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上。
杨天成坐在桌案前,正在思考如何写婉拒信。
说实话,杨天成实在不好意思说出口,也不知道怎么说出口。
杜贤是他们多年的好友,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更是一同走遍大江南北,看了许多大好河山。
杜贤的家境殷实,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帮助当地的百姓解决苦楚,因此留下不少美名。
连刘采薇都说,杜贤这个人是圣人,不但心善,为人也耿直,更是见不得天下的百姓吃苦。
有好几次,杜贤为了让当地的百姓安居乐业,自掏腰包帮助那个村统一盖了新房。
虽说那些房子都是泥坯盖的,可比过去的旧房四处漏风,不知好了多少倍。
杜贤还把全村的孩子都召集起来,教他们读书识字,将来长大了,能靠识的字养活自己跟一家老小,不用仅靠着种地来维持生计,靠天吃饭,终究是有很大风险的。
前些年旱涝频发,不少农户都颗粒无收。
要不是依仗着朝廷下发的救济粮,百姓们恐怕早就饿死在地埂田间了。
那个时候,杨天成跟刘采薇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教当地农户一些种地增产的方法。
那些方法很奏效,只要没有天灾,百姓们一年的收成,是过去的三五倍之多,不但养活一家人,每年家里都有余粮,真真的是好日子。
想到这里,杨天成的嘴角略微上扬。
其实这些都是刘采薇的功劳,他只是个听差办事的。
在种地这方面,自家娘子才是专家。
无论遇到什么困境,到最后都会被刘采薇化解。
其实杨天成也一直在纳闷。
刘采薇也只是个农妇出身,她是如何知晓这些事情的。
就连朝廷的“农耕院”都未必有她知道的多。
他也曾问过刘采薇。
可刘采薇的回答则是,这些都是她苦思冥想来的,也是经历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得知。
虽然这个理由不足以说服杨天成,但结果却是无可挑剔的。
但凡经过刘采薇之手,无论什么恶劣的条件,都能种出相应的农作物出来。
不服不行。
刘采薇收拾好院子后,进了屋。
透过烛光,她看到杨天成有些驼的背影,不禁鼻子一酸。
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到了更年期。
这段时间只要遇到一些事,她就疯狂的联想许多,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时不时还会忆当年,或是哭,或是笑,搞得自己跟个精神病患者似的。
以前的杨天成英姿挺拔,一米九的身高有着两米八的气场。
无论是走路跟言谈举止,都透着大将之风。
过去当将军的时候,走到哪都是威风凛凛,从来没有人敢小觑他。
现在可好,都成了一个弯腰驼背的小老头,连村里的臭小子都敢来薅他的胡子,真是反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