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儒连忙命人找来了纸笔,奋笔疾书起来。
没过几天,一张弹劾朱樉的奏疏就被放到了朱元璋的案头。
朱元璋看着这洋洋洒洒的奏疏,脸瞬间就拉了下来。
很快,朱樉便被召到了养心殿中。
望着朱樉,朱元璋气不打一处来:“樉儿,你究竟把推广土豆当成什么了?”
“这土豆的推广,可是事关大明的国运啊!”
“只有百姓吃饱穿暖,大明才能强盛。”
“早一天完成土豆的推广,百姓就能少饿一天肚子。”
“樉儿,你怎么能这么糊涂,让一些老弱病残来推广土豆呢?”
“这简直就是可笑!”
“照这样下去,要等到猴年马月,百姓们才能吃上土豆?”
朱元璋这次是真的急。
土豆的推广,可是万万耽搁不得啊!
每晚一天种上土豆,就会有更多的百姓饥寒交迫的死去。
朱元璋可不愿意看到自己治下的百姓,再重复元末那般的惨状!
然而朱樉闻言,却是笑了:“父皇,您不用担心。”
“用这些老农,我自然有他的道理。”
“在一年之内,我一定会把土豆推广到整个应天城的郊区。”
“不仅如此,按照我的推广方法,十年之内,土豆就能在大明朝全面铺开。”
“届时大明的每个村落里,都会有人种上土豆!”
这话可把朱元璋惊得不轻。
在朱元璋的盘算里,要是这土豆能在三年内传播到整个应天城,朱元璋就要开心的烧高香了。
要知道这移风易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朱元璋在农村呆过,对此自然是深有体会。
农民们的保守,是刻在骨子里的。
他们不想冒险,也不能冒险。
毕竟一旦失败,不仅仅只是血本无归的问题,怕是一家老小,都要悲惨的饿死。
代价如此之高,敢于冒险的人自然是少之又少。
可是现在朱樉竟然说,要在一年之内把土豆推广到应天城全城?这怎么可能?
看朱元璋疑惑的样子,朱樉也是微微一笑,拍着胸脯保证道:“父皇,儿臣这么做,自然是成竹在胸。”
“要是在一年之内不能把这土豆在应天城内铺开,儿臣甘愿受罚!”
听着朱樉的豪言壮语,朱元璋也是将信将疑。
不过看着朱樉自信满满的样子,朱元璋也不好打消朱樉的积极性,只是又提点了一下朱樉:“樉儿,有自信是好事,但是自信过头了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啊。”
“你要是能在一年之内在应天城之内铺开土豆,朕自然是欣慰。”
“但要是你做不到,朕也只能换人来干这件事情了。”
“毕竟推广土豆一事,可是事关大明的百年国运,半点马虎不得啊。”
朱樉闻言,也是微微一笑:“父皇放心,儿臣一定能把事情办好的!”
于是推广土豆一事,就这样敲定了下来。
而应天城下属的小县城中,一场风暴也正在酝酿。
张三是一个普通的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