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宋词鉴赏辞典 百度 > 第107部分(第1页)

第107部分(第1页)

本词副标题为“荷花”,上片先写荷花,再写人。首三句描绘荷花、荷叶,以红妆、翠盖来形容它们,以“拥”字衬托荷花之艳丽,以“翻”字刻画风吹荷叶的状态。时当盛夏,放眼眺望,但见水面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这里用一“暗”字说明其投影荫蔽了水边之地。

“波面”两句,以澄霞比喻荷花,陈与义《虞美人》词小序中描写荷花云:“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伊人亦结伴登上小舟,泛游于荷花中。采香,见范成大《吴郡志》卷八:“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这里就指采摘荷花。

“有人”四句,写饮酒游乐。欧阳修有《渔家傲》一首,是用民歌方式渲染出欢乐的情调,可以作为对比:“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写民间少女以荷叶当酒盏,欢饮至脸庞和荷花一样,醉眠于船中而不知船已搁浅。在本词则仅以“水溅红裙”和“晚醉”来概括这游乐的场面,他们在舟中泼水相戏,溅湿了色如荷花的红裙,欢饮至于都有了醉意。不知不觉,已是夜幕降临,月儿初上,风清露凉,欢乐已随白昼消逝,分别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下片连接上文写分别以后,思念同舟赏荷的伊人。“两凝伫”,点出双方黯然难舍之情。伊人去后,唯余寂聊忧闷,耳中不闻遏云歌声,“娇姿”是指怀想中伊人默默无语的姿容,同时也关连到眼前“欲敛娇红向人语”的荷花。

“魂梦”两句,写西风乍起,想伊人别情无限,魂牵梦萦,心中良苦。这里亦暗指荷花红,莲心苦,“朝来又觉西风起。”“莲子与人长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欧阳修《渔家傲》)

结末四句。以“遥想”两字,设想伊人此时亦正为相思所苦,她漫步水滨,双眉微蹙,宛如凌波仙子,纵然相隔云山万叠,自己亦能领会她的柔情。但她那优雅的仪态和轻盈的步履,犹如四周嫣然摇动的荷花,“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姜夔《念奴娇》)两者如今都无由得见,这种清幽的境界,亦只好让水际沙边的鸥鹭去领略了。(潘君昭)

烛影摇红

高观国

别浦潮平,远村帆落烟江冷。征鸿相唤著行飞,不耐霜风紧。雪意垂垂未定。正惨惨、云横疏影。酒醒情绪,日晚登临,凄凉谁问。行乐京华,软红不断香尘喷。试将心事卜归期,终是无凭准。寥落年华将尽,误玉人高楼凝恨。第一休负,西子湖边、江梅春信。

本词是作者岁晚客中登临之作。岁云暮矣,作客他乡,愁绪万端,无法排遣,只有借酒浇愁,酒醒以后,百无聊赖,又想登高望远以抒忧思。首六句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与所感。放眼眺望,但见江水涨至与岸相平,这通常是船只开行的时候。远处几家村庄隐约可见,江面上归舟落帆,冷雾凄迷。此刻耳际又听到鸿雁鸣声,似乎在呼唤同伴要顶住凄紧的霜风,保持原来的行列,不要掉队散失,成为“雪中啄草冰上宿,翅冷腾空飞动迟”(白居易《旅雁》)的孤雁。天际云层重叠,云影交映,是个“昏昏雪意云垂野”(苏轼《蝶恋花》)的欲雪天气,使人格外感到孤独凄凉。

“酒醒”三句,进一层点出酒醒登临后处处牵动愁肠。别浦潮平,使他忆及当年与伊人相别南浦,登舟远行的情景,“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林逋《相思令》)那种依依难舍之情,至今难以忘却。而雁群相呼,又使他自伤在人生途中犹如一只失群的孤雁,“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朱敦儒《卜算子》)“谁问”两字,道出自己无处倾吐如同孤雁一般的遭遇,由此过渡到下片对往事的回忆。

下片“行乐”两句,追想在京师临安的乐事,“软红”名,可借刘辰翁词中语说明之:“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宝鼎现》)软红、香尘,都是形容临安的繁华。

“试将”四句,是说思归之心甚切,几次占卜归期,总是没有个准信。如今一年即将逝去,预计的归期又将落空,使伊人含恨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以致陷入深深的苦思之中。

结末又转入回忆。念及当年早春临别之前,携手同游西湖之畔,千树梅花,玉雪照映。两人情深意长,约定后会之期,伊人叮咛再三,不可延误归期,免使好事多磨。词意系从姜夔《长亭怨慢》脱胎而来,“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如今前约难践,他乡之客的万缕愁思,也是无法剪断的了。(潘君昭)

玲珑四犯

高观国

水外轻阴,做弄得飞云,吹断晴絮。驻马桥西,还系旧时芳树。不见翠陌寻春,漫问著、小桃无语。恨燕莺,不识闲情,却隔乱红飞去。少年曾失春风意,到如今、怨恨难诉。魂惊冉冉江南远,烟草愁如许。此意待写翠笺,奈断肠、都无新句。问甚时、舞凤歌鸾,花里再看仙侣。

对高观国的词,张炎《词源序》说:“秦少游、高竹屋、姜白石、史邦卿、吴梦窗,此数家格调不侔,句法挺异,俱能特立清新之意,删削靡曼之词,自成一家,各名于世。”陈造《竹屋痴语序》更说高观国“与史邦卿皆秦周之词,所作要是不经人道语,其妙处少游、美成,若唐诸公亦未及也。”其实,高观国的词虽然比较自然一些,也不象姜白石那样用力使事,但他还是喜欢琢句炼字的,可以说他的词不管从内容到艺术都不如史达祖、吴文英,更不能和秦少游、姜白石相提并论。张炎的评论不完善,陈造的说法更不足信。倒是汪森《词综序》说的:“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比较符合客观实际,比较可信些。

《玲珑四犯》又名《夜来花》,始见于周邦彦《片玉词》,属“大石调”,全词九十九字。姜白石的自度曲《玲珑四犯》虽然全词也是九十九字,但属于“双调”,与周词句读迥别。史达祖、高观国、周密的《玲珑四犯》均为一百零一字,不知属于何调,句读和周、姜词都不相同。

这首词是写暮春时节,晴天白昼,游故地怀故人,词的上片开头三句是写景,晴天飞云、水边轻阴,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个美好的境界。“做弄得”是渐渐使得的意思。下面接着写人:词人在这美好境界的桥西停下了马,并且把马系在他过去也曾经系过马的树上。“旧时”两字告诉我们,这是故地重游了。在故地见到昔日的芳树还活着,还是那样翠绿,但是,昔日“翠陌寻春”的人不见了,而且眼前周围也没有人,只好漫问树梢小桃故人消息。小桃自然无语。真是风景依旧,人事全非,怎能不使人伤情呢?而可恨的燕莺,不了解词人的痛苦,更不抚慰词人的痛苦,却隔如雨乱红飞去。下片开头四句写感慨,好象是另笔,实际仍然是上片的“闲情”的发挥,并没有断了词意。“春风意”来自苏轼《梅花》诗:“何人会得春风意,怕见黄昏雨细时。”接着两句,进一步写怨恨、写愁。前面只是说“怨恨”难于诉说,只是说“愁如许”,而此处则是到了“断肠”的地步了,到了要写“此意”“都无新句”的地步了,可见其怨恨之深,愁之深。最后两句以何时再见故人──仙侣作结,点明了题意。对于词的结句,历来是受到词家重视的,张炎就曾说过:“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高观国词中固然有结句好的,如《齐天乐》的“送绝征鸿,楚峰烟数重。”但是,一般说来,他的词的结句《霜天晓角》的:“欲访莫愁何处?旗亭在画桥侧。”《杏花天》的:“小桃也自知人恨,满面羞红难问。”《卜算子》的:“十二雕窗六曲屏,题遍伤春句。”等等都和这首《玲珑四犯》的结句一样,没有不尽之意,相反地,使人有说尽之感。这是这首词的一个缺点。(马兴荣)

朝中措

魏了翁

次韵同官约瞻叔兄(□□)及杨仲博(约)赏郡圃牡丹并遣酒代劝

玳筵绮席绣芙蓉。客意乐融融。吟罢风头摆翠,醉馀日脚沉红。简书绊我,赏心无托,笑口难逢。梦草闲眠暮雨,落花独倚春风。

这是魏了翁在一次赏牡丹的筵席上的“次韵”(即“和韵”)之作,用以劝酒。上片首句写筵席的丰盛而精美,“玳”、“绮”、“绣芙蓉”皆席面装饰,高妙华贵,用以形容筵席的至盛至精。设此筵席,意在赏郡圃中的牡丹(称“郡圃”,当是任知州时事)。对华筵而赏名花,在座诸公──词题交代,在座者有魏了翁及其“同官”瞻叔兄、杨约字仲博等,自然是其乐融融,故词次句云“客意乐融融”。“吟罢”两句,缘“乐融融”意脉,进一步写宾客筵宴之乐。“摆翠”、“沉红”,前写牡丹叶在清风中摇摆,翠绿欲滴,后写牡丹花在斜阳映照下甜润腓红。“沉红”,既是写花,又是写“日脚”西沉,落霞夕照,从而表现筵宴时间较长,与“醉馀”、“吟罢”相应。这两句在表达感情方面,也能给人以由明快而至深沉的层次感。“沉红”一句,为下片的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调。这种对花设筵,陶情怡性,本是旧时士大夫的常事,诗词中多有表现,在魏了翁的词中也多有其例,所以这题材无特别突出之处。这首词比较突出、饶有个性之处,在于下片的抒怀。下片一反上片华筵美景其乐融融的情调,以特出之笔,抒写作者自己身沉宦海、欲归不能的厌倦心情。魏了翁先后多次出知州府,曾连续十七年不在朝;知汉州(州治在雒县,今四川广汉)“号为繁剧”,知眉州(今四川眉山)又“号难治”,知泸州(今属四川)则原本“武备不修,城郭不治”;晚年又出知绍兴府、福州,皆兼本路安抚使。公事繁剧,极费心力。故下片开头就说“简书绊我”。“简书”即公牍。“绊我”二字,已表现了作者对“简书”的厌倦和欲脱不能的烦闷。在这种心情的重压下,作者即使在这种对华筵赏名花“客意乐融融”的场合下,仍然是“赏心无托,笑口难逢。”那么,作者追求的是什么呢?词的结句,卒章见志,回答了这个问题:“梦草闲眠暮雨,落花独倚春风。”像“梦草”那样闲眠于暮雨里,像落花那样独倚于春风之中。“梦草”,是神话中的一种草,《洞冥记》说这种草似蒲,红色,昼缩入于地,一名“怀梦”。这里作者取用“梦草”“落花”,物象衰飒,取意消沉,词境苍凉,寓有自己的身世之感。魏了翁的仕途是坎坷的。在他出仕期间,前有韩侂胄擅权,继有史弥远专政,“国家权臣相继,内擅国柄,外变风俗,纲常沦斁,法度堕弛,贪浊在位,举事弊蠹不可涤濯”(风《宋史·魏了翁传》);而他又是一个敢于揭露时弊,欲以理学治国的人。所以屡受排斥,以致积忧成疾,数次上疏要求引退,可又偏偏得不到批准。这就造成了他的苦闷。他的这种苦闷,在这首词中得到了真实地表现。

魏了翁的词,数量不少(今存一百八十余首),可惜大多数是寿词,歌功捧场,言不由衷,象这样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之作,在魏词中虽也有一些,但不是太多,因而它就显得可贵。且这首词的风格也比较清旷。上下片的结句,都是很美的对句,不仅属对工整,而且意境颇佳,色调错杂,写景如画,清疏之中不乏浑厚苍凉之气;作者的思想感情虽寓于景中,却又掬之可出,读之无晦涩之感。魏了翁是颇能借景抒情的,除本词外,他如“望秦云苍憺,蜀山渺漭,楚泽平漪。……独立苍茫外,数遍群飞”(《八声甘州》),“吟须撚断,寒炉拨尽,雁字天边”(《朝中措》)等,都是典型例句。(邱鸣皋)

清平乐

李从周

美人娇小。镜里容颜好。秀色侵人春帐晓。郎去几时重到?叮咛记取儿家:碧云隐映红霞;直下小桥流水,门前一树桃花。

词是伴随歌筵诞生的诗体,所以写青楼妓情的作品也特别多。李从周这首词写的也是妓女别情,但他写得与众不同,写出了“这一个”。词中人的音容宛然如在,令人耳目一新。

这位美丽的女主人公值得注意的是她的“娇小”。“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李白),唯其娇小,虽然情窦初开,却绝不给人以狂荡之感。又因其娇小,故不甚识得愁的滋味。(年纪稍长,则不免有不胜风尘之感。)所以,她一方面是很自爱的,一方面又是惹人爱的。“镜里容颜好”的“镜里”二字之妙,就妙在它写出了一种风流自赏的情态。而“秀色侵人”四字则写出旁观者(她的情郎)为之陶醉,不能自持的情态。这就从人我两个角度,具体烘托出这个蓓蕾初放的小女子的娇美。为以下写儿女临歧的依恋之情作了铺垫。

情郎的痴迷,在第三句已有简略交代。词中着重要写的却是这位娇小美人的痴情。“郎去几时重到?”一句,见得对情人的依依难舍:尚未分手,已问后期。根据常情,那男子的回答未必能告诉准确日期,彼此很可能从此劳燕分飞。但女主人公的态度却是很认真的。下片写其临别叮咛,颇富情味。她要求对方牢记自己的住址,同时把这里描绘得那么美好,那么富于吸引力,“碧云”、“红霞”、“流水”、“桃花”,俨然仙境,言外却是一片留客的痴情。真使人欲发“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元稹)之问了。“门前一树桃花”,则能使人联想到唐诗人面桃花的著名爱情故事。凡此都加深加厚了词意。还有一层可玩味处:所谓碧云红霞,皆瞬息可变之景;莫说此郎一去不必重到,即便果然再至,怕也会有“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王维)的迷惘呢。由此,读者又感到那女子的天真。

全词就通过几句描述,几句对话,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娇小、痴情、天真可爱的女性形象。词的前三句叙写为一层;第四句与下片均为致词,是第二层。这种结构,也显得活泼,不脱俗套。在这点上,作者显然吸取了民间词的某些优长。(周啸天)

江城子

卢祖皋

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江城子》是作者在临安时写的一首伤春怨别,感叹飘零的作品。

晏几道在《临江仙》的开头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是以“帘幕低垂”的阴暗景色来衬托“去年春恨却来时”的阴暗心情的。卢祖皋这首《江城子》的开头写“画楼帘幕卷新晴”,则是以“新晴”的明朗景色来反衬他“日日唤愁生”的沉闷心绪。“新晴”中的“新”字,把雨过天青,空气清鲜,阳光洒照的光明景色突现出来了,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