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论语讲义的主要内容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孔子说,真正的君子吃东西不求吃饱。意思是什么呢?不贪求享乐,不贪求那些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只要能够吃,能够维持生命就行了。“居无求安”,就是不求住得多安适,多舒服,不要求多大的房子、多好的床、多好的沙发。“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就是勤奋地做事,慎于言就是说话谨慎,因为祸从口出。儒家崇尚多做、少说。你多说就是“巧言令色”,就“鲜矣仁”。“就有道而正焉”,“就”是靠近的意思,靠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用他们身上的美德来匡正自己身上的过失,看他哪些做得好,哪些是自己没做到的。“而正焉”,进而去纠正你自己,匡正你自己。“可谓好学也矣”,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啊。这是儒家对人的要求:重仁义,而轻视物质生活的享受。现在的人,读书也好,做学问也好,绝大部分是为了住好房子、坐好车子,为了吃好的、穿好的,为了享乐,道德无所谓,但求物质生活过得好。而孔子说,真正的君子是不贪求荣华富贵的,只求完善自己的道德。

孔子最赞赏颜回,为什么呢?因为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什么意思呢?颜回一箪饭,一瓢水,住在一个破陋的房子里边,人家都忍受不了这种生活,而颜回却自得其乐。这就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为政》篇里孔子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颜回很少说话,孔子跟他说了一天的话,颜回都是“嗯,对,是这样……嗯,很好……嗯,太对了……”“无违”,就是不说一句和老师不一样的话;“如愚”,表面上看像傻子一样,但是“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颜回退下去,他把我讲的全部身体力行,用在生活当中,而且做得比我说的还要好。这是不是“敏于行而慎于言”啊?“就有道而正焉”,孔子是有道的人,颜回亲近孔子,按照孔子的德行来修正自己。颜回达到了孔子所崇尚的这种儒家的追求,所以孔子最喜欢颜回。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是孔子晚年最喜欢的弟子,聪明颖悟,能说会道。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谄”是拍马屁、献媚的意思,贫穷但不去摇尾乞怜,不到处去讨好卖乖。“富而无骄”,富贵却不骄奢淫逸。我们一般的人,一贫穷了,就没有骨气了,到处去奉承,去献媚;有钱以后就吃用无度。暴发户就是这样子,仗着自己有几个钱就了不起了,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了。“何如”,子贡问这样要不要得啊,孔子就说,可以。但孔子只是说可以而已,他认为还不足。“未若”就是不如,还不如什么呢?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者”。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是乐天知命、安贫乐道的。虽然贫穷却很快乐,纵然富贵却还能够好礼,用礼来约束自己。程子曰,“礼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礼的核心就是尊敬。一个富贵的人,他还能够对人谦恭、尊敬,这就说明他不骄。贫穷还能够快乐,富贵还能够好礼,子贡听了老师的话以后就领悟了,能闻一而知二,举一而反三了,他引出《诗经》里边的一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如切如磋”指古人治骨、角等,“如琢如磨”指古人治玉、石等。古人用骨、角、象牙、玉、石来制器具,要反复打磨、加工。《三字经》里讲“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经雕琢就不能成玉器,制玉就要精心打磨,精益求精。“其斯之谓与”,是不是就是《诗经》里边这两句话的意思啊?

学而第一(14)

从“贫而无谄”到“贫而乐”,从“富而无骄”到“富而好礼”,是不是一种递进关系呢?孔子是在讲要精益求精。所以子贡说,《诗经》里边讲的这个话是不是教我们求学立德应精益求精呢,孔子一听就高兴了:这个弟子开窍了。为什么说孔子高兴了啊?“赐也”,孔子很少这样叫弟子。赐是子贡的名,我们前面说平辈之间才称名,孔子称子贡“赐”,是一种亲切的表示,是对他的昵称,体现出一种喜爱。老师觉得这个弟子开窍了,很高兴,赐啊,我可以开始和你谈诗了啊。意思就是说,你能够通过生活当中的道理来悟到《诗经》当中的道理,看来你已经对《诗经》有所领悟了,我可以和你谈《诗经》了。为什么我能够和你谈《诗经》呢?因为“告诸往而知来者”,这个“诸”字就当“之”字讲,这里做代词,代子贡。告诉你过去的,你就知道未来的了,相当于我告诉你一,你就知道三,就是举一反三的意思,因为你能举一反三,所以我能和你谈《诗经》。这就是子贡由谈人生道理而开悟,悟到了《诗经》的深意,孔子很高兴,因为可以和他谈《诗经》了。这里也反映了孔子对求学能举一反三的高度重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知道你自己,而是怕你不知道别人。这是孔子讲的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问题。人与人相处,不怕别人不知道你,最怕什么呢?最怕你不知道别人。人家不知道自己没关系,因为我有崇高的境界,我的道德、人格并不是做出来给别人看的,所以无论你知不知道,我都有道德。但不知道别人就不行了,每一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性格、兴趣、学问都不一样,如果我不了解他的话,就不知道怎么和他相处,就不知道怎么和他说话,有时难免会说错,得罪了人家。“不知人”还有一层深意,就是怎么才能够知人。你自己要有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你自己有大道,你才能够识人,你能够识人,才能够“泛爱众,而亲仁”。你走到一大堆人里边,连好的坏的都辨别不出来,你怎么亲仁呢?你一看,都长得差不多嘛,都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怎么看得出哪个是仁者,哪个是不仁之人呢?你不能够识人的话,你也就不能够亲仁,也许你还会随波逐流,他们都是这样子的,我就跟着混嘛,他们都在一天到晚打麻将,那我也一天到晚跟着他们混就是了嘛。所以知人的目的是为了成己,完善自己,也是为了与人和睦相处。

《论语》第一篇从最开始“学而时习之”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通篇都是讲立志学习人生的大道。所以,“知人”就是什么境界啊,就是“有朋友自远方来”的境界。因为你知人,你有德,所以你才有朋从远方来,才可以和人很好地相处。“不患人之不己知”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知道我,也没有关系。第一篇前后的关联、内在的含义,学到这里我们就很清楚了。

为政第二(1)

按照孔子的思想,为学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了书就是要出来为天下苍生做事,就是要为政,因此《学而》与《为政》有很深刻的内在联系。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是孔子讲的治理天下的最高标准。诸子百家都有自己治理天下的理想,儒家的理想是什么呢?就是“无为而无不为”。本来“无为而无不为”是道家讲的,但儒家也讲,法家也讲,可是各家讲的内容不一样。“为政以德”,就是说以什么来治理天下?要以德来治天下。什么叫以德来治天下呢?首先就是完善自己。你统治者是治天下的人,你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完善自己的人生境界,用你的境界来感染天下的人,使天下的人纷纷来归顺,这就是儒家的理想。不是说你统治者要管这样、管那样,整这个、整那个,而是去修炼你自己,你自己学好了,天下之人就会向你学习。“譬如”就是比如,“辰”是指星辰,日月星辰的意思。“北辰”指北极星。“居其所”,指北极星在它自己所在的地方发光。“而众星共之”,这个“共”当“拱”字讲,拱就是两只手捧的意思,“众星共之”,天空中的群星,都把这颗北极星环绕。不是因为北极星要去管这些星星,要求大家来围着我,是因为它自己光亮,群星才来环绕着它。这里给大家讲一讲中国古代天文学知识,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一句话了。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天空当中有三个大的星系。在黄河上游有一个星系叫“紫微垣”。在东南边,长江中下游平原一直到广东、广西这一带,这里的星系叫“天市垣”。往西南方的上空,这个星系叫“太微垣”。“垣”就是指的一个星系,一个范围的意思。“紫微垣”又称“紫微宫”, 古人认为紫微宫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紫微垣”当中有一颗最亮的星,就是北极星。天帝就好比是北极星,光芒万丈,三桓均环绕北极星。古人把天空中的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并称为“七政”。物理中讲参照物,比如你们看见我在动,是因为你们都没有动,故以自己为参照物看见我在动。类似的,古人要比较日、月及五星的运动,需确定参照物,于是先后选择了二十八组星座作为坐标,就是我们古代说的二十八星宿。什么叫星宿?一颗星叫星,几颗星组合在一起就叫星宿。古人又将二十八星宿按东、南、西、北划分为四个区域,一区七星宿,在东方的七星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西方的七星宿叫奎、娄、胃、昴、毕、觜、参;南边的是井、鬼、柳、星、张、翼、轸;北方叫斗、牛、女、虚、危、室、壁。这里我再展开讲一些古代文化中的常识。按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太阳从东方升起,“向阳花木早逢春”,东边的花木最早接受到阳光,东方春天来得最早,树木也生长得最早,所以东方属木。南方呢?因为太阳由东而南,南方最接近赤道,南方是最热的,南方属火。西方离太阳远,太阳从西方落下,秋天就到来了,万物凋零,落叶就像被刀光剑影所砍,所以西方属金。到了北方,太阳落山了,四季循环到冬天,天地寒冷,用水来代表冰冷的世界,所以北方是属水的。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央属土。而木是青色,火是红色,金是白色,水是黑色,土是黄色,这就是五行配五色。再看天上,东方的七星宿构成了一个龙的图案,东方属木,青色,所以叫青龙。西方的星宿构成了一个老虎的图案,西方属金,金是白色,所以是白虎。南方的星宿构成了一个鸟的图案,南方属火,火是红色,因而称为朱雀。北方的星宿构成一个龟和一条蛇缠到一起的图案,北方属水,是黑色,玄就是黑色的意思,因而称为玄武。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就构成了天空中的四象。大家读中国古代的作品时就会经常接触到这些东西。唐朝的宫殿,南边的宫门叫什么呢?叫朱雀门。北边宫殿的门,就叫玄武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围绕着中间这颗北极星。而北极星居紫微宫,中国古代的帝王根据这个结构来修建自己的都城和宫殿,所以中国古代建筑有一个特点叫做“象天设都”。我们的都城都是比配天上的紫微宫来修建的。秦始皇的咸阳宫、阿房宫,汉朝的未央宫,唐朝的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以及明朝的紫禁城都是如此。为什么叫紫禁城呢?“紫”就是比配天上的紫微宫,“禁”就是禁地。

为政第二(2)

我们再回到正文上来。天上群星都环绕着北极星,形成了这样一个宇宙模式,而按照这个模式,中原华夏周边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少数民族,都应该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环绕华夏。这就像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德行来征服天下,使四方咸来归顺。这就是儒家讲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道理。他是用天象来比配人间,以北极星比配统治者治理天下的德行。你自己的德行完备了,就像天上的北极星那么闪闪发光,你的道德、人格魅力就征服了众生,众生自然就会来归顺你,这就是儒家的政治理想。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治天下以后为什么讲诗呢,因为孔子一生提倡诗教,用诗来教化民众,用诗来治理天下,用诗来陶冶民众的性情。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要用诗来引起人们对生命、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我国古代,小孩子发蒙就读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诗经》都属此类。一上来就给小孩子讲道理,是很枯燥乏味的。诗歌简短,有情感,而且形象生动,又是美的载体,较容易引起小孩子的兴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看,两只黄色的鸟儿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苍茫的天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西岭就是我们四川的西岭雪山,从窗子看出去,一片茫茫的雪山,门边则停靠着行程万里的船只,这是多美的一幅图画,诗是形象的,诗和画是分不开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些家喻户晓的诗,教给小孩子,有助于培养他们对美的感悟,陶冶他们的性情。诗是最能够陶冶人情操的,如果你一来就给小孩子讲《易经》,讲得他们摸不着头脑,就再也不想学了。一开始就给他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多美的诗句。再讲“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讲这些的时候,小孩子容易被诗的意境、美景所感染,所打动,这就是陶冶性情。 所以孔子讲治理天下以后马上就讲诗。

思无邪。共和国五十八年暮春李里绘。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就是《诗经》。 夏商周的时候,有一个制度,叫做“采诗”。最早的诗就是民歌,上古时诗和歌是不分的,老百姓唱歌,朝廷里的官到民间收集这些诗歌给国君看,以此了解民生。如果采编的诗都是赞美国君如何圣明、深入民心啊,天下如何太平啊,生活如何美好啊,就说明当时的政治是得民心的;如果收上来的全是在嘲讽、怒骂,抨击贪官污吏,就说明政治出问题了,依此就要对社会进行治理,这就是“采诗”“观治”,诗歌可以反映出民心的向背。我们说孔子最大的成就是“删诗书、正礼乐、赞易传、著春秋”,第一件就是删定上古传下来的三千多首诗,编成三百零五篇,即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也是五经里的第一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孔子认为,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经》,就是“思无邪”。“邪”字在古文里边要读做xiá,“邪”就是杂念,诗歌里边没有杂念,没有邪念。这个没有杂念,没有邪念,怎么讲呢?用三句话来讲:“乐而不淫,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快乐但不过分,雨水过多就叫淫,《岳阳楼记》里边的“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这个淫雨就指过多的雨水,“淫”引申为过分。“哀而不伤”,你可以哀愁,但你不能伤心。《黄帝内经》里讲,一个人伤心,就真要伤害你的心,就要伤害你的心、肝、脾、肺、肾。所以你可以哀愁,但不可以伤心。“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