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黑色裂变的君主是谁这场裂变开始于何时 > 第83部分(第1页)

第83部分(第1页)

话音落点,广场中民众欢腾,纷纷脱下衣衫摇动着向国君欢呼。即墨令双泪长流,深深拜谢。阿城令和齐威王身后的亲信们吓得瑟瑟发抖,嘴角真正的抽搐了起来。台下吏员中也有大汗淋漓者惶惶不安。

齐威王冷冰冰下令,“为惩治恶吏,根除口舌杀人之歪风,将阿城令投鼎烹杀!”

田忌令旗一挥,四名力士大步走上十六级台阶,四面叉起面如死灰的阿城令,一声号子,骤然发力,竟将一个大活人弹丸般抛向广场中的大鼎之内!只听一声尖利的惨呼,顷刻之间,大鼎翻滚蒸腾的沸水中便泛起了白骨一具!

“万岁——!”“齐王万岁——!”场中骤然欢腾雀跃!烹杀王族大臣,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可它就发生在眼前,谁又能不相信?那特殊的焦臭肉腥味儿分明还在鼻息间弥漫,竟是深深震撼了齐国民众和外国客商。平素为阿城令鼓吹的内侍、宠臣与官员们,早吓得软成了一堆肉泥,黑压压一片瘫跪在地,哀求饶恕,涕泪交流,更有屎尿横流者丑态百出。齐威王却是毫不动心,指着这些往昔亲信们狞厉的冷笑着,“本王将尔等视为亲信耳目,尔等却将本王视作木偶。若饶恕尔等,天理何在?法制何在?上将军,将本王划定之人,一律烹杀!”

一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酷烈烹杀开始了。

田忌左手持一张羊皮纸名单,右手挥动令旗,喊出一个,力士们便向沸腾翻滚的大鼎发力抛进一个……片刻之间,便连续烹杀十五名亲信侍臣、十三名朝臣与地方官员!烈火浓烟,热气蒸腾,大鼎内白骨翻翻滚滚。几名甲士挥动长长的铁钩,不断向外钩出一具具白森森的骷髅。不消顿饭功夫,大鼎旁的白骨已经摞成了一座小山!血肉腥味儿夹着滚滚浓烟,弥漫了整个广场。随着一个又一个烹杀,欢呼声没有了,一种不安和恐怖的气氛四散蔓延开来,女人们开始呕吐,男人们惴惴不安,有人低声的呼妻唤子,竟是悄悄的走了。衣饰华贵见多识广的外国商人们也连连呕吐,掩着鼻子急忙逃出了广场……

齐威王却始终站在烟雾中,铁铸一般,寸步未移。

第二天,当临淄城还飘荡着烹杀的腥臭时,大街两旁便张挂起了《许民诽谤令》。根据这道法令,齐国大小一百余座城池的主要大街,纵横齐国全境的十余条官道两旁,都立起了“谤木”。这种“谤木”与人等高,官道旁每隔五里立一块,城池街道每隔三十丈立一块。实际上是在一根粗大的木柱上方,钉一块大大的方形木板,专门供民众在上边或写或画或刻,评点官员,抨击时政,或提出自己的国策主张。这便叫“诽谤”。谤木写满,便有吏员随时更换,写有字画的谤木必须全部上缴王宫官府,不得在任何地方官署扣押。

齐威王的这一道《许民诽谤令》,的确是广开言路的旷古创举!它大大激扬了齐国的民气,人人都觉得自己可以向国王进言。大小官吏则觉得时时有万民督察,不敢有丝毫懈怠。事实上,齐国真正清明的吏治,正是从“许民诽谤”开始的。但在齐威王死后,“谤木”就莫名其妙的升高了。后来便越来越高,经过千百年演变,“谤木”竟然变成了白玉雕刻的高不可攀的华表,“诽谤”也演变为恶意攻击的专用词。历史真是万花筒,令人啼笑皆非。

四、稷下学宫的人性大论战

不到五年,齐国已经是生机勃勃,百业兴旺,文明昌盛,隐隐然成为与魏国并驾齐驱的第一流大国。这时候的齐国,朝堂大臣有驺忌、田忌、邹衍、晏舛、段干朋等名臣名将,地方大臣更是清明勤政人才济济。然更令齐国雄视天下的,却是他们的稷下学宫。历经二十余年精心培植,稷下学宫已经是名士绘萃,精英云集,成为齐国取之不竭的人才宝库。视人才为国宝的齐威王,每每说到稷下学宫,便豪气勃发,“稷下学宫收尽天下英才,齐国岂能不一统天下?”

世间事锦上添花。就在齐国沐浴着海风崛起的时候,两位名震天下的人物来到了临淄。一个是大张旗鼓堂堂正正来的,一个却是无声无息秘密来的。

齐威王接到两路禀报,精神大振,霍然离席道:“丞相、学宫令随本王迎候大师。上将军安排先生便是。”田忌答应一声,便兴奋的走了,毕竟那位神秘人物对他这个上将军来说是太重要了。齐威王便和驺忌各乘轺车,急急赶到城外。

临淄南门外的迎送亭已经隆重的布置了起来。齐威王站在亭外轺车上,遥遥望着通往鲁国的官道。大臣们则分列站在亭外,纷纷低声议论着,显得很是有些激动。齐国就差这么个大宗师,而今他终于来了!

“禀报我王,车骑已现!”

“丞相,随本王迎上。”齐威王一跺脚,轺车辚辚驶上官道。

迎面烟尘大起,一支没有旗帜的车队隆隆北来。遥遥可见每辆车都是两马驾拉,驭手全是长衫布巾的儒生打扮。战国时代,便是大国特使,除了骑士护卫,寻常也只有一辆轺车和两辆行李车。寻常名士周游,能有一车就算是极大的排场了。这支车队却有十三辆双马快车外加一辆青铜轺车,虽然没有旗帜,却也是气势非凡,绝非寻常学派名士可比。青铜轺车下肃然端坐的是一个五十多岁须发见白的男子,面目清朗肃穆,三绺长须被风吹起,显得潇洒凝重而极有内涵。

迎来的齐威王不禁高声赞叹,“孟夫子果然不凡!”

来者正是名动天下的孟子车队!这位高才雄辩洒脱不羁而又坚如磐石的儒家领袖,在战国之间已经奔波了二十多年。象当年的孔子一样,他的奔波使儒家的学问种子撒遍天下,但却始终没有实现自己的实际追求——为政一国并以儒家理想治国安邦。但孟子没有灰心。他坚信在这大争之世,天下必有他一展报复的礼仪大邦。魏国他去过多次,原以为富庶风华的魏国最需要儒家名士,不想魏惠王 对他奉若上宾,每天和他谈天说地议古论今,却从来不问他治理邦国的大政方略,看样子大有将他当作食客养起来的光景。孟子雄心勃勃,肩负中兴儒家的大任,岂容得此等难堪与尴尬?但孟子毕竟是孟子,他彬彬有礼的向魏惠王告别,说明了重新出游的愿望。魏惠王竟是哈哈大笑,“好啊好啊,儒家博学,正是从游历天下中得来!本王相赠夫子书车十辆,黄金百镒,以资行色!”孟子内心发凉,便长长一躬,断然离开了安邑。他久闻齐国稷下学宫的名声,便借着游学名义到齐国来了。

“夫子,好象有人迎接?好象是大臣!”驾车的万章颇为惊讶,高声回头提醒老师。

后面车上一个弟子站起来了望,“啊!是齐王!没错,王旗,是齐王!”

万章知道公孙丑的眼力极好,便“吁——”的一声挽缰停车,回身拱手道:“夫子,齐王在官道迎接,要否下车,列队缓行?”

孟子微微睁开眼睛,略微思忖,“照常行进。”

“是。”万章向后高声道:“照常行进,切勿喧哗。”一抖马缰,车队辚辚启动。

官道边的齐威王君臣却已经下车,在道边肃然拱手迎候。见孟子的青铜轺车辚辚驶来,齐威王当道拱手高声道:“齐王田因齐,恭迎夫子莅临——!”

万章机警细致,早已经将车速减缓,此时正好将轺车停稳。孟子霍然从轺车伞盖下站起,深深一躬,“不知齐王在此,孟轲唐突挡驾,多有得罪了。”

“夫子,田因齐专程来迎,非有他事。”齐威王笑着上前来扶孟子下车。

孟子大礼拜伏在地,“孟轲何德何能,竟劳齐王迎候郊外?”

齐威王连忙扶起孟子,爽朗大笑,“夫子学问,天下魁首,田因齐自当敬贤礼遇。夫子,这位是我齐国丞相驺忌。这位是稷下学宫令邹衍。”

驺忌、邹衍一齐拱手,“见过夫子。”

孟子恭敬还礼,“得见二位大人,不胜荣幸之至。”

说话间,已到迎送亭外,跪坐在大红地毡上的乐队奏起了祥和宏大的乐曲,孟子肃然拱手,“齐王,此《小雅》乃天子迎送诸侯之乐,孟轲如何敢当?”

齐威王大笑,“夫子啊,乐礼等级当真不成?好听罢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