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邦和杜白比照官方的舆图将所有的简图拼到了一起,再按照统一的比例尺换算大小,最后画到了一张最大的宣纸上。
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却极耗时间和心力,成图前林建邦画废了很多次。
有时正画到关键的时刻,总有人会找上来,想让自己帮家里的小孩起个名字。
不用张贴任何告示,衙役们回到家的第二天,县城的百姓就都聚在了衙门口。
免费更换户籍这事,所有人都不相信是真的,衙役们将林建邦与流民在一起的一点一滴全部讲给家里人和左邻右舍听。
紧接着林建邦就成为了潮阳县的县令大老爷,哪怕是个孩童这样唤他,他都会笑呵呵的应着。
潮阳的县衙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忙碌,百姓见林建邦确实如衙役们所说的那样和善,便大着胆子跟县令大老爷搭话。
林建邦也没有呵斥他们,而且是有问必答,自己的官威只是演给下属看的,不是冲着老百姓去的。
图纸有了,林建邦便宅在家里闭门不出,潜心规划整个潮阳县的未来。
整整两天两夜,许薇给林建邦做秘书,有时还在一旁给出中肯的意见。杜白成为了林建邦的场外指导,给他讲述一些闲书上面才有的地方宗族的规矩礼教,乡绅百姓的人文习惯。
林希则是带着林武和他手下的侍卫跟平安还有王府亲卫互相切磋,提高武力值。
平安诧异林希的进步,堪称神速,已经完全在自己之上。到了后面,已经是林希在指点平安了。
第三天,德华领了林建邦的命令,带着兵卒和衙役返回海边,对流民开始招工。
他在双旌山的山脚前划出差不多有上万平米的地方,用来修建学堂。因为前期的学费都是用木材来抵,所以取名为育才学堂。
第一次招工,林建邦只安排了一百三十五个岗位,十五名妇女,一百二十名壮汉。
把一百二十名壮汉一分为三,四十人砍树挖土磨贝灰,四十人建学堂和工棚,另外四十人去修路,十五名妇女也分在三个地方给这些工人做饭。
先从家门的路开始修,修一条平坦的大路直通潮州府衙真正的所在地海阳县。
林建邦将林希搜刮来的大米全部都拉去了海阳换成糙米,所谓糙米就是带着米糠的,没有经过深加工的稻米。
六百多袋的大米换成了两千袋糙米,够两千人吃三个月了。
工人的口粮当然不能全是干粮,林建邦让人将糙米煮成粘稠的粥,在粥里加上野菜和剁碎的鱼肉。
千万别说林建邦这是资本家作风,要知道海边的流民有很多孩子长到好几岁了,还没有尝过粮食的味道呢。
这样的伙食,让县城里的百姓都忍不住去县衙询问还招不招人干工。
招,当然招,你有什么特长啊?
会木活?来吧,去学堂那边打桌椅板凳吧。
会刻石碑?这种手艺还吃不饱饭吗?
县令大老爷您可真是不食民间疾苦啊,在潮阳,有几户人家死了以后能立得起石碑的?
行吧,你穷你有理,去给大老爷我刻几块石头去吧!
大老爷您这么早就开始准备后事了吗?
我准备个屁!是刻几块潮阳县的路碑!
林建邦连广告词都想好了,“海滨邹鲁是潮阳,心之所安在潮阳。”然后又让杜白写了大字,拿去给石匠作为模板,刻在他特意选来的奇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