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两句,通判大人并没有再念,因为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屋内陷入一阵短暂的沉默。这沉默的时间很短,可却包含着万千思绪,也包含着万千复杂的情感。
春风吹进门廊,绕过屏风,带来一股杏花的香气。
一枚柳絮跟随着杏花的味道飘洒进来。也不知是柳絮追逐着杏花香,还是杏花的香气附着在了柳絮的身上。
柳絮落在纸面上,堪堪挡住了“杭州”的“杭”字,又在微风中微微颤动着。
“这字……”一时间,知州大人不知该反馈出什么样的情绪。
“我这徒儿也算是无师自通,书法学的是蔡襄的《暑热帖》,只是临习的时间不长,小半个月罢了。书道我是不大懂的,我这徒儿又苦于无师,二位大人也是个中高手,如果有什么看法,还希望能看在老夫的薄面上,不吝赐教才好。”文端先生笑着道。
“小、半个月……”知州大人重复着,嘴角下意识的抽搐了一下。
文端先生嘴里说出来的话,应该不是玩笑。只是,半个月的时间,能够单单从临帖中学习出这样的字迹来?这实在太过匪夷所思了些!更何况,不单单是这书法,还有这诗啊!
这诗看着简单随意,可分明就是举重若轻!这哪里是寻常少年郎能够达到的高度?
他浸淫诗词半辈子,如今能够写出来的东西,也不过是“繁华随雨逝,回琼楼,寂寞影徘徊”之类的句子。这样看似随意的举重若轻,是每个文人都想企及的高度的。
诗词文章、书法丹青,即便是文人豪客,能够通达其中之一已经不易,更何况是这样在诗、书上都有了几分造诣的?
而最让知州大人无法接受的,还是文端先生的那句“临习了半个月左右”。
谁都是从科举考试过来的,谁没有临习过书帖?偶尔手上得到一张名帖并不稀奇,最为关键的是,仅仅用这么短的时间,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这是令人咋舌的,甚至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
知州大人看着楚风,看着这个侍立在一旁、面色淡然的少年郎,心绪浮动飘起,又缓缓的落下。
他看了看旁边的通判大人,又看了看对坐的文端先生,轻笑起来。
“江山代有才人出,看来我们几个都已经老了。”知州大人自嘲笑道。
而旁边,同样侍立的周府事却不免脸色有些绿。他就算是再怎么蠢笨,也毕竟是读书人出身,对于眼前所见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他自然是看的通透的。
这样的书法……竟然比自己还要好上许多的,他周府事若是再敢贸然开口,那就不是挑事,而是嚣张了。
更何况,知州大人的一句话,已经奠定了太多的基调。他一个小小的府吏而已,哪里敢与顶头上司拧着来?
周府事是聪明人,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但人一旦过于聪明了,也免不了要畏畏尾,一方心绪难以抒,堵在胸口不上不下的难受着。
只是事到如今,他还能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