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好不容易在小邓子的拍抚下把噎在喉咙里的馒头咽了下去,还没等缓过神儿来,便听到朱元璋的斥问,忙慌张跪到地上,叫着“孙儿见过皇爷爷”。
“你们刚才是在做什么?”朱元璋走进堂内,皱起眉头有些不悦的看着跪在地上的允炆,“你父王丧期未过,你竟在灵堂如此喧哗,成何体统?”
“皇爷爷息怒,孙儿知错了。”朱允炆毕恭毕恭跪在地上,虚弱的声音温和得就像一只受伤的小绵羊,让朱元璋的眉头皱得更深了起来。
“允炆这是怎么了?”再大的怒火,一听到朱允炆虚弱的声音也会消下去。朱元璋赶紧上前两步将孙儿扶起来,上下左右仔仔细细打量一遍,看也不看趴在地上的小邓子一眼,“允炆没事吧?为何这等憔悴?”
“多谢皇爷爷关心,孙儿没事。”朱允炆仰起头,扯出一个像是笑容的表情给朱元璋看,这不看倒好,一看更让朱元璋怒火中烧。
“瞧瞧你,笑比哭还难看,这还叫没事?”朱元璋说着直接给了小邓子一脚,怒道,“准是这帮没用的奴才照顾不周,明儿皇爷爷命人给你换一批。”
“不用了皇爷爷,不关他们的事,小邓子他们照顾得很好了。只是允炆替父亲守丧,多日未曾进食,所以身体才虚了一些。刚才窗外凉风一吹,不知怎么就咳嗽上了,望皇爷爷勿要怪罪这帮奴才。”
允炆一听朱元璋要换人,忙不跌的替小邓子求情,若是换了,怕是再找不到这等尽心的奴才,以后,这宫里就真该是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你就是太过良善。”朱元璋摆摆手,让小邓子起来,自己则走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让允炆站在自己身边,然后才回头去看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太监,“守丧期间,不能进食?有这规矩?”
朱元璋是马上打的天下,小时候家里穷,因为爹妈不想他饿死,于是将他送到寺庙里当和尚,自然没读过什么书。就算是当了皇帝这许多年,对一些礼仪也不是很清楚。
老太监向前站了一步,恭敬回答:“是有这么个典故,说是曾子的父亲死了,曾子为了表示孝心,为父守丧七日,滴水未近,传位佳话,后人就沿用上了。可是依奴才的想法,长孙殿下为太子殿下守丧已经九日,也算是尽了孝道了,总不能就这么不吃不喝的。皇上还是劝劝长孙殿下吧。”
“哼,想必又是黄子澄教你的礼法吧?”朱元璋一瞪眼,“朕看他是读书读迂了,尽孝道跟吃东西怎么能相提并论?”
“不关子澄太傅的事。”朱允炆怕他又要生气,忙帮黄子澄开脱,“是允炆想念父亲,食不下咽,所以才不吃东西的。”
“允炆,皇爷爷知晓你有孝心,可自己的身体也是要多保重的,你父亲若是在世,看到你这样子……”朱元璋一听这话,想起正当壮年竟撒手人寰的长子,不禁老泪纵横,越说越难过,最后竟是长叹一声,“哎……标儿再也见不到咱们为他伤心难过了。”
“皇爷爷……”朱允炆听着这话,两行清泪就这么顺着苍白脸颊滚落了下来。
朱元璋抬手抹了抹湿润的眼角,叹道:“允炆莫要伤心,你父王在九泉之下,得知你有这般孝心,也是会欣慰的。”
朱允炆连声称“是”,可眼泪就是止不住一个劲儿的往下流。
朱元璋失去长子,悲痛难抑,看到孙儿的眼泪,更是心疼不已:“日后这诺大宫殿之中,怕是只有允炆会陪着皇爷爷了……”
第二十三章、奉天风波
朱棣一家子在朱标丧期的第十天才赶回应天,是所有藩王当中回来得最晚的。而且他回到应天,也没有第一时间跟其他藩王一样跑去灵堂哭天抢地,而是带着徐王妃及三个儿子回到自己的府邸,安顿梳洗之后才换了衣服独自进宫。
按照古制,皇家亲眷回京之时,未得宣召,是不能随意进宫的。所以徐王妃以及朱高炽几人只能在王府等待,顺便休息。
朱棣进入皇宫,从午门开始已经有侍卫一声高过一声的传报。
此刻的奉天殿异常的森严安静,朱棣刚踏上白玉石阶,已经感觉到有些不对劲儿,不由得蹙了蹙眉头,不动声色扭头看了一眼身边的老太监。
那老太监也伺候了朱元璋不少日子,表情严肃,目不斜视,自然没有注意到朱棣眼中一闪而逝的疑惑。
走完台阶,老太监尖利的传报声在耳边陡然响起,差点儿撕裂朱棣的耳膜。
如果不是场合不对,他肯定会忍不住掏耳朵。
朱棣听到里面朱元璋一声气势恢宏的“宣”字,才掀了长袍下摆踏进奉天大殿。
左脚刚踏进去,右脚就在后悔自己怎么早不来晚不来,偏偏选了这么个时间来?瞧这跪了一地的兄弟王爷们,再看看他们低垂脑袋,面如菜色,就知道准是这些个家伙刚回应天又不老实把他家老爹给惹火了,不然这大白天的,让他们兄弟在这里集体罚跪算个什么事儿?
虽然想是这么想,但这想法他绝对是不能说出口的,他的脑袋还想多在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