一支五万人马的部队,虽然还不足以令大唐的军队吃瘪,但是在攻城之时跳出来进行骚扰,也是一件令人厌烦的事情。再说了,万一这支部队看到情况不妙,直接脱离战场的话,势必给今后的统治,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要想一个办法,将对方引入圈套,从而彻底的将隐患去除掉。

当晚,李世民在大营内设下陷阱,试图引诱百济的军队前来袭营。谁知苦苦的等了一夜,也不知道对方是看穿了他的计谋,还是太过于谨慎,亦或者被吓破了胆,总之对方并没有前来。

苦苦的等了一夜,对方却没有前来。鉴于全军都比较疲惫,第二天白天,大军仅仅前行了三十里,太阳刚刚偏西便早早的安营扎寨。

大军刚刚扎下营盘,苦等了一夜的那五万百济部队没有来,倒是从泗沘城方面来了一只大部队。这一次百济方面可以算得上是倾举国之兵,来与大唐做最后的决战了。根据斥候的报告,从泗沘方向来的百济大军,足足有三十万人之众,目前正在大唐营盘外十五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接到这个消息后,李世民以及麾下的将领都觉得有些奇怪。按说目前的这个地点,并不是十分的时候大军决战。左右两方都有山脉,虽说并不算高,但是却足以影响双方的排兵布阵,甚至连队伍都无法完全的展开,这种地方又怎么适合做大军决战的地点呢。

再有就是两面的山势虽然并不高,却不适宜将部队隐匿其中,而且两旁的山脉也并不长,只要绕行几十里便可以进入到广袤的平原之上,对方在这里摆下阵营,起不到任何的积极意义。要说起来,对方有三十万的人马,这个数字是大唐军队的三倍,如果在这里决战的话,受到影响更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