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梁城·魏庭)
齐国发兵救韩,统帅田忌,主将田朌、副将田婴,军师孙膑;兵力号称十五万,据悉齐国大军已越过齐境直扑大梁而来。
庞涓等待的这天终于到来,然季梁、惠施等正请求魏王罢兵韩国,与齐求和,东西相王。
季梁道“大王,魏韩南梁之战,已逾半年。府库银钱、粮草损耗不少。未若乘机罢兵,与民休息。”,“此战韩国已精疲力竭,也算达到教训韩国的目的。”惠施道“之前与大王约定的,若齐出兵,立即休战言和。”。
魏王道“大将军意下如何?”,庞涓道“与韩罢兵倒也不输颜面。此番齐来势汹汹,似乎要打击我王称王势头,若未正面交锋就向齐示弱认输,如同闻风丧胆,徒长齐国士气,而齐却未必能与魏东西相王,说不定还要逼迫我王去掉王号。
如此赵、秦、楚等大国又当如何看待我王?连卫、宋、鲁等小国以后也会轻视于我,笑我大魏称王如同儿戏。望我王三思。”。
惠施道“大将军,齐之国力本就稍强于魏,况魏与韩大战已消耗不少,若还要与齐继续鏖战,国库即将一空!齐就是想于此时与魏大战,削弱大魏!”,“齐、魏其实不差上下,但齐之武力弱于大魏。我在大梁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待齐军一到,便迎头痛击,谁削谁还不一定呢!”。
“大将军只想一雪前耻,扬己威名,却置大魏安危而不顾,是何道理?谨慎用兵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之策!孙子有云:‘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
“惠相,兵法不是拿来断章取义地说教,而是掌握其精髓的灵活运用。对于象齐国这样善于使奸耍滑的对手,就是要在正面战场上一决高下,才能使其服气,达到削弱对方的目的。庞涓若无七成把握,也不言兵,怎会置大魏安危而不顾?”。
“大将军有七成把握?那孙膑可是奸诈得很。如今寡人只能给你十万兵力,大将军能胜齐十五万?”,“齐号称十五万,实际最多十万。君上给庞涓十万精兵,已足足有余!”。
季梁道“就算大将军能胜齐,若此时秦、楚偷袭于我,又当如何?”。未等庞涓回答,公子昂道“南梁之战,秦、楚皆未援韩,秦魏盟约应是可信的。”。
太子申道“王叔说得有理,若秦乘火打劫,以后谁还会与秦盟约?当初卫鞅使魏,上大夫不是也称赞卫鞅才貌双全吗?”,“才貌与诚信不是…”,庞涓打断道“上大夫提醒的是,庞涓自会留一只精兵防秦,让孙何将军防楚,如此应无大碍。”。
“惠相、上大夫,既是称王,当有王者风范,大将军言之有理,不开战就示弱,如何服众?寡人答应你俩,若大将军兵事一战不利,就马上罢兵和谈,绝不如同韩武那般不顾国计民生,顽抗到底,如何?”,“大王…”,
“惠相不必再言。大将军听令:立即与韩罢兵,传令穰疵将军不日班师回大梁,所部听大将军调遣;另太子申为统帅,庞涓为上将军,上将军负责总领战事,全力以赴准备迎战齐军!”,“诺!”。
(齐·中军大帐)
统帅田忌与军师孙膑正在观看行军地图。田忌道“斥候来报,魏已从韩撤军。此次魏不受秦、楚、赵、韩的牵制,于家门口与我正面交锋,而我大军长途奔袭,庞涓却在大梁严阵以待,前军的第一场硬仗恐难有胜算。”。
孙膑点头道“大将军所言不错,第一仗很难打。”,“若不能一鼓作气,接下来的仗就越发难打了。君上不太知兵,驺忌等窜掇君上,让我们直接攻击大梁,以打击魏王称王气焰。明知驺忌不怀好意,将我等往火坑里推,军师如何要答应君上选择进攻大梁城呢?”。
孙膑轻捻胡须“大将军若是不安,为何当时不反对呢?”,“既然军师欣然应允,田忌便知军师定有良谋在胸。如今行军数日,也不见军师坦诚相告,忌才有所不安。”。
孙膑笑道“大将军与相国不和尽人皆知。然在国家大事上,若与相国争执,君上会觉得大将军不识大体。孙膑一口应允一是不想大将军受君上误解;二是怕相国在粮草后备补给上动手脚。何不将计就计,我们就往火坑边走上一遭,至于跳与不跳就不是相国能说了算的了。”。
孙膑说完向田忌耳语一番。田忌笑道“军师果然好计策!可为何不早告知我等?”,孙膑道“‘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此计知晓之人越少越好,做得逼真才能瞒天过海。
况庞涓、驺忌都是极为精明之人,要想骗过他们,需得敏于事而慎于言。”…
眼前的孙膑,脸庞早已褪去年轻时的青涩感,较之几年前面部的线条愈加硬朗,可眼睛依然清澈,目光敏锐、细致。加上沉稳的举止、安之若素的态度,总给身边之人一种不可言喻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