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时期,家长还可以用一些咿咿呀呀、奶声奶气的儿语与孩子交流,这样能够帮助孩子更快地学习语言。因为当家长与孩子以儿语交流时,会有意放慢说话速度,复杂的长句也会被拆分成简单的短句和单词,同时还可配合夸张的身体语言。这样,孩子更容易理解词句的意义,从而使学习速度加快。
但家长们在使用儿语与孩子进行交流时,应注意两点:
◇一是要尽量避免过多地模仿婴儿无意识的发音或一味地简单重复,这会减弱家长在语言学习中的引导作用;
◇二是当孩子4岁左右时,家长就不可以再用儿语与孩子进行交流了,因为过多的儿语会阻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此外,给孩子讲故事、读书也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除了训练孩子的“听”“说”能力外,它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启发孩子的想象力。爸爸妈妈以清晰的语言给孩子读书,是教孩子学好语言的最佳方法。与此同时,孩子的思维,以及优秀品质也可以因此而得到培养。
2.观察能力的培养。
所谓观察能力,是指人们通过眼、耳、鼻、舌、口、身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它是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观察是聪明的眼睛,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谈不上聪明,更谈不上成才。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没有把观察力的培养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家长们这样做,不仅会使孩子成为一个不会享受生活的人,而且还会抑制孩子思考能力的提高。因此,家长一定要注重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孩子出生两三周后,家长可以买一些五颜六色的小玩具放在孩子的周围,刺激他们的视觉,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等孩子稍微长大后,家长更要采取一定的科学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一个家长如是说:
在与孩子交流时,我常常用观察的语言去描述我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事物。例如,当我教孩子认识花时,我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这是花”,而是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我所看到花。如“这是一朵大大的、粉红色的百合花,宝宝闻闻看,香不香?让我们看看它有几个花瓣呀,一、二、三、四……这么多花瓣呀,里面还有黄色的花蕊呢,宝宝来看看花蕊的头上有什么呀……”
这位家长的做法是一种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好方法,孩子能从他的描述中,用眼睛、鼻子以及一切能调动的器官去感受花的特征,从而加深对花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这能让孩子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往往不用家长提醒,孩子就会主动去观察,正是在这些观察中,孩子的观察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另外,提高孩子的观察力还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很旺盛,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尽情玩耍的同时,观察万物的悄然变化。
春天的一天,爸爸妈妈带3岁的瞳瞳去郊游,临行前,妈妈神秘地对瞳瞳说:“今天,爸爸妈妈带你去寻找春天,你一定要仔细地看一看春天都有什么呀?”
到了郊区,爸爸妈妈还不时地引导她:“春天的树是什么样子的呀?”“春天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呀?”“春天的田野是什么样子的呀?”
孩子的成长历程:成长教育中的心理学(11)
……
回到家后,一家人还在谈论着春天,最后爸爸问瞳瞳:“宝贝,你找到春天了吗?”
“找到了,那些绿绿的树、青青的草都是春天。”
“那现在,我们把春天画出来,好不好?”
“好呀!”瞳瞳兴奋地说。
不管是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都很乐意接触大自然。大自然是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最佳场所,只要家长的方法得当,孩子在大自然中得到的不仅是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还能开阔眼界,充实孩子的知识和生活。
值得提醒的是,一些家长往往带着很强的目的性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比如,他们往往请导游带着他们一起玩,导游一边讲,他们一边催促孩子记笔记。这样,孩子带着任务接触大自然,不仅不会放松,而且各种能力,如观察力、思考力等也都不会提高,最重要的,孩子很有可能对大自然产生反感。所以,家长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时,一定要坚守这样的原则:首先是让孩子放松身心,在放松的同时,再使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
另外,当孩子的年龄稍微大一些之后,在接触大自然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他们讲一些科学知识。例如,让他们观察云的流动,给他们讲一讲空气流动等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孩子从中学到知识,体验观察的乐趣,又能促使孩子多思考,从而培养和发展孩子良好的观察能力。
方法二:学龄前: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学龄前是指4~6岁,这段时期是孩子的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孩子的大脑重量已经达到1000~1300克(成人为1400多克),这是脑功能健全发展的保证。
这一时期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发达期”,因此,家长要抓住这一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1.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龄前,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极为迅速,到了4岁左右,他们变得特别爱说话,即使一个人的时候也会自言自语地边说边玩,跟小朋友或大人在一起时,话就更多。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来讲,他所接触到的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的太阳、月亮,地上的树木、花草,甚至是社区里的秋千、健身器材等,都可以成为他们交谈的对象。
在这一阶段,家长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任务就是——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增强他们说话的连贯性。
如何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呢?一位家长是这样说的:
凡是孩子还不认识的事物,我们一般不用“这个、那个”代替,只有对孩子很熟悉的事物,才教他用代词称呼。另外,在给孩子讲道理时,总会遇到一些他不懂的词汇,这时,要给孩子随时讲解,决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
也许,有的家长会讲,孩子这么小,那些难以理解的词汇孩子是听不懂的。然而,这一行为的意义并不是让他立刻就记住或听懂,而是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如果大人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对难点采取回避态度,孩子跟着就学会了“不求甚解”的坏习惯。
这位家长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教育孩子的基本理念,当然,我们不仅仅是在教孩子语言的时候可以用到它,在教孩子任何知识和能力的时候都应该用到它。
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家长首先要使自己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例如,家长在表示“奇怪”这个意思时,可以先后用不同的词来表示,如“惊奇”、“诧异”等;在描绘霓虹灯时,家长可以分别用“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灯火辉煌”等词汇,让孩子开始学习语言就有一个高的起点。
孩子的成长历程:成长教育中的心理学(12)
另外,4~6岁的孩子说话总是不连贯,此时,如果家长不给予纠正,或者不想办法增强孩子说话的连贯性的话,孩子很可能就会终身说话磕磕巴巴。那么,如何增强孩子说话的连贯性呢?
多数的家长在这个环节会使用语言游戏的方法,而事实也证明,这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