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放在如何削弱城外各方势力上来。”
李式有些不解地问贾诩:“文和先生,小子有一事不明。吕奉先手下充其量不过两三万兵马,就算他威逼朝堂大臣最终获得高位,也不过是虚位,他又如何能够威胁到父亲和其他几方势力呢?”
“如果吕布控制了朝堂,他可以裹挟朝中大臣和皇帝还都洛阳,而一旦皇帝离开了长安,这关中之地便没有了可以调停各方的朝廷,到时候各路诸侯都有了动手的理由和借口,关中各路诸侯该将何去何从?”贾诩阴测测地说道。
“这还是最简单的推测。若是吕布故意让朝廷抛出来一个三公或者九卿的高位,又或者抛出来一个司隶校尉的位置,试问到时候是由征北将军来接任,还是该有征西将军或者镇北将军来接任呢?”
贾诩口中所言征北将军,正是李傕的封号,而征西将军则是郭汜的封号,镇北将军则是张济的封号。关中附近目前最大的三股军阀便是李傕、郭汜和张济,另外还有樊稠和王方两个分别从属于李傕和郭汜的小军阀。
李傕的头脑一向够用,他听出了贾诩对于“二桃杀三士”的担忧,沉声说道:“三姓子何德何能,竟然能占据前将军这样的高位!若是再被他往上爬,我们这些人又该何去何从?今日召集你们前来,就是要提醒你们抓紧时间准备,随时做好入主长安的准备,明白了吗?”
“属弟明白!”
“孩儿明白!”
类似的布置,在郭汜的地盘上、在张济的地盘上也相继发生。几路大佬都死死盯着长安城,他们既要防止皇帝被转移到别处,还要防止临近的势力抢先控制了长安,各种算计真是令人眼花缭乱。
王允府中,挂满的缟素尚未来得及摘去,大剑师王越在王允去世之后并没有离去,而是继续留在府中保护王家的后人。
“师尊,洛阳方向刚刚传来消息,北面请我们出手,刺探吕府、京兆尹府和钟府的动静,报酬是在冀州和徐州开办燕山武馆。”
一名年轻的死士悄悄向王越如是报告。
“嗯,为师知晓了。”
数日之后,到了朝会的时候,吕布全身披挂整齐,在四百陷阵死士的护卫之下,杀气腾腾地向着未央宫方向而来。(未完待续。。)
第三九四章 各说各话
西都长安城里有三座巨大的宫殿,分别是长乐宫、未央宫和建章宫,合称“汉三宫”。
长乐宫在长安城的东南部,总体的布局近正方形,周围筑有宫墙,宫垣东西长七里,南北宽五里,相当于长安城的六分之一。 因其位于未央宫东,又称“东宫”。高祖刘邦死后,皇帝移住未央宫。长乐宫于是专供太后居住,意为“长久快乐”,遂得名。长乐宫曾是西汉的政治中心,为高祖刘邦处理政务的地方,到了东汉之后便渐渐荒废。
未央宫在长安城的西南部,总体布局呈长方形,四面筑有围墙,约占全城总面积的七分之一,较长乐宫稍小,但建筑本身的壮丽宏伟则超过了长乐宫许多。未央宫在长乐宫之西,因此被称作“西宫”。未央宫是皇帝朝会的地方,始建于高祖七年,自高祖九年迁朝于此,此后一直是西汉王朝的政治统治中心。
当初董卓掳少帝西迁长安之后,便将小皇帝安置在未央宫中,董卓死后,皇帝与大臣议事便在这里,一直未曾变过。
这天又逢早朝,城内公卿大臣按时来到前殿之上,按班次跪坐在堂内。
皇帝刘协就像一座泥塑木胎,双眼无神地坐在皇帝宝座上,也不去看殿内那些大臣的脸色,思绪不知飞到了何处。
正在众人恹恹欲睡之时,站班太监从外面高声传报:“启禀圣上,前将军吕布在殿外求见!”
“传前将军觐见。”刘协一脸木然地开口。
不多时,吕布腰悬长剑昂首阔步地走了进来。
“大胆吕奉先,怎可挂剑面圣!”黄门郎钟繇厉声斥责吕布。
吕布一脸嘲讽地看着钟繇,冷冷说道:“当初董卓不仅挂剑上殿,还夜宿后宫,更是当堂斩杀大臣,那个时候怎么不见有人出来说话?吕某身负长安安危。随时要护卫圣驾,若是手中没有兵器,如何与人搏斗厮杀?”
钟繇被吕布的目光逼视着不敢再多说,反正他已经尽到了训斥之责,如果连坐在龙椅的皇帝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他又何必再强出头呢?
“前将军今日觐见,有何事奏报?”刘协依然木着脸,似乎根本感觉不到堂下所站之人身上散发出来的浓烈杀气。
说起来,刘协也是足够倒霉,从孩童时候便亲眼看着自己的哥哥被毒酒毒死。看着董卓当自己的面杀人,看着董卓夜宿在后宫之中,将先帝那些妃嫔们挨个睡了一遍。当死亡的威胁成了家常便饭之后,再重的杀气也惊吓不到这个少年皇帝,因为他已经变得完全麻木,就算活着,也跟死了没什么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