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首次派出奥运代表团参加奥运会是在1932年。
在此之前,1896年国际奥委会曾向清政府发出邀请,可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对奥林匹克运动一无所知,根本不知道这个奥林匹克运动会究竟是何物。
就这样,华国遗憾地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失之交臂,擦肩而过。
1910年,当时的《申报》杂志首次提出了我国何时能够派出体育代表队参加奥运会、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以及何时能够自己独立举办一届奥运会的三连问。
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当时的政府明确表示,既没有资金,也不打算派出人员参加。
所幸,在友好人士的慷慨解囊下,当时的东大学生、着名短跑名将刘长春参加了1932年7月30日在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
刘长春分别参加了100米和200米的预赛。
可惜的是,由于准备不充分、训练欠缺,再加上旅途的疲惫等诸多原因,他在100米预赛中仅名列小组第5名,在200米预赛中位列第6名,最终未能获得决赛权。
即便如此,刘长春作为华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体育选手,成功开启了华国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历史,向世界充分展现了华国人坚韧不拔、不甘落后、奋力拼搏的伟大精神。
之后,一直到1984年,同样是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华国才终于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在这届奥运会上,华国射击运动员许海风在男子自选手枪60发慢射决赛中,以566环的出色成绩摘得桂冠。
这是华国第一次获得奥运金牌,实现了华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这枚无比珍贵的金牌对于华国体育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它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华国在国际体育界的地位,更强烈地激发了华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至此,这枚金牌也为华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激励着更多的华国运动员投身到奥运赛场,为国家争光。
这枚金牌不单翻开了华国参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崭新的一页,其深远意义早已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畴。
值得一提的是,华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以国家名义参加奥运会,就取得了15块金牌、8块银牌、9块铜牌,在奖牌榜上排名第4位。
至此,每届奥运会的第一块奖牌,尤其是首“金”,通常都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从零到一象征着质的飞跃。
具有极强的仪式感。
同时也符合华国传统文化中所讲究的“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