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问君能有几多愁电视剧剧情介绍 > 第21部分(第2页)

第21部分(第2页)

捣以一匪石,文成从鸳鸯。制握断金刀,薰用如兰芳。

佳期久不归,持此寄寒乡。妾身谁为容,思君苦人肠。

这首诗据说深受刘宋著名文学家谢惠连同题名作的影响,但是其语言却流畅得多(虽然对仗工整、辞采绚丽,但今天读起来却仍感晦涩,它属于南朝诗歌的典型风格),而且其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衬托思妇的心情,刻画也来得细致。

他还有一首《戏作》诗这样写道:

宓妃生洛浦,游女出汉阳。妖闲逾下蔡,神妙绝高唐。

繇驹且变俗,王豹复移乡。况兹集灵异,岂得无方将。

长袂必留客,清哇咸绕梁。燕赵羞容止,西施惭芬芳。

徒闻珠可弄,定自乏明珰。

此诗化用了宋玉《高唐》、《神女》等诸赋典故,着力写美女的容貌,和后来“宫体诗”的情调相近,其实倒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不过,萧衍既然爱作新声,除了自己早年仿作了一些家乡的民歌体裁外,后来他到了襄阳时,便又曾仿作了流行于荆襄一带的“西曲”。

其中,较为有名的便是这《襄阳白铜鞮歌》三首:

陌头征人去,闺中女下机。含情不能言,送别霑罗衣。

草树非一香,花叶百种色。寄语故情人,知我心相忆。

龙马紫金鞍,翠眊白玉羁。照耀双阙下,知是襄阳儿。

这些诗也算不上有多么出色、多么高明,大约萧衍早年的儒家观念淡薄,所以他到后来也并不把文艺这些东西当回事,只不过一种消遣、娱乐而已——既然上流社会、士大夫们爱玩这些文字游戏,就任由他们去玩好了。因此,他自己既不重视文学创作,所以水平也就有限,他真正用力的还是学术。

这也体现出了萧衍这位不同凡响的帝王的思想复杂性,他感叹自己没有知音也就不难理解了。

4、罕有其匹的文化贡献

在古往今来的帝王中,即使在政治上萧衍算不上一位第一流的人物,可他在学术文化方面的地位,却是无人能及,更是无人能否定的。这些文化成就也都代表了他毕生的不懈追求,是他作为一个皇帝留给后世的最重要的交待。

萧衍在儒学、玄学、史学、文学、佛学以及术数等方面,都有所著述,且这些著作皆卷帙浩繁,从《梁书》的记载中就可以让我们窥其一斑:梁武帝在儒学方面,“造《制旨孝经义》,《周易讲疏》,及六十四卦、二《系》、《文言》、《序卦》等义,《乐社义》,《毛诗答问》,《春秋答问》,《尚书大义》,《中庸讲疏》,《孔子正言》,《老子讲疏》,凡二百余卷,并正先儒之迷,开古圣之旨”;佛学方面,“制《涅盘》、《大品》、《净名》、《三慧》诸经义记,复数百卷”;史学方面,“又造《通史》,躬制赞序,凡六百卷”;术数方面,“又撰《金策》三十卷”。

尽管这些著作实则大多是在他的组织和主持下完成的,但其中肯定有相当一部分是他亲自著作的,而且有时一个总编辑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而他的学术影响之大更是不可估量的,这里就不再赘言了。

倒是可以一提的是,就书法这个小的方面,萧衍非常推赏钟繇和王羲之,而且他也特别注意表彰和研究钟、王法书,这对后来唐太宗李世民的特别珍赏王羲之法帖应该有很大影响。要说明的是,在李世民之前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王献之的书法成就一直被认为出于其父之右,可是就在李世民独尊王羲之后,后者的“书圣”的地位便是无以撼动的了。

1、成于己也败于己

五、南梁的统治危机

1、成于己也败于己

其实,萧衍并不是孤独的,他与其后来的唐玄宗、康熙乃至于乾隆等诸明君类似,愈至于晚年而愈加骄傲昏庸,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然也不可否认,萧衍在其统治初期的天监年间就已暴露出了很多的政治缺陷问题,可谓弊政与失误兼有,只是当时客观的制约与主观的因素都在起作用。

若从时间上来讲,则可以天监十二年(513)为界:此前的萧衍励精图治、尊崇儒学,文治武功皆有可称道者;其后,则不求进取,倾意佛教,国事政局始显不振之势。而随着北魏的骤然衰落,“帝心愈侈”,便使得他又多了一层骄盈、自负心理。

若是从政治危机的表现形式方面看,大致有这样两种不合理现象:一是皇帝本人勤奋节俭与整个士族权贵集团追求奢靡的享乐日益形成了畸形的结合,这不能不说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奇特现象;二即是刻意重视文治与逐渐松弛武备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反差,这当同重文轻武的两宋有一比。

“然仁爱不断,亲亲及所爱愆犯,多有纵舍,故政刑弛紊”,由于萧衍比较仁爱,以至严重地破坏了法制的公平性,也助长了一些上层人物的嚣张气焰。“每决死罪,常有哀矜涕泣,然后可奏”,他连判个死刑犯都感到非常不安;他性情方正,虽然长年居住于小殿暗室,但几乎从来没有衣冠不整的时候;对人也客客气气,“虽见内竖小臣,亦如遇大宾也”,难怪后世都怀疑他是个伪君子。

而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他老兄除了为佛家开了吃素的传统外,他更为中国的皇帝们创造了一项记录,即中年以后不近女色!我们从他的子女出生情况不难判断,他大约是五十岁左右成了一个彻底的禁欲主义者的,这项记录由他保持了三十多年。本来萧衍也并非什么圣徒出世,可是由于他五十岁时身体越来越不济了,只得忍痛禁断*,看来这也确不失为一种长寿的好方法——中国皇帝中年纪超过八十岁的不过区区四人,而萧衍仅仅屈居“十全老人”乾隆之后,位列第二。孔子说少年人“戒之在色”,看来未必全面嘛。

如果说南梁宗室在破坏萧梁家业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的话,那么其中的急先锋又莫过于萧衍的六弟萧宏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