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年,是电视台大忙的一年。这一年,台里在人员安排上来了次改革,开始实施搭档制。
算起来,乔一成也是资深记者了,这几年,在台里,他虽不是样样拔尖,可走的是稳扎稳打的路子,倒也有了不错的口碑。
搭档制一开始实行,有人忙不碟地寻问是否可以自由组合,比较处得来的人在一块儿工作,也顺心些,可是乔一成因为平时跟同事们比较泛泛,所以反倒没有那么急惶惶的,安心地等着领导分配。
正式组合那一天,乔一成正巧外出采访一个突发新闻,回来的时候,听说人员已安排定了,有人告诉他,他的搭档在食堂吃饭呢,是个新引进的摄像,年纪不大,可是听说挺牛,原先是电影厂拍电影儿的,姓宋。
乔一成想,既然将来要一块儿工作,总得有个好开始,便往食堂走去,要会会这位新搭档,打个招呼。
迎面,却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瘦削了许多,可是身姿挺拔优美,面容娇好,一头卷曲的长发,竟是常征。
乔一成隐隐听说新闻部从报社挖来个文字记者,原来竟然是常征。
常征目不邪视,打乔一成身边经过,说起来也是亲戚,可是常征一直不大看得上乔一成,自七七的那件事之后,对他的意见更大。
乔一成在心里苦笑半声,想,行,不理就不理。你命好会股胎,投个教授做老爹,若你有我这样的命,你清高得起来再说吧。
一走进食堂,便听见有人高声谈笑,声振四野,气势浩然。
那人一把好听的亮嗓子,一口略带东北口音的普通话:你看,看我这边侧脸,人家都说像年青时的寇振海儿,再看,看我这边的侧脸,像谁?象不象那个歌星林依轮?你再看我的嘴这部分,像谁?像不像那个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我跟你说,我将来老了,就得象了温家宝,越老会越像。
乔一成朝天花板翻翻白眼,我的天。
正说得热闹,有人叫:宋青谷,你搭档来了,乔一成,这边。
宋青谷一站起来,便带出一派气宇轩昂来,衬得南方人乔一成又缩小了一轮。
宋清谷用手在短得恨不得贴在头皮上的头发上用力一擦,伸过来与乔一成极短促地一握。
从此,乔一成便与宋青谷开始了数年的搭档生涯。
处了一段日子,乔一成发现,宋青谷此人,的确如他人所传言的,自视甚高,不过他也有资本,这人技术一流,身大而腹不空,颇有点灵气,到底是拍过电影的人,画面感特别好,做了几档专题节目,一下子就把人震了。虽说有时言语夸张些,人倒实在,敬业得很,有两次,乔一成看着他一身旧衣,为取一个好的拍摄角度,随地就跪下,趴下,甚至仰面躺下,不由得生两分欣赏的心。
宋青谷起初却是一万个看不上乔一成,嫌他粘乎,不爽快,看到乔一成钱包里的钱都是按票面大小齐齐整整地排着,早从鼻子里扑了一大阵子凉气。
让宋青谷对乔一成看法有所改善的,是之后不久的一些事。
新闻部搞改革,说是各栏目的人员不应该固定,应该大家轮着制作不同栏目的节目,比如早新闻,八点新闻,时政报道,专题节目,投诉类节目等等,以期历练队伍,培养一批全才。
乔一成与宋青谷搭档的第二个月,就被派去拍一个月的投诉类节目,叫《热线700》,宋青谷一听就大声嘲笑:我呸,还007咧!我一个拍电影的沦落到搞电视也就罢了,还他娘的家长里短起来!老娘们儿打架咱是拍还是不拍?
乔一成倒只笑笑,什么也没有说,照样干活。
有一回,他们俩一起去采访一个制假水泥的窝点,装成水泥贩子,被一个线人领着,去找造假者买水泥。
去了以后才发现,那是一个象西北窑洞似的地方,往里走了约莫一百米才看见人,四壁上点着一两根火把,火光摇曳,把人的影子拉得长而扭曲地投在地面与石壁上。宋青谷的手拎包里装了个针孔式的偷拍机。直到暗防结束,乔一成他们走出老远了,才发现,那线人的后背衣服全湿了。
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