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苓?
姐姐居然和我一个姓么?可以前从没告诉过我。也许她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吧。
“苓儿……”我轻轻唤道,用脸蹭了蹭姐姐的头发。
哦,以后,就不是“姐姐”了,她是我的,我的苓儿。
名字什么,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属于谁的名字,这个名字,代表着谁。
苓儿,全天下有多少个苓儿,怀里这一个,只有这个人,是和我彼此相属的。想一想,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过了一会儿,苓儿一条胳膊揽过来,搂住我的腰,也低低地应了一声:“嗯……”
多么美好的夜晚啊…
那晚分别时,我再三确定苓儿不会改变主意,被她瞪了好几眼,才肯和她暂时分开。
我让她给我三天时间,三天以后,再来找我。
苓儿虽然万分不解,还是答应了我。
我一回到家,先行功半个时辰,不用补眠就精神充沛,这时天也大亮了,我差人找来镇上最好的一家布庄的掌柜,要他找最好的绣娘,用最好的料子,最短的时间,缝制两件老百姓能穿的规格最高的婚服。尤其新娘子的,要尽量做得华美一点。
我的尺寸当场就可丈量,苓儿的,因为我想她给个惊喜,只好根据记忆比划给裁缝。还好我现在记忆力超群,和苓儿又那么熟悉,把她的身高身材臂长说得很清楚。反正又不是婚纱,不用贴身,合体就行。
然后我又找来得力的下属,向人家地道明朝原住民询问办婚礼的详细过程和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我那位人到中年的下属似乎吃了一惊,小心翼翼地问我是哪家娘子,为何如此着急……我难得态度强硬地拒绝他的打听,只要求他保质保量又要加快速度地帮我采购准备,我自然有打赏云云。
我也想一切都由自己来做,可我若从头学起,磕磕碰碰地一样样准备,再左右挑剔几番,这婚礼就不知要办到猴年马月了。我急于把苓儿昭告给所有我认识的人,名正言顺的拥有她,也在自己身上贴上“萧苓所有”的标记。早点成婚,我们才能早点朝夕相守片刻不离。
正好不久以后就是七月初七,情人节里成婚多么浪漫啊,所谓黄道吉日也不必求神问卜了,我跟下属说,婚礼的日子就定在七月初七了。
虽然时间很赶,可是我不在乎花钱,自然效率就高,质量也能有保证。我小有家资,镇上物价又不高,哪怕拿出全副家当来办这场婚礼我也乐意,还有什么做不到的?钱可以再挣,婚可只结一次。
虽然不用我亲自动手,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学习了解,我知道了三书六礼的内容。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六礼,到了明朝依照朱子家礼简化为三礼,分别是纳彩,纳吉纳征,亲迎。这些繁琐的婚前准备,我很感兴趣,也觉得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应当遵循。作为我,一定要给苓儿一个完满的,一应俱全的,只比别人家的要好的婚礼。
大不了晚一点,也一定要讲究,把各方面都照顾到了,不能留一点遗憾差漏。
我按照传统礼法在专人帮助下完成了三书的写作,同时研究三礼需要做的准备。
第一步,纳彩需要的礼品有:
羊元,象天,纁法地,羊和祥也,群而不党;
雁,雁则随阳;
清酒,清酒降福;
白酒,白酒欢之由;
粳米,粳米养食;
稷米,稷米粢盛;
蒲,蒲众多,性柔;
苇,苇柔之久;
卷柏,卷柏屈卷附生;
嘉禾,嘉禾须禄;
缕缝衣,长命缕缝衣,延寿胶能合异类;
漆,漆内外光好;
五色丝,五色丝章采屈伸不穷;
合欢玲,合欢玲音声和谐;
九子墨,九子墨长生子孙;
金钱,金钱和明不止;
禄得,香草,禄得香草为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