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王在指定政策时想过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效果比不上他亲自主持试行新法的时候,可他万万没想到差距能那么大。
前不久他的好友进京述职(),他特意去问过青苗法在淮南路推行的情况怎么样⒅()_[()]⒅『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好友说整体看起来还好,虽然青苗钱有利息,但那些钱的确帮助不少百姓渡过难关。
然而他的学生也曾千里迢迢进京和他说青苗法扰民,他派人去地方查访,得到的反馈是地方确实有部分官员扰民。
说好的说坏的都有,青苗法疏漏很多,但是不能直接一竿子打死。
南方和北方的情况不一样,他之前试行青苗法时在南方,因此条例司制定的政策更适合南方,这一点他也能想到。
只是没想到成效最显著的地方出现在京东路。
许遵的本事他知道,苏子安那小子的本事他也清楚,俩人凑一块儿能干的红红火火很正常,如果登州之前没有被祸害过就更正常了。
新法刚颁布不久,不少地方官都以治下刚遭过天灾要恢复民生为由拒绝执行。
要不是知道推行新法就是为了恢复民生他就信了。
天灾可怕,人祸更可怕,登州被沆瀣一气的地方官祸祸三年都能干这么好,那些官怎么好意思说要全力恢复民生分不出精力推行新政?
他和官家说过地方存在官吏扰民的现象,官家也特意下诏让推行新法的地方官多体谅百姓的不易不得扰民。
结果可好,没人听。
气的官家差点离京出走。
许大人的奏章他反反复复看了许多遍,也让条例司的官员都誊抄下来回去琢磨,那份奏章写的的确不怎么客气,但却将新法推行下去后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漏洞点的清清楚楚。
青苗法调整的空间很大,拿出几年时间慢慢改进,以他们目前的能力即便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也能让大多数百姓因此获益。
官家看完许大人的奏章后也说不求所有地方都能和他们预想的一样,能有登州七成的成效就算得上成功。
也幸好有个登州能让他们坚信政策没有走歪,只要地方官能力足够强,天下就能处处是登州。
再强调一遍,朝廷推行青苗法不是为了那两成的利,而是打压民间那些动辄翻两番翻三番的印子钱,为了让贫民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不饿肚子。
别这理由那理由,下发到地方的政令都是一样的,为什么登州能处理的井井有条还能给出有用的反馈,其他地方就各种问题?
归根结底还是当官的能力不行。
都是遍阅圣贤书的读书人,理政能力差成这样就不知道脸红吗?
老王对如今的官员很失望,他想着再差劲也不至于太离谱,事实证明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一个个的手里有钱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中饱私囊还不够,还要把百姓兜里仅剩的一点东西给掏出来。
胃口那么大怎么不撑死呢?
王相公凶
()残的想着,等马车停在苏家门口才平复心情恢复正常。
不放心的王小雱强行加入出访队伍,看着街上步履匆匆的行人越发不放心,“爹,您来之前和苏伯父打招呼了吗?”
王安石瞅了儿子一眼,“吵架还要提前打招呼?”
他都是直接上门。
王小雱:……
天呐,他们真的不会被打出来吗?
老王丝毫没有不请自来的拘谨,让车夫去不远处的茶摊喝杯热茶暖暖身子,然后自顾自上前敲门。
小王战战兢兢跟在他爹身后,紧张的好像门后有吃人的妖怪。
门房看到熟悉的马车就进院里通报,苏洵不知道老王为什么来找他,但是人都上门了也不能不见,于是满心疑惑的出门接人。
以前是不接的,就是之前闹翻了还没和好,不去接显得太熟不符合他们现在的关系。
王安石手刚抬起来还没来得及敲大门就已经打开,然后露出苏洵那张不太高兴的脸,“明允兄,别来无恙。”
王雱硬着头皮行礼,“苏伯父。”
苏洵眉头皱的更紧,又不能在孩子面前说什么,于是让他们父子俩先进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