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井冈山 > 第86部分(第1页)

第86部分(第1页)

当晚,蒋介石从北平飞到南昌。百花州的雨夜,带来了几多寒意。

蒋介石的轿车在雨中行驶到“行营”楼前停下,等候的人上前分别打开雨伞,将蒋介石、宋美龄等人迎进大楼内。

大厅里华灯齐放。蒋介石一行进入大厅,马上将众人招集在军用挂图前。

熊式辉指着地图说:“红军在兴国、古龙冈、石城、长汀顽强抵抗后,突然南撤,一些队伍已开始南窜。”

蒋介石看后问道:“诸位司令官,你们对‘赤匪’的动向如何看?”

众将领看着地图,又互相看看,不敢妄言。

蒋介石鼓励他们:“随便谈谈,随便谈谈,不必顾虑。”

有的认为红军向南突围,是妄图在粤赣建立所谓根据地;也有的认为红军很有可能西进;还有的认为:“朱、毛对湘赣边界较为熟识,在井冈山有一定的基础,很有可能,向南突围后,马上调转方向,重新占领井冈山。”如此等等,众论不一。

“还有何高见?”

蒋介石见众人再没有别的意见,就大声道:“不论共军是南下或西行,还是北进,只要他们离开江西,就除去我心腹之患。他们走到哪里,我们就堵到哪里!他们不论走哪条路,久困之师经不起长途消耗,只要我们围、追、堵、截及时,将士用命,政治配合好,消灭共军的时机已到,大家要好好策划。现在我命令:何键为‘追剿’总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陈诚为预备队总指挥。同时电令四路人马,从四面八方围歼。何键率部为西路军,堵击共军进入湖南;陈济棠为南路军,堵截共军进入广东;李宗仁率部堵击共军进入广西;顾祝同率北路军,阻止共军进入湖北。

红军离开江西,消除了蒋介石的一块心病。他在江西这块小地盘上,同红军打了七年的仗,损兵折将不说,让他在国人面前丢尽了脸面。

在粤赣边界的阴雨天气里,红军主力在迷茫的夜晚,在山区小道上,踏着泥泞的道路在艰难行进,尤其是担、抬机械的队伍,更是难行,一步一滑,有的东西翻倒山沟里。山道太窄,队伍常常受阻,行进的速度很慢……

中央领导大部分都踏上了万里征程。而毛泽东还在于都的谢家祠堂里召开赣南省的省、县、区领导会议,布置今后的反“围剿”工作。毛泽东作报告时,会场安静、严肃又带着紧张。他一手卡腰,一手打着手势,声音很响亮。“国民党企图在江西全部消灭红军,我们决定冲破敌人的封锁线,打到敌人后方去。红军主力走后,你们留下来,坚持地方工作,局势会更复杂,更艰苦,更残忍,甚至会死亡。我希望你们,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就在这一天的夜晚,也就是10月18日夜晚,天空阴沉沉的。浮桥上有几盏若明若暗的马灯。

毛泽东带着吴吉清、陈昌奉、黄祖炎、钟福昌、伙夫、马夫十几人,告别送行的赣南省、县领导,踏上浮桥。毛泽东站在浮桥上,向岸上送行的人招手。岸上的人在向毛泽东招手。

毛泽东迈着沉稳地步子,一步一步踏着浮桥离开了他苦心经营的地方……

毛泽东自从1927年10月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起,到1934年10月离开江西,随主力红军大转移。他在江西这块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上,同他的战友们渡过了七个不平凡的春秋。

他在同国民党的斗争中,总结出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多次打败敌人,使红军不断扩大。然而,在党内斗争中,由于“立三路线”、“王明路线”的发展,使他几次遭批判、受排挤、被架空。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他仍一心工作着、奋斗着。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王明的极左路线,红军付出极大的代价,丧失了这块用鲜血换来的根据地,只好被迫进行大转移。毛泽东也踏上了离开红区的第一站——于都。前面,还有更困难,更艰险的局面,等待着他去力挽狂澜。

后记

历史长篇《井冈风云录》,洋洋六十多万字,历时两年多的时间,终于完成了。

《井冈风云录》描写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在闽赣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既然是历史,就来不得半点的虚假。要把这段逝去的历史,重新展现到人们的眼前,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93年8月间,作者同山西电视台的原文艺部主任段成明、文化局长戴沂蒙和编导李海斌,到江西为电视连续剧《特遣纵队》选外景,曾到过五次反围剿的战场。去宁都,到瑞金,上井冈山,去追寻那历史的烟云,凭吊革命先烈。历史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当你一踏上这块用鲜血浇灌的土地上时,望着保存下来和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和累累弹痕,眼前仿佛浮现出了红军当年同敌人激战的场面,耳旁也好像响起了鏖战的枪炮声。这时的心中产生出一种冲动,我觉得我有责任让历史重新展现到人们的面前,让后人牢记中国共产党“百战多”的历史,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英勇奋战的历史。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知历史兴衰,更觉任重道远。当我们一行到了江西革命博物馆,看见长长的桌案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本本厚厚的革命烈士花名册时,令我产生出几多感慨。仅兴国一个县,在那一段历史中,每家每户都有人为中国革命牺牲。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每走一里都有一个兴国人牺牲在长征路上。兴国是江西的一个缩影。

从江西回来后,作者又三次上北京,南下江西,首先完成了四十六集电视连续剧的创作。作者又在电视连续剧的基础上,进行了取舍,进行再创作,才有了今天这个历史长篇的样子。

因本人写作水平有限,很难全面地把这段历史写深写透。

但我本着求实的创作态度,以毛泽东为主线,围绕着毛泽东身边发生的事件来写。这样,也难免会出现对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和事,产生遗漏。在这里我对没有写到的先烈表示歉意,也对活着的老一辈革命家表示歉意。

在创作电视连续剧中,始终得到了江西党史办一处处长蒋伟处长的大力支持,同时还得到了副处长赵敏女士的支持,她为我提供了不少的资料。很可惜,她因病过早的去世,我不能向她当面表示感谢,仅以此向她表示哀悼。在创作这部书的过程中,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我不再一一表示感谢,仅以此表示谢意。

书中会有很多错误,欢迎赐教。

1995年8月1日

写于山阳勤奋斋

全书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