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南明大丈夫顶点 > 第987章 孙可望出兵(第1页)

第987章 孙可望出兵(第1页)

自从高义欢称帝后,长安城中就热闹不断,可供人们议论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去岁人们议论魏王称帝,年底的时候议论使者来朝,年初大阅的气氛没过,又迎来了科举考试。

要说大魏伐明,应该是大魏百姓商议最多的事情,可事实情况却是,百姓和士子们谈论最多的还是科举考试,这个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事情。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和创举,当然这个需要横向来看,而不是跳脱时代,去与现在的东西做纵向比较,那样毫无意义。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因为科举制度的出现,一个乡野村夫,因为读书,也可进入朝廷,入将拜相。

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阶层的流动,让底层人明能够通过读书考试,向上层流动,改变命运。

在古代底层向上的通道并不多,战功不易得,所以读书就成了人们都想走的独木桥,科举被推到了极高的地位,即便现在高考同样是改变人生的一个块敲门砖。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人们的共识。

形成这种共识,除了读书本身的力量之外,更多的原因则是因为科举使得读书,变成了向上的通道。

如果科举不考文章,改考其它的东西,人们的共识肯定会逐渐改变,便不只是“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高义欢提高武举的地位,增设匠试,其实是提供两条向上通道,使得底层百姓除了读书做文章外,多两条上升通道。

当然武举以前就有,高义欢对武举的改革,主要目的还是为大魏选拔更多的儒将出来。

唐朝后期,五代十国的教训要吸取,武夫当国,天下必然大乱,武将没有约束,是不行的,而宋明的以文制武,也同样不靠谱。

为了符合潮流,文武合流,势在必行,像王守仁、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这种进士出身,又知兵的儒将,无疑比吴三桂这样的武将世家更为可靠。

今后大魏的将领,大半都将士帝国武院卒业的高才生,这些人接受儒家的教育,同时接受兵事训练,学习兵法,便会逐渐进化成近代化的帝国军校。

至于,匠试就是选拔工匠,其实就是培养理科人才。

相比一个纯粹的匠人,大魏需要更多向宋应星这样,有文化又精通杂学的人。

匠试并不纯粹考试工匠的技艺,同时也会考传统儒学,以及算学,还有从西夷那里翻译过来的杂学。

此时,三科士子云集长安,城中的客栈都已经爆满,甚至连寺庙和道观中,也被士子占据。

此前魏国也举行过多次科举,不过这次的士子比此前多了三倍不止,除了是因为三科同考之外,魏军占据河北、山东,版图扩大,以及南明今岁不考,许多南明士子跑来大魏碰运气也是主要原因。

这么多人涌入城中,而考中举人的士子都不差钱,他们的到来使得城中酒楼、客栈、青楼的生意火爆,给商户带来丰收,不过天子脚下,商户还是比较淳朴,并没趁机宰客。

当然主要也是因为来赶考的都是举人老爷,一旦高中今后就是大魏的官员,商家也没那个胆子。

这时城中一家酒楼内,人声鼎沸,里里外外都是前来用餐的士子,因为三科紧接着一起考,所以文科、兵科、工科的士子都有。

高义欢坐在酒肆二楼,靠着窗户的位置,一边小酌,一边听着酒肆里,嘈杂的声音传来。

“有辱斯文,不读圣人之言,怎么能考科举。朝廷让士子去参加兵科,真是有辱斯文。我柏彦赋,今天表个态,就算落榜,也不去考兵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