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苍槐不劝蟠蛟螭 > 第36章 煤油灯下生情愫(第1页)

第36章 煤油灯下生情愫(第1页)

当太阳收尽最后的一抹晚霞时,远处,一朵朵若隐若现幽暗的灯光映照在家家户户的窗户里上,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静谧的山村。

闪烁的微光抹不掉人们的记忆。它镌刻在每个人的心底深处,它温暖无比,却又不可触摸,它承载着过去的时光,苦涩里透着甘甜。它是一束光明的精神之柱。

那时候,几乎每家都有一盏或者几盏煤油灯。小小的煤油灯,常常不舍得多用,当时大伙儿都叫它为“洋油”,巧珍也只有在天黑吃晚饭,支起夹板纳个鞋底、摇动那吱吱扭扭的纺花车时,才会去点亮几个时辰。

它虽然不那么明亮,但是,那束向上的火苗总能给人一种强大的力量。

人们总会把用奇思妙想的灵活运用到极致,他们将用过的墨水瓶或者药瓶,先在盖子中间打上一个圆孔,然后将废旧铁皮制成的灯芯模型插到圆孔里,用棉花或布条做成灯芯,在瓶内注入煤油,这样,小小的煤油灯就大功告成了。

每当夜幕降临,大人们总会习惯性地从火柴盒拿出一根火柴,在擦火皮的地方用力一划,跳动的火苗瞬间就驱散了室内的黑暗,光明应运而生。

忙完农活的巧珍又开始了另一种模式的忙碌。在煤油灯下开始缝补着陈年破旧的衣物。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饭聊家常,咀嚼着岁月的艰辛,品味着家庭的温馨。

那时,生活虽然贫苦,但煤油灯下那幸福的画面至今记忆犹新,那朴实无华的岁月最为深刻!

日复一日,俊芳和俊红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也在健康成长。

吃完饭,她也会在这一盏煤油灯下写字,画画。邻居家的孩子也会过来一起和她们一起玩。

有时候,学斌心血来潮,也会给她们讲《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故事,还会给她们讲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俊芳经常被故事中的精彩情节所吸引,她用丰富的想象力,用小巧的手指在墙上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天空、大地、江河、湖泊、还有那无边无际的大海,那是她儿时心中的想像,山的尽头应该是大海。

那时候,为了省钱,经常是几个房间只点一盏煤油灯,做饭的时候,灯在堂屋,一家人便都围坐在堂屋。做好饭后,把饭端到里屋,灯便也跟着到了桌上。

巧珍迎着亮光,在厨房里洗洗涮涮。一家人也都依偎在她身旁,也忙着赶紧把吃剩下的馍、菜放到馍筐里,再用抹布盖好。学斌个子高,总会把馍筐悬挂在房梁上的钩子上,省得半夜里被老鼠发现偷吃。

不大一会儿,厨房就收拾妥当了,巧珍端起煤油灯往屋里照了一圈儿后,一家四口也赶忙趁着亮光出了屋。

到了里屋,巧珍把煤油灯上放在床头柜上,又把火苗拧大,屋里顿时亮堂了很多,接着就开始铺床,让孩子们开始上床睡觉,俊芳和妹妹三下五去二便脱下了衣服,钻进了被窝,静静地望着火苗,那闪烁的灯光,仿佛是春天的号角。

她们想着内心光怪陆离的梦,浸泡在那知识的海洋里。

“不早了,你们两个早点睡觉吧!”巧珍安抚好俊芳俊红睡觉后,在摇曳的光影中,她拿出了织毛衣的那个编织袋儿,开始麻利地织起了那件为学斌织的没有织完的毛衣。

她又把灯苗拧小了一些,这时,屋里更暗了。

岁月如梭,巧珍用飘渺的微光穿针走线,操持了那衣不蔽体的大方。

灯如旧,浅握双手,疯揺线车,尽享夜色微凉,灯微暗,纺车如歌。闲窗伴对明月光,淡妆浓抹总相宜,便是岁月无痕,苍桑了流年。

那一盏盏灯光,亦不再举棋不定,它将跨过人生的彩排,去赢得比赛的精彩,苦也坚持,累也无忧。光阴似箭非自流。

感慨那年那月、那月那年,生活的不易,日子的艰辛……

“夜,渐渐深了,窗外,更黑了,只有这煤油灯闪烁着红黄相间的小火苗,照亮着房间。

望着那微弱的光,一直向前走去,走进春夏秋冬,迎来寒暑北往……幽暗亮光,不被石砾掩埋,光阴有序、含苞绽放、一轮一圈、一年一辈子,烛光在柳绿间湮灭,记忆在流淌的血液中荡漾!

“不一会儿,巧珍把煤油灯往里面稍微挪动了一下,然后用手往灯罩口一挡,朝手掌上“呼”地吹了一口气,灯就灭了,屋里彻底暗了下来,窗外什么也看不见了,四周一片漆黑。

夜深了,更静了……

煤油灯下的光阴很淡,煤油灯下的岁月很暗,煤油灯下的日子很苦,但是煤油灯陪伴的时光,却时时镌刻在她的脑海。

透过那豆粒大小的灯火,巧珍依稀看见光明就在远方。虽然生活那么艰辛,但她依然相信未来会给她一双梦想的翅膀。

那束桔黄色的灯光,将沉醉在她的心中,鼓舞着她,照亮她前方的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