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国运昌盛 > 第21部分(第2页)

第21部分(第2页)

俄国大臣在给彼得的贺词中这样说道:“只是由于您夙夜匪解地操劳和领导,我们,您忠实的奴仆,才从愚昧无知的深渊登上世界光荣的舞台,因而从空虚走向充实,归入文明民族之林”。而《清史稿》对康熙的评价是:“圣祖仁孝性成,智勇无锡。早乘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

俄国人对彼得、中国人对康熙的评价虽不乏溢美之词,但基本上符合历史事实。当然,如果仔细比较,我们还是会发现彼得和康熙思维的不同,这突出反映在二人对待文化教育的态度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五章:中国和世界的时差(21)

彼得对文化教育不仅重视,而且留下很多创新:

公元1703年,俄国第一份正式印刷的报纸——《新闻报》出刊,彼得亲自担任了第一期稿件的选择和编辑工作。

公元1708年,改革文字,以笔画简单方便的世俗字阵代替了旧的教会斯拉夫字体。

公元1714年,在全国各省建立初等算术学校,这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批世俗学校。

公元1718年,建立俄国最早的博物馆和图书馆,并且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

公元1725年,建立俄罗斯科学院,下设数学、物理和人文三个学部,以优厚的待遇聘请大批外国学者和科学家。

此外,彼得还倡导建立了俄国第一批公园,第一批公众剧院。

彼得对文化教育的思维和认识很明显受地缘政治影响,俄罗斯毕竟属于欧洲,更何况,亲自出访欧洲不仅使他看到欧洲国家发达的教育和文化,也使他认识到发展文化教育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而康熙时期的文化事业虽然也有发展,如《康熙字典》和《全唐诗》的编撰,但文化教育领域并没有突破性的变革。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康熙作为*者对文化专制的一面,他曾大兴文字狱,钳制思想,残酷*“异端”,对文化思想进行严密的控制,为后世开启了很坏的先例。

康熙也曾对西方的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公元1713年,康熙曾创建了古代的“中国科学院”——蒙养斋算学馆。但是,所有这一切他都只把它当作个人兴趣,并没有从制度层面和认识层面予以建构和推广。这大约和他长期身居“天朝大国”皇宫,缺乏“留学”经历有关。

俄国横跨欧亚两洲,占据东西方,因而彼得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既有东方的影子也有西方的影响,在政治专制的同时,在文化教育领域开放,这也可能是随后几百年中俄国既在政治经济领域集权专制又在科学文化领域开放*的原因所在。俄国历史上的“开明专制”特色从彼得开始得以建立并影响后世。

8

公元十七世纪初日渐衰败的明王朝导致了明帝国西北和东北方向两个王朝的兴起。

公元1613年,位于明王朝西北方向的俄国进入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的时期。

公元1616年,位于明王朝东北方向的女真族建立了大金政权(即后来的清朝)。

大金政权(即清王朝)开国六十年之际(公元1676年),正是康熙平定三藩的关键时刻。这一年,三藩之一的尚可喜病故,康熙已完成了对全国的兵力部署,做好全力反击三藩叛乱的准备。

经历五年的血战,康熙平定了三藩,清廷直到这时才算真正统一了关内。从这时起一直到乾隆末年,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康雍乾盛世”。但正是在这一百多年中,中国和西方的距离越拉越大,到乾隆末期,中国的绝对实力已远远落后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公元十八世纪中晚期,对于东方和西方都是一段很重要的时光。

公元1735年8月,24岁的弘历继位,次年改年号为“乾隆”。此时的清王朝经过康熙、雍正二朝的努力,已呈现出蒸蒸向荣的景象。乾隆继位后,清朝疆域西抵葱岭、巴尔喀什湖北岸,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地区,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

纵观乾隆一朝,有许多“引人注目”之处,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乾隆本人还是后世,最为自豪的是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第五章:中国和世界的时差(22)

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平大小金川;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平准噶尔;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再平准噶尔;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平回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