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民国枭雄杜月笙试听 > 第一百三十五章中日一定要友好(第1页)

第一百三十五章中日一定要友好(第1页)

汉阳军工集团实验场,一个远离城市的山谷中,正在进行一项测试。

“距离三百米,100毫米装甲钢板。”这个是空的刘庆恩,已经不需要为美军设计半自动步枪来证明自己了,汉阳军工集团如今的规模即便是放眼世界,十万人的规模,怎么也能在前面排的上号。对于给了他一个报效国家机会的方大总统,刘庆恩始终心怀感激。

“不错,德国人的穿甲弹技术就厉害!”方剑雄也感慨了一句,望远镜里看的清楚,一声轰响之后,前方验靶的士兵旗语清晰,击穿了100毫米钢板。在得到德国人的技术前,中国生产的火箭弹,打一般的钢筋水泥碉堡也没问题,但是要想在三百米的距离上达到这个效果,那就做不到了。

“这种火箭筒最近可以说是各部队最抢手的装备,使用方便,便于携带,作为排一级的支援火力,能打坦克还能打碉堡,性价比绝对是一流。”解决了穿甲弹技术,刘庆恩的心情也相当的好。火箭筒是芜湖军工集团所开发的一种步兵火力,但是没能解决穿甲弹的问题,一直到中国军事互访开始,用雷达、新式飞机等一系列中国军队领先的武器,换回了大批中国军工在攀登科技树的过程中缺失的技术,其中就有钨钢穿甲弹的技术。

“产量能上来的话,我看可以放到班一级。现在每个班13个人,两杆冲锋枪,一挺通用机枪。九条半自动。不如去掉两杆半自动,增加一个两人火力小组。”方剑雄说着用询问的眼神看着刘庆恩,刘总工程师皱着没有计算了一下道:“量还是太大了,汉阳厂这边的技术工人算是比较多且优质,目前的产量,每个月也就是一千支的水平。不是设备不足,是没那么多可用的技术工人。”

“报纸上不是说。武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全国最大的技术学校,每年向社会输送五千多名技术合格的产业工人。”方剑雄笑着调侃了一句,刘庆恩呵呵呵道:“报纸上说的您也信?每年就算有五千人的毕业生。也不是都够资格进汉阳厂。即便是进了汉阳厂,三年的技校能学到什么?不过就是把各种工种都熟悉一下,车几个毛坯干点小工的活还凑合。真进了汉阳厂,还得跟老师傅后面当两年学徒。能出师了才算合格的技术工人。”

方剑雄听了也颇为诧异道:“怎么?技校毕业还得跟师傅带两年?”

刘庆恩点点头。感慨道:“是这个情况,年轻人在技校学的东西真不多,都是一些大概的粗活。个别悟性好的,能够拿的出手,绝大多数都得师傅带出来才能算正式工。五年培养一个技术工,已经很快了。真正的大师傅,那都是十几年干下来,还得有悟性。汉阳厂多亏了当年有个匠王。他带出来一百多个徒弟,现在这些人都是大师傅。每个都在带三五个徒弟。不然汉阳厂哪来那么多好工人,也多亏了当年汉阳厂制定的福利政策,大师傅的待遇甚至不比工程师的待遇差,不然这些大师傅肯定被私人的厂子挖走。即便如此,这二十多年,也有十几号大师傅被其他企业高薪挖走了。”

“搞工业真不容易啊,首先你得有钱买设备,其次就得有人才操作设备,最后你还得有技术好的大师傅才能弄出好产品。这二十多年,梓卿兄真是辛苦了。”方剑雄说着不禁微微动情,这一代人为了搞军工付出的代价,根本就不是常人能理解的。

“大总统,我已经老了,早就干不动了,现在也就是动动嘴,就怕过几年连嘴都动不了。”年近古稀的刘庆恩,虽然精神依旧不错,但是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属于高寿了。都这个年龄了还在为汉阳厂的事情劳累,说起来这一代人真是让人敬佩不已。

“梓卿兄,您可不能服老,汉阳厂还得您来抓总,有您这尊大佛在,我心里就稳如泰山。”方剑雄笑着如此说,刘庆恩则摆摆手道:“不行了,得培养接班人了,再过几年我都七十了。”

重修的黄鹤楼屹立于长江大桥之畔,站在黄鹤楼上,看着大桥飞跃南北,方剑雄感慨之余想到的却是以前读过的一首诗,下意识的便念道:“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扶帅怎么会想起这么一首诗来?李白这个家伙,明明说了眼前有景题不得。”现任武汉市长方浪,笑嘻嘻的问了一句。方剑雄悻悻的白他一眼,心道:另外一个时空,曾游黄鹤楼的事情能跟你说么?

“看来你在武汉呆着很惬意啊!”方大总统阴森森的冒出一句话,方浪打了个哆嗦,赔笑道:“大总统,您可别打我的主意了,我才当了不到两年的市长,这平静的生活还没过够。”

“就算你想回去干老本行,别人也未必就欢迎。你还是安心的在武汉呆着,替我看好这个大本营。国防军的装备,四成出自武汉,大意不得啊。”方剑雄正色道。

“请大总统放心,呆了一年多,武汉的情况了然于心。一旦爆发大战,我干保证武汉的军工产能提升一倍。”方浪倒是信心十足的,比起刘庆恩有信心多了。

“哦?你哪来的信心,说来听听。”方剑雄倒是好奇了,刘庆恩都不敢打这个包票。不是机械设备的问题,是人的问题。

“您可别小看了现在的武汉,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的武汉三镇可不是从前了。就拿造船厂来说吧,大大小小就是二十八家。每一家至少是一百多个工人,这些工人中至少有三成的人技术是能进汉阳厂的。周边的产业人数就更多了,其中可以挖的潜力更大。据不完全统计。武汉的工人不下一百万。我都不用三成,只要有一成的人能用的上,就能把汉阳厂的产能翻一翻。上半年我才让统计部门做的调查,整个武汉三镇,不算汉阳厂,其他的小企业,正在运转的机床数量达到了十万台……。”方浪真是成竹在胸。数据张嘴就来。

方剑雄听的很认真,足足听他说了十分钟最右才道:“你也别等战时体制了,欧亚集团在武汉的仓库里存的机床大概有十万台。我给你五万台机床看着调用,只要能给我搞出五千个加工小企业来就行。”

方浪直接就傻了,没想到方剑雄这么大手笔,欧亚集团一直从欧美收罗机床的事情。方浪倒是有所耳闻。只是没想到数量这么大。仅仅一个武汉,就存了十万台,全国都算上,那得是多大的一个数字?方剑雄心里其实也没有一个准数,只有一个大概的数字。一战结束后,法国人从德国拆的机器就是四五万台,全都打包便宜卖给了欧亚集团。趁着一战结束,各国都在减产的机会。又搜罗了几万台机床。经济危机之后,方剑雄指使费舍尔在政权市场挣的钱。一小半都拿来收购机器了。美国人搞白银法案,方剑雄又跟着偷偷捞了一票,挣到的钱也都慢慢的变成最新的机器,陆续运回国内。

欧亚集团到底买了多少机器回来,方剑雄心里大概的数字好像是二十多万台。一些比较新的机器,都存放在武汉的仓库里,机床这个东西需要存放一些年数,不是新的就好用。民间储存的机床数量有多少,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方剑雄拿出这么打的手笔,目的就一个,在战争爆发之前,尽量的把工业产能拉升起来。因为他很清楚,世界大战打的就是工业产能。不求像美国那样变态,自给自足总是要做到最好的。现在有个问题,方剑雄还是很犹豫,你就是一旦希特勒答应了先打苏联,该怎么应对?

中国的军工产业,现在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东北,其中武汉就是重中之重。眼看战争的脚步近了,方剑雄一定要把这些重点都走一边,心里有个数才放心。

武汉之后,方剑雄飞机往重庆,长江水道疏浚之后,成都通往西安的铁路历时八年也修通了,天府之国通往外界的便捷,大大的提升了本地经济的发展速度。随着空中航线的开通,出入四川变得更为便捷。当然,总的来说,四川的经济发达地区,还是重庆。根源在于工业产业发展,得益于长江水道的便捷。

重庆之行不过一周,方剑雄便匆匆的飞回北京,暂时结束了这一次视察的行程。飞机在南苑机场降落,刚下飞机,就看见顾维钧在机场等着。

“广田弘毅正式提出邀请,希望您到日本去访问。”顾维钧匆匆汇报,方剑雄一边听着一边上车,坐定之后才淡淡道:“日本和苏联在私下里勾勾搭搭,现在又来邀请我访问日本,这是摆明了搞外交烟雾弹。看见美国退出了菲律宾,日本终于忍不住了,已经下定决心要先南下了,让苏联来牵制中国,真是一厢情愿。”

“您的意思是拒绝日本的邀请么?”顾维钧迟疑了一下才问,方剑雄摇摇头:“不,答应日本的邀请,还得大张旗鼓的宣扬中日友好。”

“为什么?”顾维钧笑着问,方剑雄淡淡道:“日本一旦南下,整个海上运输线都暴露在中国海军的打击面前不说,整个日本的屁股都露给了中国,想什么时候踹他就什么时候踹。说起来日本也不是没看到这一点,但是日本太缺资源了,又不肯放弃称霸世界的美梦。所以,只要欧洲一旦发生战争,英法不能兼顾的前提下,日本肯定会南下夺取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为己用。到时候中国保持中立,集中重兵于西北和远东,迫使苏联不敢轻举妄动就能做到进退有余,从中货获取最大的利益。”

方剑雄还有一个念头没有跟顾维钧说,那就是一旦德国先打苏联怎么办?实际上这个念头有点多余,抛开德法之间的仇怨不算,平行历史上德国敢于打苏联,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得到了法国的工业产能。否则就算希特勒有那么多兵,也爆不出那么多的装备。可是方剑雄还真不敢这么去想就是了,万一希特勒脑子冲动,先跟苏联干了起来,这个事情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就是几率小一点而已。

这个时空的历史已经七歪八扭的,方剑雄能做的只是努力的把国内的事情做到最好。

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面前,个人的道德节操什么的,能丢的就丢吧。嗯,中日亲善,一定要亲善。等到日本南下的时候,所有弱点都暴露在中国的面前时,再翻脸真是很爽的一件事情啊。前提是,中国海军和空军要有那个实力,一脚揣在日本的腰眼上。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时代相邻,中日友谊起于隋唐,……,中日一定要友好……。”一篇稿子出现在民国时报的头条上,高唱中日友谊的调子,并且宣布日本首相广田弘毅邀请方大总统访日的消息。

日本方面也很给面子,报纸电台纷纷响应,大家都把友好和平的调门定的很高,似乎不这么说就亏大了。方大总统的行程也很快定了下来,八月下旬访问日本。

在此之前,中英之间的秘密谈判先出现了成果,由于青霉素的药效能治疗很多之前治不好的病,一直承受着从中国转手二道贩价格的英国公民,很不爽政府的无能。张伯伦政府受到了民间极大的压力,不得不在谈判桌上放低条件,最后以青霉素和链霉素两种药品的技术转让,达成了与英国梅林发动机互换技术的条件。

这个谈判的过程很短,双方似乎都没有特别的拉锯,短短一个星期就达成了协议。英国成为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得到了青霉素量产技术的国家,为此大英帝国的面子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消息公布之后,德国方面随即也提出要求,上一次中德谈判,只是谈妥了以出厂价出售青霉素给德国,这一次德国要技术,中国方面按照与英国达成协议,表示年底才能转让。(未完待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