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想法的,又何止一人呢?三艘船,三位船长都不由自主把目光放在了前方的大船上,比他们高上一头的甲板上,那个身影巍然挺立,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立在了众人心间。
※
这边,海盗船跑了老远才停了下来,船上众人简直一头雾水。有人忍不住道:“头儿,就这么放过那船队了?反正他们也跑不快,要不再集结人马打上一波?”
反正粮船也走不快,先派人跟着,等十来艘船集合到一处,上前一围,还有什么打不下来的?
这话不假,然而那小头目却脸色阴沉,半晌也没答应。船多了就能打下吗?万一对方船上有火器呢?而且就算能打,要拼上多少人才能吃得下?到时候别辛辛苦苦打下来,折损太多,大当家又翻脸不认账了。
过了许久,他才咳了一声:“谁说那就是大当家要找的粮队,寻常运粮船有那般的气势吗?几艘船而已,不必再折腾了,咱们就行再找找,三四艘船的小船队,海上还不多的是吗?”
这话啥意思,他们刚才找错人了,所以才撤的?然而想想,那些手下又觉得有理啊。谁家运粮船还能这么训练有素,跟官兵似的?硬骨头谁也不想啃啊,就当没看见算了。
不过有个心腹想的深了点,低声问道:“头儿,万一那真是大当家要的船队,咱们却给放过了,岂不麻烦……”
那小头目哼了一声:“沈三刀还不够大当家头痛吗?这事就别管了,大不了咱们扯旗走了,上岸随便劫两把,照样不愁吃喝!”
青凤帮眼瞅着要发疯,说不定罗陵岛将来如何呢。与其一条路走到黑,还不如留点人手,到时候跑路也有底气啊!
听到这话,旁人也不再废话了。海盗船又一次扬起了帆,在大海上游荡起来。
第十八章
也许是换航道起了作用,也许是海盗们碰上了别的猎物,无暇他顾,船队一路畅通无阻,顺顺利利回到了位于虾子窝的港口。
下了船,就要处理这一堆堆的粮食了。两千石差不多有一百二十吨,就算是带壳的谷物,也不是个小数目。
“晚造也还没收,咱们得抓紧时间发卖才行!”林猛是操办上一批粮食的人,对于粮价自然一清二楚,立刻建议道。
“这么多粮,要卖到什么时候?万一拖到了稻米收割,可就要掉价了。或许可以寻个粮商,按收粮的价钱处理掉?”孙二郎迟疑道。
他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一来一回花费了太多时间,现在距离晚造收割没剩几天了,光凭自己是很难把这么多粮卖出去,找个粮商收货,反而更为稳妥。价钱低点也无妨,反正他们的进价足够低,怎么也能赚回一倍的利润。
李牛一听就急了:“好不容易运回来,怎能折价卖了?再说了,商人奸猾,一来二去给你拖点时间,那才要折本呢!让我说就按林小弟的法子,咱们自己卖,就算新稻下来也不必慌张,米粮这东西耐存,今年又遭灾欠收,不怕没销路!”
两人意见不一,倒是让林猛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由看向了一旁站着的伏波。
怎么处理这批粮食,伏波自然也是考虑过的,钱还是次要,关键还是利润分配和重组。扫视了三人一眼,她开口道:“既然粮是大家一起运回来的,不如先谈谈怎么分。这次本钱各家都有出一份,利润也当平分。那两成分润,我就不要了,以后卖粮得来的钱,均分为四份,你们三家一人一份,我占一份可好?”
原本每家要给伏波两成分润,现在四等分,就变成了二成半,看起来是高了半成,但这粮价也是她砍下来的,不但没占便宜,反而让了些利出来呢。
孙二郎和李牛对视了一眼,齐齐点头,林猛更是没有异议。
见众人同意,伏波才道:“如此一来,不论粮食如何卖,由谁卖,都是咱们共同获利。既然如此,不妨分工合作。阿猛和李兄分别带一批粮,在沿海各村贩售,价钱定在七钱上下,以物易物为主,尽量多换海货回来。记得,只能在沿海贩卖,不要深入内陆,更不要跟那些有乡绅富户的村落打交道。若是有人问起,就说是船队运粮,万万不能透漏你们村子的消息。”
这话听得大家纷纷点头,七钱虽说比现在的市价低,但是收粮在即,也得算上粮食本身的浮动。他们的进价低,不论是用小船海运还是用车陆运,都能留下足够的利润了。而今年遭灾欠收,粮价未必便宜,对于不种粮的渔民来说,已经是个极为划算的价格了。
至于后面的叮嘱,更是保命之法。沿海村子还无所谓,多多少少都跟海贸走私有些牵连,往县城方向走,可就未必了。若是让官府知道他们做这种买卖,说不好会引来麻烦。
只有李牛嘀咕了一句:“那船队主人呢,要说姓伏吗?”
这话多少含了些不忿,伏波平静望去:“李兄觉得不可吗?”
李牛瘪了瘪嘴,却未多言。前前后后跑了两趟,谈了大生意,又打了大仗,如今已经没人敢质疑这位伏公子。但是服归服,连船队名号都要挂在他名下,就让人心里有点别扭了。但是换他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还能怎样?
没理会李牛那别扭神情,伏波继续道:“海货最好选腌鱼、虾干这种易于储存的干货。若是碰上欠收没钱的,也可以考虑赊欠。”
这话登时让李牛睁大了眼睛:“赊账?这不妥吧!万一欠债不还呢?好不容易赚来的钱,可不能扔到海里!”
伏波挑了挑眉:“都是海边人家,闹起匪患日子如何,你们不知吗?而且赊账又不是赊给个人,而要按照村落来谈。直接找上村长、族老,有货的直接换米换粮,没有的就预定他们明年的海货。咱们需要收购,他们需要卖出,与其让商贾两头获利,何不咱们自己来呢?一旦赊了账,以后的收货渠道也就有保障了,说不定还能交些朋友。”
李牛“嘶”了一声,他可没料到还有这样的手段。不是卖粮赚钱嘛,怎么一晃神就变成了真正的商队了?可是偏偏他又找不到反驳的话。如果有人能送粮上门,还管收货,赊账也是预定海货,而非收取高额利息,对于那些揭不开锅的村子可是救命之恩了。这是明晃晃的收买人心,然而钱一厘也没少赚,实在是妙啊!
孙二郎却多想了会儿才道:“那些糟了劫掠,赊不起粮的村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