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他玩骑马射箭,不像妹妹,却像个弟弟。
周凝琬对姜啸之而言,是第一个像模像样的妹妹。
小时候的周凝琬生的很单薄,面庞清秀如水,一双乌黑的眼睛亮晶晶的,柔软的黑发梳成辫子,垂在肩上。
姜啸之对凝琬的最初印象很模糊,他只是朦朦胧胧觉得她“很好”,模样儿好,行动举止也很好,说话声音也好听,像树上的黄雀。他听惯了粗野的小子们的呼喝,再听见小姑娘娇滴滴的声音,便觉得格外好听。
到了舜天之后,姜啸之的生活很快就步入正轨,养父想把他落下的功课全都补起来,他说,人家十二岁的孩子都能念下一整本《文典》了,而姜啸之却连字都还认不全,所以得加紧弥补。
姜啸之自己又还有别的功课:他得学会狄语,得学得格外熟,因为不久之后他就得进宫去见狄人的皇帝。养父私下里对他说,决不能露了馅。而这就让姜啸之格外紧张。
为了能让自己的狄语熟练起来,他经常得拉着身边的仆从,询问最地道的舜天土话。每日和他一道说话的,也有他刚刚认识的妹妹凝琬。
凝琬把家里日常东西的名称教给他,狄人和齐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多不同,很多东西姜啸之见都没见过,更别提说出它们的名字。
凝琬很耐心的教他,也不再像刚开始那样嘲笑姜啸之的口音,若是得了什么好东西,她总会记得拿给哥哥看。凝琬像她母亲,待人真诚而热情,她从不因姜啸之分去了父母的关注而嫉恨他,相反,却始终毫无嫌隙地对待他。
周夫人常常说,姜啸之来到他们家,也给凝琬添了个伴,她不再像从前那么孤单了,但对姜啸之而言,妹妹对他的意义,比他对妹妹更加重要。长大成人,当他再回想刚到舜天的那段生活,姜啸之总有一种做了噩梦的孩子忽然在炉火边醒来的感觉,而凝琬的存在,则更加深了他这种感觉。
姜啸之在舜天呆了没两年,就被养父送去素州慕家习武。养父说,这是姜啸之人生的大计划之一,是非常值得的事。姜啸之也从未觉得习武有什么不妥,只是每次离开舜天,他都很想念那个家,想念养父母,还有凝琬。
那时候他常会有十分孩子气的念头:难道非得去素州不成么?为什么他就不能留在家里、陪着妹妹呢?
为什么他不能带着凝琬一块儿去素州?……
这些疑问会时不时在寂寞的夜晚,冒出他的小脑袋,但同时姜啸之也明白,自己又在耍小孩儿脾气了,他早就下过决心,要尽早变成大人,他的肩上有沉重的任务要去完成。他已经不是可以依赖在父母身边的小孩子了。
姜啸之也知道,凝琬和他一样,也很想念他。每次姜啸之回到舜天,享受一次短暂的家人团聚时,凝琬都会高兴得围着他有说有笑,又把她攒的那些好宝贝都拿出来献宝,还把家里这段时间发生的趣事儿全都说给姜啸之听,就好像,期待借此来弥补他不在家的漫长空白……
那年冬天,姜啸之回到舜天来,每日里,凝琬总是缠着他,想问他学的功夫是啥样。其实那段时间姜啸之有繁重的功课,养父要考他的书念得如何,姜啸之正伏在窗前温书。
可是凝琬一个劲儿缠着他,非要看看他学的剑法到底是啥样。没办法,姜啸之只好推开书起身来,抓了旁边的一柄拂尘,给妹妹演示。
凝琬看了一遍,还不觉得过瘾,她叫姜啸之再教一遍。
“好哥哥,你再教我一遍,我学会了自己玩儿,就不来烦你了。”凝琬眼巴巴看着他,神情里充满了崇拜。
这是姜啸之最没辙的事儿,每次被凝琬用软软的调子喊他“好哥哥”,他就拒绝不了。
于是,姜啸之就带着满心的得意,又把招式耍了一遍。然后他把浮尘扔给妹妹。
“自己玩儿吧。我得温书了。”他说着,坐回到书桌前,“不然明天答不上来问题,父亲会生气。”
姜啸之一面温书,一面听着背后的动静,偶尔,他也忍不住回过头来看。一看之下,姜啸之就笑起来。
同样是那套招式,他的拳脚都虎虎生风,可是临到妹妹身上,就变得软绵绵的,别说花拳绣腿,凝琬那样子连习武都算不上,倒真像是在跳舞了。
姜啸之越看越可乐,禁不住哈哈大笑!
凝琬看他嘲笑自己,气得脸绯红!
“哪里不对!到底哪里不对?!”她不服气地说,“我和哥哥的姿势是一模一样的!”
“谁说一样了?”姜啸之撇撇嘴,“我的手臂抬得比你高半尺呢!”
“那……这样?”
周凝琬一抬胳膊,就听“哗啦”一声!
她手里那杆浮尘,正正打在书架上,一尊玉佛雕被她一下打翻在地!
这是周朝宗十分珍视的一尊玉雕,那是早已过世的井昊将军,在生前赠与好友周朝宗的,周朝宗平日里把它当作宝贝,现在居然被凝琬给砸碎了!
两个孩子,顿时傻眼了!
房间里,只剩下喘粗气的声音,女孩手抓着浮尘当地站着,脸色煞白地望着哥哥,姜啸之则目瞪口呆地望着摔得粉碎的玉雕!
急促的脚步声,从书房外头的走廊传过来!
姜啸之突然冲到妹妹跟前,一把夺过她手里的浮尘!凝琬还没有反应过来,父亲严厉的声音就传到耳边:
“这是谁干的?!”
女孩子完全吓傻了!
“到底是谁干的?!”周朝宗走进来,声音严厉得可怕!他扫了一眼两个孩子,发现儿子的手里正拿着浮尘!
这下,做父亲的立即分辨出了这场祸是谁闯下的了!他勃然大怒!抬手“啪!”地扇了姜啸之一个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