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对于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至少从历史名词上看,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唐服甚至在今天成为时尚服装。即便在海外,“唐朝”二字也并不陌生。如今,遍布海外的“唐人街”便是这一论据的佐证。
如果把中国封建社会分为两部分,清朝作为后一千年封建社会的高峰,唐朝则当之无愧的成为前一千年封建社会的顶峰。
唐朝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来,迄今为止寿命最长的封建王朝。唐朝从公元618年建立到公元907年灭亡,其间经历了整整290年。
唐以前的“两汉”寿命皆为200年左右;西晋寿命不足60年,东晋寿命只有100年左右;唐以后的北宋寿命为167年,南宋只有152年。和“两宋”同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中,辽政权寿命为210年,西夏政权为189年,而金政权只有120年。元帝国虽然庞大但其寿命只有97年;明朝的寿命较长,达到276年,清朝的寿命也不短,达到267年,但二者仍然没能超过唐帝国的寿命。
唐朝时的疆域非常广阔,后世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元帝国和清帝国。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多民族国家发展壮大的关键历史时期。
秦汉是多民族国家形成的第一个关键历史时期,但魏晋以后陷入民族大混战,这个过程暂时缓慢下来。隋朝历史较短,还没有来得及在这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唐朝历时较久,前期统一,国力强盛,疆域辽阔,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水平的文化使周边各族增强了向心力,于是国内各民族间的接触和交往空前发展,民族关系进一步密切。因此,唐代是继汉代之后,中国多民族国家壮大、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次高潮。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赖以产生的时代土壤。
中国历史自春秋、战国之交进入封建社会以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沿着迂回曲折的道路前进,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即三次鼎盛局面。第一次高潮产生于西汉,第三次高潮产生于明清,第二次高潮就产生于唐代。在第二次鼎盛中,尤其是唐朝前期,农业生产蒸蒸日上,手工艺品日益精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城市车水马龙,繁花似锦;唐后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在政治上,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在文化方面,尤其在诗歌、雕塑、绘画、天文、数学、印刷方面都有空前的发展。外交方面,唐朝成为当时亚洲的中心,并和亚欧数十个国家保持着友好联系;玄奘西游取经印证了这种联系并反应了盛唐气度。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呈现出一派升平景象,其成就超越了西汉的“文景之治”。
唐朝不但是当时亚洲当之无愧的中心,而且也是当时绝对的世界强国。
就当时的世界范围来看,唐帝国也是最重要、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当时欧洲的封建强国主要有法兰克王国和拜占庭帝国,但就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而言,它们都远远落后于唐朝。西欧的封建城市尚未出现。东罗马帝国除查士丁尼时期短暂强盛外,社会发展进程很快就为*国家的入侵所打断。西方继起的国家是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国家,但其迟至8世纪时才逐渐形成封建制。当时东方重要的国家有印度和日本。印度戒日王重新统一次大陆前后始确立封建制。他死后,次大陆随即分崩离析,割据局面一直延续到12世纪末。日本的“大化改新”虽然尽量模仿唐朝的制度,但改革本身却只有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性质。在世界范围内,唐朝不但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属于最先进的行列。以至今日,不少海外华侨仍以“唐人”自居。 。。
第三章:盛唐气象(2)
这样一个当时无论在亚洲还是在世界都属于先进和强大的王朝又是如何开始衰败的呢?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由盛转衰始于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这使唐王朝长期处于战乱之中,唐朝中央政权受到很大削弱,再加上后来相继出现的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使得唐王朝一步步走向灭亡。
公元678年是唐王朝的开国六十年,此时距离安史之乱尚有77年。这77年中唐王朝究竟发生了什么?换句话说,唐王朝在开国六十年之际发生的哪些事引发了后来的安史之乱?
2
拥有鲜卑族英武豪放和汉民族博大精深双重气度的唐王朝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
公元678年,表面上风平浪静的唐王朝实际上暗流涌动。已经做皇后23年之久的武则天此时急不可耐,准备向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发起冲击。
这年九月,宰相张文瓘去世,十一月宰相来恒去世,次年正月,宰相戴至德去世。这样五个月之内,九位宰相中连死三员老臣。此时,最高统治者唐高宗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他曾有意把权力转移给太子李贤,但被武则天成功阻止。不久,就发生了所谓“太子谋逆”事件,在武则天的坚持下,太子被废为庶人。此时,裴炎等宰相中一批年纪较轻的顶替了原来的老臣,形势对武则天越来越有利。但此时,武则天虽贵为皇后却仍然无法掌握大权。
武则天于公元637年进宫,被唐太宗封为才人,此时她只有15岁。在她进宫十二年后,唐太宗去世,她被送往感业寺为尼。又过了三年,她被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接入宫中,封为昭仪,此时她已30岁。但她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才智,一路过关斩将,只用了三年时间便在公元655年由昭仪变成了皇后。此时距安史之乱还有整整100年。武则天无论如何也意识不到自己登上皇后位置与安史之乱有什么必然联系。
公元660年,即武则天登上皇后位置5年后,唐高宗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武则天开始直接参与政事的处理,但直到唐朝开国六十年,即武则天做皇后23年间,武则天仍然不能执掌大权,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武则天长期不能执掌大权有各方面原因,诸如女子不能参政的传统观念影响;政治威望不够,缺乏官僚和下层的广泛支持等;而其中唐朝的政府结构和宰相制度,对阻碍武则天执掌大权有很大关系。
唐初,特别是唐太宗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和宰相政事堂议事的制度是封建时代相对完备的“三权分立”制度,对于防止皇帝越出常规行事,具有重大意义。
唐朝实行三省制,并且确立了宰相政事堂议事的制度,凡军国大事和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均需先由宰相在政事堂议决然后由中书省起草制诏,经门下省审核,呈皇帝批准后颁布执行,不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皇帝不能直接发号施令。这样,军国大事的最后决定权虽仍操纵在皇帝手中,但在决策时宰相和中书省、门下省的官员的发言权都是很大的。特别是给事中、黄门侍郎和侍中有封驳否决之权,更是对君权的一种限制,这对于防止皇帝越出常规行事,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这一制度在武则天当政后开始遭到破坏。
公元683年十二月,唐高宗在京都洛阳去世。死前召侍中裴炎受遗诏辅政。遗诏皇太子柩前即皇帝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虽然对武后表示了极大的信任,给她以继续参政的权力,但并没有把大权全部交给武后。。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章:盛唐气象(3)
先帝临终遗诏的场面,我们在很多朝代都见过。比如汉高祖刘邦临终遗诏太子接班,但随即政权就被太子的母亲吕后控制;清顺治皇帝临终遗命四辅臣辅政,但不久四辅臣集体辅政的体制就遭到破坏,权臣鳌拜和新皇帝康熙斗得你死我活。事实上,在一个皇权高度集中,以人治为中心的集权社会里,制度被破坏是经常的事。比武则天晚1200多年,相类似的例子有清咸丰皇帝的遗诏:咸丰临终前遗命八大臣和两宫太后辅政,但咸丰皇帝的梓宫尚未从承德运回北京,慈禧已在中途发动了政变。此后,慈禧执掌政权长达50年。
皇后武则天和宰相裴炎本为山西老乡,武是山西文水人,裴是山西闻喜人。两人先是里应外合,后来却反目成仇。
唐高宗死后第三天,宰相裴炎上奏,太子没有即位前,不应宣布敕令,有紧要事,建议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