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广州十三行商,他们都是做海贸生意,影响力只在岭南,给多少份额?
比如,晋商一共十六家票号,如此雄厚的财力,他们要多少份额?给少了肯定不行。
那么,徽商呢?盐商们,一样号称富可敌国。而且,两淮盐税,在天下赋税的十分之一。属于国家需要倚重的对象。给多少?
比如,汉王府,天子要钱,皇族不能不要吧?
那再比如,楚王如此声势,很有希望等上太子之位,又是天子的嫡子,要分一份吧?
其中,还有争论的焦点:贾府能否有实力吃下朝廷分配的额度,是否需要排除在外?
…
夕阳中,户部与京中权贵、巨商们的会商结束,各自出来,一辆辆的马车、轿子,在随从们的簇拥下离开。
消息,迅速的在报社编辑们的报道下,于第二天传开。主流评论,这一场很混乱的协商,户部组织的相当不利,陷入争吵不休之中。
20亿银元的份额,即2亿两白银。铸造利润是4千万两银子。巨额的财富啊!谁不动心?
京中的气氛,逐渐的变得微妙起来。
第六百八十八章 银币(三)
夜幕徐徐的降临。京师外城东城的北湖湖面上,水波粼粼,湖鸟在夜色中掠过。环境幽静,迷人。
淡淡的暮色之中,楚王宁瀚,和韩谨一起,在湖畔边散步。随从们落在五米开外,远远的跟着。荆园里的喧闹,隐隐的透过丛林、树枝传来。
时至今日,雍治天子关于两位皇子闭门读书的禁令,早已经变得松懈起来。
晋王、楚王都在堂而皇之的见客。楚王自开春以来,就近乎公开的在荆园活动,开文会。
楚王宁瀚时年22岁,颇为英俊,身姿修长,气质文质彬彬,笑起来令人如沐春风。和其兄长,大他5岁的晋王,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处事风格。
月影映在湖上。两人漫步。韩秀才落后半步。楚王轻叹道:“韩先生,就这样招惹贾环好吗?”
今天云宾楼的消息,已经传回来。很明显,他的派系,正在针对性的打压贾府。就算不是他指使高之令、殷无忌的,贾环一样会把帐算到他头上来。
他的“好兄长”晋王为什么会一败涂地,根本的原因,还是在刘国忠擅自行动。据宫中的消息,此事,晋王只是知情。全部都是刘国忠一手操办。
他并不想犯这样的错误。楚王党的所有决定,都必须要他亲自拍板,才能执行。
他对招惹贾环,心里有点怵!
从政治力量的对比,从博弈的角度来说,他身为天子的嫡子,怵一个丢掉官职的文士,完全不用。但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贾环自出名以来,从来没有失败过!
这如何不让他心生忌惮?
夺嫡大势到如今,他的优势以及非常大了。其一,晋王势力不足。其二,天子在西苑,纵情声色。内有杨皇后,独孤贵人,外有永昌公主进献美女。还能活几年?
顺亲王,商贵人都已经死了。晋王,即便想要永昌公主停止进献都不可能。因为,那是永昌公主固宠的手段。
只要他现在顺势拿下太子之位,可以说,皇位基本就是稳的。在此之时,他的心态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绝对是不想节外生枝。
特别,还是招惹贾环这样的狠人、强人。
韩秀才一身青衫,头戴唐巾,读书人装束,国字脸上浮起笑容,胸有成竹,坦然的道:“殿下,我和殷无忌、高之令都私下里谈过。他们怎么选择,是他们的事。”
楚王没说话,等着韩谨的下文。
两人在湖畔边行走着。韩谨接着道:“殿下,近日贾府的报纸京城日报上连载一篇武侠小说:笑傲江湖。朝廷亦如江湖啊!贾环笑傲江湖,未尝一败!看着挺吓人的。
但是,我想要将贾府从发行银币的名单中排除出去,并非是要和他一较高下。而是,为殿下谋求利益。”
“哦?”
楚王站定,很有兴趣的看着韩秀才。他以为韩秀才和贾环有心结,所以才这么执着的去对付贾环。当日,贾环在天牢中,韩谨去探望贾环,他亦是知道的。
韩谨笑一笑,道:“天子不喜欢贾环。殿下踩贾环几脚,踩的越很,就越可以在天子面前赢的好感。”
楚王微怔。
韩谨再作揖行礼,诚恳的道:“殿下,夺嫡之局,到现在,已经变得逐渐的明朗。而晋王之所以失败,绝对不是因为他得罪了贾环,而是天子忌惮皇子势大。
晋王结党,勾连南南郡王、锦衣卫指挥使,宫中大太监,与宋大学士联盟,简直是自寻死路。
殿下若想要入主东宫,绝不能走这条路。天子不会允许任何一个皇子势力膨胀。避免出现当日的夺位之变。殿下要做的,其实是刷天子的好感。
而于臣子而言,不是接纳他们,而是要养望,通过大周日报,对外发声,发表政治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