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她看见了她(黄磊)
她看见了她
我与西岭雪只有一两次见面,却似乎一见如故,或许是因为我看了她的书,她看过我的戏吧。所以这次给这本再版的《西望张爱玲》做序的事儿,她一提我就应了,也正好我前些日子刚读完这本书,再就是我也是个张迷。
一个作者能让人们关注他的作品是件不容易的事儿,若还能因其作品让人们关注作者本人就更难了,再若能让人们为之着迷并且将其视为传奇的就该是张爱玲了。
初读张爱玲是在大学时,看着她的文字,读着其中的故事,想着那些个人物,怎么也不相信这是个与我当时年龄差不多的女子写的。那两年张爱玲刚刚进入大家的视线,尤其是校园,历史的种种因素曾让这个充满传奇的女人在人群中消失了,所以我们竟然是在面对一个“新”作家,读着她的“新”作品,这样一来我们与张爱玲似乎也成了同代人,剧中人也变得不遥远了,恍惚间我们会回到曾经的大上海、老香港,我们甚至把剧中人当做了真实的人,把张爱玲想成了剧中人……
于是在资讯不发达的那几年我们想尽办法找到她的照片,看着她的脸竟然觉得那不是她,那只是一个扮演者。又问自己那张爱玲到底应该是什么样?也想不出来,于是渐渐忘了这是个人,张爱玲这三个字也不是个名字了,倒更像是个形容词,可以用来形容很多事,比如让我描述西岭雪,我就会说:她很张爱玲……
西岭雪很张爱玲,所以她着迷于她,在她的作品中就有两本是关于张爱玲的,一本小说,一本传记,两本都是西岭雪穿越时空面对张爱玲的梦呓。文字就不用说了,才情更是了得,但最关键的是她真的见到了她。
我曾经在剧中扮演过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也大概读全了张爱玲的小说,之后各种舞台、影视有关于张爱玲的我也都关注着,当然也包括不同版本的传记。这一本《西望张爱玲》很特别,读时觉得与其说是传记,不如说是一封长信,一封西岭雪写给张爱玲的长信,一封西岭雪替张爱玲写给我们的信……
“西望”两个字我一开始想当然地认为就是地理位置,西岭雪住在西安嘛。读完了觉得与方位无关,“西”该是指她自己吧。
我问过西岭雪笔名之前的真名是什么,她说她忘了。看了些她的穿越题材小说后,想起她说忘了时的神情,心想我们可能都忘却过一些什么,比如名字,比如曾经你是谁。
张爱玲的《色·戒》中有个人物叫黄磊,当初吓了我一跳,如今读过西岭雪的书,心想,也许那真的是我呢。
著名导演、演员:黄磊 。 想看书来
张爱玲传 目录(1)
目录
第一章夜半无人私语时
我在雾里行走,追逐着张爱玲的脚步;我的灵魂行走在天上,行走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我拨开迷雾,从天空俯视那庭院,闻到幽微的花香,听见一个女孩子清泠的读书声。
第二章小荷才露尖尖角
我的灵魂在天空中行走,日夜奔徙,徘徊于张爱玲的两个家——一间在法租界一幢雄伟的西式大厦里,是一层有两套大套房的房子,宽敞明亮;另一间在苏州河边的弄堂里,阴雾迷离——后来我才发现,那不是迷雾,是鸦片的烟。
第三章她不是白雪公主
我的灵魂游荡在时间的永巷里,紧追着张爱玲的脚步,……我想借一盏银灯,将脚下的路照得清楚,然而只是一低头,已经不见了她的踪影,只有隐微的哭声来自隔壁的老房子。
第四章香港的求学岁月
好吧,让我把这一段在香港追逐张爱玲的故事轻轻地说给你听,请你在美女耸肩瓶里插上一枝新采的梅花,或是玫瑰,或是紫罗兰,或是随便什么应季的鲜花,然后选一只白地兰花的小小香薰灯,撮上少少一点沉香屑,少少一点就可以,因为她在香港的时间并不长——
第五章劫后余生录
我的灵魂飞在香港的上空,被炮声惊得阵阵恍惚,好不容易才可以收拢心神。这是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了。炮弹一声接着一声,飞机一架接着一架,炸弹一颗接着一颗,老百姓拖儿挈女地哭号着,躲避着,奔走着,惊叫着:打仗了!真的打仗了!
第六章上海的公寓生活
我的灵魂飞在天上,时而清晰,时而迷茫。幸好有断续的胡琴声为我引路,有“克林克赖”的电车线为我引路,有静安寺的钟声和百乐门的乐曲为我引路,还有那清渺的第一炉香,第二炉香……
第七章海上奇人录
我重新追上张爱玲的脚步,看到她穿着一件鹅黄缎半臂旗袍站在一户人家的门前犹豫。门里透出馥郁的花香,还有一个老人的吟哦声,我不禁微笑,知道她找对了人。
第八章遇到胡兰成
我的灵魂一直地飘上顶楼,看到六零五室门前有个男人在敲门——长衫,礼帽,相貌清癯,身形萧索,彬彬有礼地问:“张爱玲先生在么?”然后自门洞里塞进一张字条去……
那便是胡兰成。
第九章与子相悦
我的灵魂行走在爱情的荆棘路上,孤独地行走着,举步维艰,寻找一条不受伤的捷径。我没有找到,张爱玲也没有找到;我更没有替张爱玲寻到那捷径;我的灵魂在哭泣。
第十章一红倾城
我的灵魂,叹息叹息再叹息——爱玲结婚了,就在爱丁顿公寓她的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