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兄弟种田古文 > 第83部分(第1页)

第83部分(第1页)

“不用吧,什么沐浴间?书房?外间?卧室?这。。。。。。”

“是啊。这都是泥地呢,这叫沐浴间里画的这圆圈是什么啊?是要挖个水溏子?”

。。。。。。。

三人不停提着问题,让我都不知道先回答谁的时,奶奶她们三个女人也坐不住了,同时围了上来。

浩清哥是个机灵的,见此立即就进我屋里搬出了一个像现代两人课桌一样的简易书桌,让爷爷把图纸往桌上一放,然后示意我讲解。

好笑的瞪他一眼,我才是指着因开始就被房间设计结构吸引了注意力,而没被大家看全的图纸讲解起来:“这是正房一楼是两间连通的堂屋。堂屋左右两边各有两间屋子。但左边是计划给爷爷奶奶住的,右边计划给爹娘住。”

说完指了则面画出的楼梯道:“楼上和下面房一样,从这侧面做个板楼梯上楼,然后六个房间前方的面墙都往后退四尺留出条通道。堂屋楼上两间,奶奶说家堂上方不能住人。那到时就把这两间用来放多余的棉被、布匹之类的杂物。其余四间,以后也不见得能住上人,就用来存放东西也是行的。”

见我说到这,奶奶就忍不住的道:“说说三栋房子的楼下,楼下才是重点呢,我怎么看着真像你爷爷他们刚才说的那样,这些房子楼下是都要一个人就占两间屋?”

顶着几人不赞同的目光。我越发讨好的笑道:“哪里一个人占两间屋了啊?爷爷奶奶不是两个人么,我爹娘也是两个人呢。将来哥哥们娶了亲,也是两个人喔。而且楼上计划的都是独立的一间屋,家里就算来上十几个客人,也是住得下的。”

见几个大人表情松动了,才又道:“如今咱们家里人也都是识字能读书的人了。你们平时还都各自得记上些账,所以配个书房,以后就不用要记账时现搬桌子、现找纸笔、现磨墨了啊。有了沐浴间,以后沐浴多方便啊,而且那不是要挖着水溏子。是安装一个大沐浴桶在固定的位置。”

说着就把那桶下方有塞子,能自动放出洗澡水的细节给几人讲了,还把以后房间里不用原始泥地,而是铺上大青砖或是长条青石板的事情也给说了出来。

亲亲老娘听了吓道:“哇,那这得花多少银钱啊,这也太浪费了吧?”一脸的心痛不舍。

见她这样,我摇着她胳膊笑道:“娘,房子的墙可都是青砖的呢,这地面也用上青砖或是买青石板安上可也没多上多少钱啊。”说完,见她一愣,然后就笑着摇摇头不再说话的默认了。

见我回答各种问题都忙不过来的架势,刚才一直当背景板的两个哥哥终于鼓足勇气加入了队伍,开始帮忙回答起大人们的各种提问和不解。

近半小时的细说后,大人们都有些多少心动了的表情。而一向豁达的大伯已经一脸激动的看着我问道:“芽儿,你这意思是说要把相连的两间屋子隔成四间,只有一道门能进这屋子,进门是能接待自己友人的外间,外间往旁边那屋的门进去是书房,而直接往里间进去是卧房,而从卧房往旁边那屋进去是沐浴间对不对?”

听他这么一说,说得我转不过弯了,细看了桌上的图纸,才是点头笑道:“嗯,大伯好聪明啊,是这样的呢。”这明显有些言不由衷的话惹得大家一阵的笑。

他倒不介意这个,只是忙道;“芽儿另外一张图纸是给大伯家画的?快拿来给我看看。”说时,手就伸了过来。

。。。。。。。

这件事,比当初想像时容易了很多,大人们接受了我这和当今不太相符的装修风格。也同意了在院里铺上一些石板路和修些必要的隔墙、门洞的建议。只是奶奶和大伯娘都说笑着要借公款了,爷爷和大伯还认命我当上了建造两家新房的监工。

从我接下了监工一职后,大伯和爷爷当起了甩手掌柜。如今换成爷爷每天去糖作坊里,因为两个外公家都还忙着修路,所以大伯和老爹开始像往年一样往附近的府城里送起了货。

家里只留下了两个哥哥帮着我管理田地和建房子的事。奶奶她们三个女人,则是哪里需要哪里走,一时帮忙作坊那边做饭,一时帮忙着照顾牲口,一时又到田地里带着雇工们干除草、灌水等杂事,偶尔得闲时就三人在家里做做针线。

第一百四十八章 生意红火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四月。

制糖的工作在三月底就已经完成了,75万多斤甘蔗一共制出了5万6千多斤的碗碗红糖、2800多斤杂质多的长方块红糖。这些糖除了早前送了十斤给村长家,永红结婚时送了20斤给,后来又送了两个外公家各十斤、三太爷家十斤、里长家十斤、王子方老爷子两斤和小姑夫来时让他拉走了一筐50斤,就还都没卖过。

75万斤甘蔗一共只花了80来天就榨完糖,说来还是全靠范家30岁的范洪的功劳。

别看那一家子都是老实得说话都打节巴,可那不爱讲话的范洪却是个嘴笨心灵的。跟着糖作坊里帮了二十来天工后,他就小心翼翼的问我那亲亲老爹是不是能一锅接一锅依次同时熬糖。

回想当时老爹跑来问我时,我惊讶之余暗骂了自己:枉自还当过现代人呢,脑袋不会转弯了不说,怎么也变迂腐了。

可不是吗,如今两头牛拉榨,榨出的甘蔗水往往都装在大木盆里排着队等着被熬制,而且目前大家也早就熟练起来,只要掌灶熬糖的人能转得开手,在五口大锅里依次排着熬上两批或是三批糖应该是没问题的。毕竟甘蔗水经过每一口锅熬煮时,都会有一定的时间,而且这个过程从初时到后边,用时越来越短。

果不其然,老爹带着他们一试之后,能先后熬出三锅糖来。这才算是解了甘蔗存放过久而越来越脱水严重的危机。

第二天爷爷高兴得就从镇子上带回3个大猪头,分了糖作坊这边一只,给了堂伯他们柿饼作坊一只,还让奶奶给糖作坊那边多抓了只大母鸡送过去。

当天虽然还是分成了三处各自吃的晚饭,但也算是个丰盛的庆祝餐了。只是那老母鸡,到现在还被糖作坊的三家人不舍得吃,而养在了作坊后那鸡舍旁的一个大竹笼里。

闲话不多提,只说正事。

如今上山村和下山村的路都修通了。两个外公家组着队各自开始跑起了运货的生意。因为家里如今这些产业,他们的生意是自不用愁的。每次从这里运出盐菌、柿饼等物品,然后拉回茶叶、各种山货什么的到码头货场去批发卖出,生意很是红火。

今天已是四月初二了。老爹和大伯昨天晚上跟着外公他们的商队从东川府送盐菌回来后,就打起了家里存着那些红糖的主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