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花之语品牌 > 第15部分(第1页)

第15部分(第1页)

白山茶中的上品。北宋诗人陆游在《剑南诗稿》中说:“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自注:“坐上见白山茶,格韵高绝。”又宋·陶弼《山茶》诗:“浅为玉茗深都胜,大曰山茶小海红。”千叶多心茶,不详,但与后来明人《群芳谱》所记“千叶红”、“千叶白”(“千叶”,今称“重瓣”)可能有渊源关系。

仅此数品察之,已见当时山茶不限于红紫之姿了。故从宋代起,吟颂白山茶花的诗文多了起来,如曾巩《以白山茶寄吴仲庶》、范成大《玉茗花》;黄庭坚《白山茶赋》等。物以希为贵,忽闻世有白山茶,遂尊崇有加,也是人之常情。正所谓“丽紫妖红,争春而取宠,然后知白山茶之韵胜也”。(黄庭坚《白山茶赋》)

山茶异品,宋吴自牧《梦梁录》尚有惊人的一笔。据他说,临安附近一处名叫马塍(今属浙江余杭县,在钱塘江西北)的地方,山茶花经艺匠之手的嫁接培育,竟然在一本上可花开十种颜色:“东西马塍色品颇盛,栽接一本有十色者,有早开,有晚发,大率变物之性;盗天之气,虽时亦可违。……顷有接花诗:‘花单可使十色黄,果夺天之造化忙。’”果然巧夺天工!按清《嘉庆一统志·二八四·杭州府》记云:“在钱塘县西,有东西马塍,在溜水桥北,以河分界。……吴越时为蓄马之所,故名。土细宜花,南宋时,都城花卉皆出于此。”马塍具有悠久的植艺传统,历历可查,不能不让人信服。足见当时我国的园艺技术已达到令人咋舌的水平。

二十五、山茶花开春末归……宋·曾巩(2)

宋元以来,山茶品种之多,难以胜计,品名之雅,竞呈风流。诸品以颜色论,艳红有月丹、一捻红、照殿红、千叶红;粉红有真珠茶、串珠茶、正宫粉、赛宫粉、杨妃茶。紫红有鹤项茶,产于云南,大如莲花,猩红如血,中心塞满,好似鹤顶;有宝珠茶,产于川蜀,花大心繁,千叶攒簇,其色殷紫。红白相间有玛瑙茶,产于温州,白粉为心,大红为盘。而纯白则有白菱茶、茉莉茶、千叶白。最希见的是黄色,即近年才发现的金花茶,花朵为金黄,产于广西,云南也有发现。诸品又各以形胜,如焦萼白宝珠,花为重瓣,白色之蕊聚成一寸大的小球,形似宝珠,有清香,九月开花;踯躅茶,花开如山踯躅,娇小可爱;南山茶,花大如碟,叶薄有毛,结实大如梨;石榴茶,花瓣排列三四轮,少数蕊瓣于花心汇成菊花状花冠;更有鹦鹉茶,形似一头鹦鹉,花中两瓣合而为腹,左右两瓣展而为翅,花须下垂似足,花蒂横生似首,且两面黑点各一,竟如同双目,此一品明代正德年间有人见于青山一寺院中,惜后世不传。

细辨起来,山茶中确实以云南山茶风韵最胜。云南山茶(又称云茶、滇茶、滇山茶)特产于云南,起源于滇西南的腾冲,花形之伟,海内称最,因而民间特呼为“大山茶”,以与色浅瓣单的野山茶和花朵偏小而呈灌木的华东山茶(古称中州山茶)相区别。人们曾归纳出“大茶花”的十大特点:花好、叶茂、干高、枝软、皮润、形奇、耐寒、寿长、花期经久、适于瓶插;并给予它“云南山茶,奇甲天下”(《云南府志》)的美名。明冯时《滇中茶花记》云:“茶花最甲海内,种类七十有二。冬末春初盛开,大于牡丹,一望若火齐云锦,烁日蒸霞。南城邓直指有茶花百韵诗,言茶有数绝:一、寿经三四百年,尚如新植;二、枝干高竦四五丈,大可合抱;三、肤纹苍润,黯若古云气樽罍;四、枝条黝纠,状如塵尾龙形;五、蟠根轮囷离奇,可凭而几,可藉而枕;六、丰叶森沉如幄;七、性耐霜雪,四时常青;八、次第开放,历二三月;九、水养瓶中,十余日颜色不变。”基本把它的优点概括了出来。

云南被认为是世界茶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在省境有广泛的露地栽培,尤其是滇中一带,无论是山水名胜、亭台寺庙还是公私庭园都栽植有滇茶。诸如昆明的西山、金殿、黑龙潭,晋宁的盘龙寺,宜良的宝洪寺和靖安哨,凤庆的群岳寺,近海的透山,武定的狮子山以及丽江、巍山等地都有三五百年的大茶花树,大理甚至有一棵树龄已上千年的茶树,老干粗壮,数人也搂抱不过来,开起花来,满树数也数不清,都叫“万朵茶”,十分珍贵。

山茶花始开于冬季,人们视它为冬花,但它又能延至春末不落,人们自又把它与春天紧密相联。在云南,山茶更是与春天须臾不可分离,我们甚至可以说,山茶是云南春天的灵魂,是云南春天的象征。隆冬时节,在滇池之滨、洱海之畔,滇茶已盈盈盛开,到了三春莅临,在春城昆明、花城大理,滇茶更是应景舒荣,占尽春光。对此,现代著名散文家杨朔就有着深切的体会。他曾于二月游历云南的昆明,后在一篇《茶花赋》中这样写道:迎春而开的如梅、白玉兰、迎春等,“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的廓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的。”春深似海,以茶见性,真是一语中的,说得太好了。

山茶花大形胜,雍容华贵,有牡丹之姿,却始开于初冬,这与牡丹迥然有别。山茶并不是十分耐寒的花,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因气候严寒,都不适宜于它的生长,它能于冬季开放,不过是在南国相对温煦之地逞逞能罢了。只是话又说回来,毕竟冬花为少见之物,就算是江南之域,寒流一至,也是风雪交加,凛冽逼人。所以,人们仍然夸它说:“腊月冒寒开,楚梅犹不奈”(宋·梅尧臣),“散火冰雪中,能传岁寒姿”(宋·苏轼),“老叶经寒壮岁华,猩红点点雪中葩”(明·沈周)。然而山茶更能引以为贵的特点是,它的花期甚是漫长,能放廿余天,连开数个月,经冬不衰,历春而盛,令人啧啧称奇。大诗人陆游曾吟道:“东园三日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题为《山茶一树自冬至清明后着花不已》,颇能说明问题。曾巩《山茶花》诗:“山茶花开着未归,春归正值花盛时”,将山茶花跨春而开的特征生动地揭示出来,尤见韵致。至于李笠翁,抓住这一点,更是大作文章:

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清·李渔《闲情偶寄》)

单就花期长短来看,山茶称雄于诸花,所以,李笠翁赞它美艳胜似桃李,品格如同松柏,算得上形象内涵俱佳,秀外慧中了。

二十六、得水能仙天与奇……宋·刘邦直(1)

春节前后,桌案上的水仙清姿绽露,如同凌波仙子。

每至寒冬腊月,人们喜欢从市上买回水仙鳞茎球,置于盆盎中,加些清水,置于窗台、几案之上。只见它萌芽吐翠,春节前后即可观赏到绽开的花朵了。在古代的花历著录中,水仙被列为殿岁花之一,它“前接腊梅,后迎江梅”(《学圃杂疏·花疏》),其时万木萧瑟寂寥,唯松、竹、梅等数物可以为伴,因而被赞为“岁寒友”,是传统的岁朝清供之一。

水仙是石蒜科中的代表花卉。根似蒜头而大,叶似蒜叶而厚,中空的花茎于叶根间抽出,茎头具数花,六裂而色白,中有黄色副冠,状如浅杯,白冠黄心相映成趣,因此水仙在古代又有金盏银台的称呼,不过这是专指水仙中单瓣的一类。此外还有重瓣(古称千叶)的一类,花瓣卷皱,下部淡黄而上部淡白,无杯状副冠,又称玉玲珑。

明文震亨《长物志》说;“水仙,六朝人呼为雅蒜。”按此,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已认识水仙了。然而这话尚未加以证实,姑且存而不论。较为可信的倒是同时代的著作《太平清话》(明陈继儒撰)中的讲法:“宝庆人呼水仙为雅蒜。”宝庆是南宋理宗的年号(1225~1227),宝庆元年朝廷升邵州为宝庆府,辖境相当今湖南邵阳市、新邵、邵东、新化等县,因而又是府名,《太平清话》所指当为后者。这就可以肯定,南宋水仙己有了雅蒜之名,其名出自湖南人之口。《太平清话》的记载是比较符合历史实情的,这里指的是,历史上,湖南与水仙确实有不同寻常的联系。

原来,我国的两湖(湖北湖南)在宋时是水仙的著名产地。宋刘邦直有诗云:“钱塘昔闻水仙庙,荆州今见水仙花。”荆州即禹贡九州之一,汉代起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范围大致包括今湖北湖南两域。此前的黄庭坚,亦在逗留荆州(治所江陵)时,创作了三首水仙花诗,其诗篇篇俱佳,不妨移录如下: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奇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时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王充道送水仙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釄倒,只比寒梅无好枝。(《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