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下面我们来讲一下西班牙“弗拉门戈”和葡萄牙的“法朵”。弗拉门戈可能大家都听说一些,法朵可能还不是很清楚啊。我先讲一下弗拉门戈,弗拉门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把舞蹈、歌唱、器乐吉他融合在一起。过去流行在西班牙的南部,现在已经成为全西班牙的代表艺术之一了。这个很有趣,就是说西班牙的南部的安达卢西亚地区,那个包括赛菲亚,歌剧《赛菲亚的理发师》,讲的就是这里的故事就是安达卢西亚的首府,我到过那儿。它整个是各种音乐文化的大熔炉。早年希腊、迦太基、罗马、拜占廷的居民带来了地中海边远地区的音乐,后来西哥特人又带来他们的文化。从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统治了七百多年,在西班牙南部。后来15世纪起,吉普赛人大量地来到。所以在安达卢西亚这个地方呢,既有阿拉伯文化影响,又有吉普赛歌舞艺术的强大魅力,使这个地方成为欧洲最具有异国风味、东方色彩的地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弗拉门戈艺术。弗拉门戈的演出当中,看见歌手紧皱眉头,面部表情忧郁、愤懑,歌声嘶哑,这是其他演出里很少见的,很奇怪。但是,我们如果了解所有的音乐、舞蹈都是给人愉快、给人美或者是微笑,或者是充满了一种愉悦之情。他这个面部表情很僵硬、很死板,甚至于很愤慨,很奇怪的啊。但是你要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就不奇怪了。因为西班牙在1492年,就是去新大陆那个时候,正好西班牙全国统一,把阿拉伯人赶走的时候,他们非常强大,而且西班牙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教民族,他们要推行天主教,所以阿拉伯人你要留在这儿,你就要给我信天主教,犹太人留这儿也要信天主教。吉普赛人,吉普赛人什么教都信,他到哪儿就信哪儿的教,根本无所谓,但你要改变他生活方式,你不得到处乱跑,赶着大篷车,那吉普赛人这个改不了,所以,最后他们都逃到山里头去了。逃到山里头去,可以说是流离失所家破人亡非常凄惨。但是,西班牙人宗教狂热很厉害,你不信我们就不让你生存,所以他们在山里非常困难。后来,吉普赛人就把这种苦难的遭遇,悲酸的处境,用弗拉门戈这种歌舞表现形式表现。所以,那种发泄啊,你看弗拉门戈舞蹈那个脚步啊,跟一般的踢踏舞不一样,跟那个爱尔兰的踢踏舞,那个很潇洒,很百老汇的。它是“磅”,充满了愤恨哪。因为我在很近的距离,就看过弗拉门戈,在西班牙它那个小酒吧间里,那是,看着他那个脚步,那个脚步就是跟印度一样,印度是光脚,他不光脚,因为吉普赛人从印度拉贾斯坦过来的,这是已经有据可查的。印度就是光着脚,那个光着脚,那个在底下打着,脚都打肿了。因为我到印度去过,有个朋友是跳舞的,她跳的卡塔克舞简直,唉呀,脚都要跺肿了,光着脚。但它到了西班牙就穿上鞋了,穿上鞋以后跺脚很厉害,那种跟印度是比较相近的,再加上内心那种痛恨、愤慨,通过脚步,另外通过他歌声传递出来。所以,我们要了解了这个背景,我们就知道了,噢,是这么回事。当然,他现在的弗拉门戈的歌,也有不同的,有一种叫“大歌,刚多洪多”,那是深沉的歌;还有一种就比较愉快一点的;还有一种中庸的,三种。唱法呢,的确是跟亚洲的相近,装饰音很多,而且声音有时候还是嘶哑的。他要一点哑的声音,不要你那么漂亮的声音,他要表现他的痛苦啊,干嘛弄那么漂亮的声音!就是它舞蹈必须有人来唱、来伴奏,这跟印度一样,印度的舞蹈都有歌手来唱。所以这里也看出弗拉门戈的音乐、舞蹈,跟印度的是有相当内在的联系。而且它这个开始表演时候,就是歌手、舞蹈家、吉他手,还有吉他手。吉他的弹法是另外一种弹法,跟那个古典吉他不一样,它扫弦,打节奏,一种很强烈的。弗拉门戈,专门的一种弗拉门戈学派,你弹古典吉他也弹不了。画面字幕这首《芳丹戈歌曲》是为弗拉门戈舞蹈伴唱的歌曲,表达了人们各种不同的情绪变化。歌唱家嗓音嘶哑,用了很多装饰音,表现人生的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下面我们讲一个叫“法朵Fado”。法朵,这个可能一般人不知道,法朵是一种葡萄牙的歌曲,葡萄牙很小的国家,但是世界上葡萄牙有三样东西有名:第一个是软木,它的软木产量,木塞子,世界上大概90%都是它的产品;第二个青瓷砖,它的首都也好,外头那个大楼上头都贴的各种各样青瓷砖。而且都有很多画,非常漂亮,一直到巴西都这样;再一个就是法朵了,法朵也成为它的一个国宝。法朵是什么呢?法朵是一种悲歌。为什么说它是悲歌?葡萄牙中世纪它的地方很小,它要开拓海外,后来发现了新大陆,很多水手出去,但是出去以后,往往回不来,也弄不清楚到什么地方去,当时的地理常识,很多人知道得少。所以完全冒险哪,非常危险的事情,所以走了可能就回不来,回来的人极少。所以临走时候,跟家人生离死别,这种感情啊,就唱这种离别的歌曲,就叫法朵。后来这些人有的,这是家属了。后来到了巴西以后,一看巴西这个地方是蛮荒之地,当时穷乡僻壤,什么都没有,唉呀,就觉得非常痛苦,就想起葡萄牙的家园来了,所以他们也有唱法朵。法朵来回传,从葡萄牙到了巴西,巴西又来回传。还加上白人、黑人这各种因素,一开始法朵是一种舞蹈,后来就变成一种歌曲了,带有这种悲哀色彩的一种歌曲。过去就是这样。
当然,现在的法朵,有的就是有爱情的内容就多,还有失恋哪,什么都有。把葡萄牙这个名声传播出去了。法朵呢,大多过去是在街道上的酒吧上表演的,所以你现在到葡萄牙。我上次去里斯本也是,你就是到有一条街,整个都是法朵之家,都是很小的,不是很大的酒吧间,就在里头很多法朵的歌唱家在唱,有两个乐器伴奏,一个西班牙吉他,一个葡萄牙吉他。葡萄牙吉他是高音的,非常好听的,余音很多;西班牙吉他是中音的。到处都能听到法朵。当然,现在的音乐家更多还采用一些现代化电子乐器都来了。现在,唱得最好的叫多尔奇…彭德,她唱了一首是《歌唱大海》,加了一些现代化的乐器伴奏。画面字幕这首法朵歌曲表现了葡萄牙人向往大海、热爱大海的勇敢精神。配器采用了一些现代电子乐器,使传统的法朵艺术透出一种清新的现代生活气息。
我们下面讲一下拉丁美洲。拉丁美洲呢也是有非常丰富的音乐,因为它是最早的过去古代印第安人创造很高的文化:玛雅文化、阿斯特克文化、印加文化。但是在西班牙人来了以后,都受到相当大的毁坏。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以后呢,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发生很大变化,所以,最后形成拉丁美洲音乐文化有三个来源,就是欧洲的、印第安本身的和非洲的。这三个文化,来源是三个,然后综合在一起,经过四百年的变化,已经成为一个崭新的混合文化。你回到原地区,也不一定能找得到。所以,有人说拉丁美洲的文化整个是一个“马赛克”,各种各样的都有,的确是这样,千差万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是因为这样,非常丰富多彩。有人说,唉,拉丁美洲音乐像流行音乐。我说正相反啊,很多流行音乐受到拉丁美洲音乐的影响。所以拉丁美洲音乐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现象,而且本身就是非常丰富多彩,年轻人特别喜欢,非常朝气蓬勃。前年我去了一趟古巴,那真是感觉到了。西班牙的音乐气氛就是相当不错了,到了古巴,到处都是鼓声、琴声、歌声,尽管它生活很困难,但是音乐,真是个音乐的国家。拉丁美洲,所以我们说是来自三种来源,实际上现在还是可以大体上分成三种不同的音乐,互相都影响。但是,像安第斯高原是印第安人音乐,他们采用的音阶跟中国一样,是没有半音的五声音阶doremisola,印第安人是lasomiredo,基本上跟中国相近。所以印第安人一听,唉呀,就觉得怎么是中国味啊,实际上就是我们的音阶上有共同之处。当然有些不同之处,它的节奏比我们强了一些,它的切分很多,还有它的下行,上去又下来,曲调下行的比较多。安第斯高原的音乐,就是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这三个国家是印第安人占多数,它们的音乐发展比较高,为什么?它们是印加帝国的继承者,玛雅和阿斯特克都有很高的文化,甚至比印加文化要高,玛雅的文字上。但是从音乐上来看,至少现在遗存下来的,就是印加的比较高。为什么?地势决定哪。印加四五千米以上,甚至于六七千米,接近咱们西藏那么高的安第斯高原,西班牙人上不去!你秘鲁安第斯高原的音乐,分层次的,很有意思,它音乐跟海拔成适应的。最高都是纯粹印第安人,根本四五千米以上,西班牙人上不去;去也呆不久,看一看就下来了,所以它保存自己的传统。到底下谷地,就是梅斯蒂索,就是印欧混血人,印第安人跟欧洲人混血的,这帮人在稍微下头一点,音乐也是有点混合的。再到平原,土生白人克里奥尔,土生白人就是生在拉丁美洲的西班牙的后裔,它们的音乐就是肯定是西班牙的。再到海边,海边是黑人,非洲人,因为非洲人喜欢热,海边比较热,又是一个。所以你听他的音乐,像秘鲁安第斯高原的音乐,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种族,不同的音乐,很有意思,呈这样一种分布状态。
下面我们听一下《飞驰的鹰》。《飞驰的鹰》是全拉丁美洲最著名的一首歌曲,它歌里头歌颂了印第安人的过去的业绩,但是也是回忆,也是就是很悲哀,印加帝国已经灭亡了,但是印第安人的子孙还在为自由而奋斗,大概是这样一个内容。下面我们听一下。美国流行歌星也改编了,但是他词就完全变了。画面字幕这是一首拉丁美洲妇孺皆知的歌曲,歌中歌颂了印第安人曾经取得的辉煌业绩。回忆中有悲哀,展望中有欣慰。印加帝国虽已不复存在,但为自由而奋斗的事业,却永无止境。
下面我们再讲一下拉美的民间音乐。就是受到欧美音乐影响的,土生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的音乐,它的基础就是欧洲音乐体系,所以它的也是七声音阶和声也是跟欧洲的比较接近,但是它有它自己的地方色彩。歌词大部分都是采用西班牙语,唱法比较放松,这些地方很多重唱,音乐当中有一种淡淡的乡愁。我们下面听一首《阿黛利达》。《阿黛利达》是墨西哥的一首歌曲,它是讲墨西哥革命战争当中的一个战士,墨西哥革命战争当中有很多女战士,立了很大的功勋,像这个胡安娜,咱们说起来是《勇敢的胡安娜》,有这个电影。阿黛利达确实有这样一个人,在军团里头很勇敢的一个女战士,这里歌颂她的一些战功。画面字幕《阿黛利达》是墨西哥的一首著名歌曲,它歌颂了墨西哥革命战争和战争中的女战士,女战士阿黛利达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她和战友们作战勇敢,为革命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歌中歌颂了女战士阿黛利达的不朽战功。
拉丁美洲三大音乐:一个印第安音乐;一个是拉美民间音乐,所谓拉美民间音乐就是受到欧洲音乐影响比较大;第三个叫非洲-美洲音乐,或者叫美洲的非洲音乐,这是一大类。美洲-非洲音乐主要存在于巴西,还有加勒比海好多国家,还有沿海地区。那个黑人的音乐的影响非常强烈,特别是节奏方面,给拉丁美洲音乐很大的一个动力。他们那个跟非洲一样,就是节奏在音乐中起决定作用。节奏非常强烈,非常复杂,而且常常是切分的、多线条的,而且是呼应式的,一个人唱众人和,这是非洲音乐的一个特点,在这里也是很明显的。而且它们的音乐当中充满了欢乐、活跃的气氛。画面字幕这首《巴伊亚民歌》是巴西的民歌,用的是节奏敲击乐器,一个人领唱,其他人和,这叫呼应歌曲。它特别强调敲击乐器,旋律很简单,但是节奏非常重要。
美妙神奇的外国民歌(下)…陈自明
主讲人简介
陈自明,男,70岁,中央音乐学院前党委书记、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世界民族音乐研究会会长。50年代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曾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亚、非、拉美分支。多次率团出访缅甸、菲律宾、埃塞俄比亚、葡萄牙、古巴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8年获巴西政府授予的维拉·洛博斯奖章。曾先后去印度、西班牙考察、研究印度音乐、西班牙及欧洲民间音乐各一年。出版音乐专著2本(合著),同时还发表音乐方面文章百余篇。
内容简介
在此讲中,陈自明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亚洲、非洲、大洋洲等洲一些国家的音乐特点。重点讲解了亚洲蒙古的“呼麦”唱法,印度尼西亚用人声来打节奏的“克恰克”,印度的婚礼歌曲和“保乌尔”歌曲,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居住区的音乐,西伯利亚爱斯基摩人的对歌,以及新西兰毛利人的“波依歌”。
“呼麦”唱法,主要存在于蒙古共和国。指一个人能同时唱两个声部,一个低音和一个很高的泛音。低音是一个持续音,高音有一个旋律线。印度尼西亚用人声来打节奏的“克恰克”,是一种用人声来打节奏的声乐形式,极富感染力。它流行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印度的婚礼歌曲和“保乌尔”歌曲非常好听。婚礼歌曲内容朴实,旋律优美。“保乌尔”歌曲具有鲜明、纯粹的民歌风格,它纯真、自然,曲调、节奏都源自深厚的孟加拉音乐文化传统。其音域较为宽广,曲型特色是歌曲中高昂、悠长的曲调和用独弦琴弹出滑音式伴奏。
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居住区的音乐特点是:节奏具有特殊重要性,多线条的节奏很常见,而且往往还是即兴的,中非的节奏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声乐中最常用“呼应歌”这种形式,即一人领唱众人和,或轮唱,或重叠,多声部是常见的;偏爱节奏敲击乐器;乐句短小,而且重复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音乐都与舞蹈紧密结合;民间音乐具有很强的功能性,与日常生活、宗教礼仪有紧密联系,甚至有讽刺歌、诉讼歌等;有强烈的自娱性。来自刚果的留学生姆文·达卡先生现场弹唱其家乡民歌《伊渥莱拉》和《美丽的姑娘》。
西伯利亚爱斯基摩人的对歌内容直朴、诙谐有趣,充满了生活气息。新西兰毛利人的波依歌多与舞蹈相结合,其歌唱常常是多声部的,比较抒情。
全文
亚洲呢,我们可以分成五大块,亚洲是东亚、南亚,东亚是中国、韩国、日本、朝鲜、蒙古,越南虽然不是属于东亚,但它的文化跟东亚有紧密的联系;然后是南亚,南亚就是以印度为中心,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这些国家;然后就是东南亚,东南亚国家就多了,海上的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陆上的东南亚: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等十个国家,东南亚的文化也是很复杂;然后就是中亚和西亚,中亚主要是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前苏联过去的共和国,以及伊朗和土耳其呢,在某种程度上应该算中亚,虽然它们位置最靠西了,但是它们的文化、它们的传统跟中亚反而密切相关;还有一个就是西亚,西亚就是阿拉伯地区,所以我们把这几个方面呢,稍微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