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历史中的转折 > 第16部分(第2页)

第16部分(第2页)

西域展雄风,唯我左大将军(4)

值得一提的是,平定新疆阿古柏之乱的刘锦棠所率湘军,大都是生长于鱼米之乡的湖湘子弟,这些年轻人在西域风沙漫天、戈壁千里的战场上一展雄风,为保住祖国宝贵的疆土而披坚执锐、义无反顾,很多人甚至捐躯疆场,正如古诗所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虎口夺食,伊犁谈判曲与折(1)

明代时,伊犁成为蒙古准噶尔部的游牧地。清朝初期,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发动叛乱,后来被康熙帝平定,伊犁地区再次牢牢地控制在大清帝国的手中。

1762年,乾隆帝下旨设置伊犁将军府,号令天山南北。随后,一座新城拔地而起,乾隆帝赐名“惠远”城,作为伊犁将军的驻地。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惠远一直是全疆的政治、军事乃至文化中心。只是在后来沙俄入侵时,原惠远城被夷为平地,现存的惠远故城钟鼓楼也是1883年在原址7公里外按老城的模式重建的。

在修建惠远城的时候,伊犁河北岸又陆续修建拱宸、绥定、宁远、瞻德等八座卫星城,这些卫星城与惠远一起合称为“伊犁九城”,以拱卫帝国的西北边疆。伊犁将军府和伊犁九城的建立,与东部的乌里雅苏台将军府一起,形成了中国西北部的完整防线,是遏制沙俄东侵的最前沿。

1842年,遭革职的林则徐被发配到惠远城。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水利专家,林则徐在当地开凿了一条河渠,引入奔腾的喀什河水,穿越了今天的伊宁县、伊宁市、霍城县,全长约一百多公里,河北岸一百五十多万亩农田由此得到滋润,并成为当时新疆最大的产粮区。为纪念林则徐的功绩,后人也常把这条渠称为“林公渠”。

伊犁九城对保卫我国西北部的主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物换星移,时光流逝,不经意间,这九城大多已在近代岁月的销蚀中,逐渐退却了昔日的辉煌。九城中最东部的宁远城,如今已经更名为伊宁,由此发展出一座新的中心城市,并已成为现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九城中唯一保留了原名的古城是曾经风光无限的惠远,如今正以其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每天都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来此寻访。

我们的祖先创业艰难,寸土寸金,得之不易。但在1871年,伊犁这样一片美丽的土地,却被一个叫做沙俄的强盗趁火打劫,强行占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在解决了外贼阿古柏的侵略之后,收回伊犁主权的问题也开始提上日程。1878年,清廷任命吏部侍郎崇厚为出使俄国头等钦差大臣,赴沙俄彼得堡谈判收复伊犁事宜。

崇厚出身满洲贵族,本是八旗镶黄旗人,曾任三口通商大臣并署理直隶总督。1871年天津发生教案后,崇厚被清廷派赴法国“谢罪”,是清廷里极少数出过洋的人。

伊犁草原

不过,据当时的出使英国大臣侍郎郭嵩焘(相当于驻英大使)说,他曾在巴黎和前往俄国的崇厚见过一次,问起崇厚对西洋各国的印象,崇厚啧啧叹道,洋鬼子的船坚炮利,兵力强大,实在可畏。郭嵩焘问他有无伊犁谈判的具体机宜,崇厚光扯些“伊犁重地,岂能不收回”之类大话,看起来信心满满,完全不在话下。郭嵩焘心想伊犁如此大事,崇厚竟把问题想得这么简单,对外交又如此蒙昧,恐怕要坏事。

果不其然,崇厚抵达彼得堡后,俄国人假意好生招待,以试探他的底细,后来发现此人在外交事务上根本就是个大笨伯,对俄国人的险恶用心懵懂无知,完全被俄国人牵着鼻子走。崇厚在彼得堡好吃好喝了大半年,最后在沙俄胁迫和欺骗下,擅自与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十八条(另有《瑗珲专条》、《兵费及恤款专条》、《陆路通商章程》十七条)。

崇厚所签的《里瓦几亚条约》,名义上把伊犁归还中国,但需要赔偿“代收代守”伊犁兵费及恤款500万卢布(合银280万两),而伊犁西境霍尔果斯河以西、伊犁南境特克斯河流域以及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地区斋桑湖以东本属于中国的土地,统统划归了俄属。如此一来,伊犁实际上已成“弹丸孤注,控守弥难”的残破孤城。这样一个孤城,却还要花近三百万两白银来赎回,岂不荒唐?!

另外,《里瓦几亚条约》还规定:俄商在蒙古、新疆的贸易免税;通商路线增开三条;由陆路运入天津、汉口的俄国货物,进口税则较海路运入者减低三分之一;俄商在嘉峪关、乌鲁木齐、哈密、吐鲁番、古城、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七处增设领事。

txt小说上传分享

虎口夺食,伊犁谈判曲与折(2)

据说崇厚为了急于回国处理家事,在总理衙门已经电令不准签字的情况下,居然回电说该条约已经缔结,并于1879年10月2日擅自在条约上签字,随后又未经奉旨就擅自回国。

条约送回国内后,舆论大哗,国人皆曰崇厚可杀。清政府也觉得此约“流弊甚大”,拒绝批准,并将崇厚革职拿问,要处以死刑。正好当时左宗棠刚刚平定新疆阿古柏之乱,大臣们纷纷主张对沙俄采取强硬措施。

沙俄听到清政府拒绝批准条约的消息后,在我国东北和西北边境集结了大量兵力,并派遣舰队在中国海面示威,以发动战争相威胁,进行外交恫吓,妄图逼迫中国就范。

当时出使英国的郭嵩焘已经回国,他上书朝廷指出:现在的麻烦,是崇厚在懵然无知的情况下,已经签订了条约,如果我朝先允后翻,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冲突。对于朝中主战的意见,郭嵩焘认为不到非不得已,不应轻言开战。沙俄不是阿古柏,一旦战事爆发,费财费力,旷日持久,恐难预料。何况,以目前大清帝国的实力,未必能和沙俄抗衡,一旦战败,恐怕要丧失更多的领土,倒不如先用外交手段,酌情而定。

历史证明,郭嵩焘的意见是明智的,十多年后,大清帝国连日本都搞不过,如果此时真和老毛子干的话,结果会怎么样,还真不好说。后来清廷便在郭嵩焘的建议下,改派当时已经出使英法的曾纪泽前往俄国,负责伊犁改约谈判事宜。

曾纪泽,字劼刚,曾国藩的长子,世袭一等侯,少负俊才,在京城常与在华西方传教士和外交官交游,喜好洋务,是晚清相当出色的外交官。1878年,曾纪泽派充出使英国及法国大臣,在英办理订造船炮事宜(为北洋舰队订造“致远”和“靖远”两舰)。受命后,曾纪泽又兼任了出使俄国大臣,前往圣彼得堡谈判改订条约。

出发前,曾纪泽认为,“伊犁一案,大端有三:曰分界,曰通商,曰偿款。筹办之法,亦有三:曰战,曰守,曰和”。按照西洋定约之例,分界是常守不渝的,而通商则可以随时修改,再者,俄国人声称自己是“代守伊犁”,因此,曾纪泽定下的战略是:在边界问题上寸步不让,在贸易问题上讨价还价,在赔款问题上可以商量。

曾纪泽到达俄国的时候,俄国已经派遣使臣布策前来催促条约签字。曾纪泽得知后便要求俄国外交部令布策折回,对伊犁问题重新谈判。在曾纪泽的坚持下,俄国代理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