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细看两只立下大功的巨形铁臂,是从两座木塔中伸出,木塔比城墙最高处还要略高一些,每座木塔里各有两个人在进行操作。之前,两座木塔和铁臂都被一层破布遮盖,所以师父没有特别注意到它们。
士卒们取完战利品,纷纷围到两座木塔下,“嗬!嗬!嗬!……”地欢呼不止。
师父茫然地看着木塔和铁臂,问:“风儿,这是什么怪物?竟有如此神力?”
刘若风笑答:“师父,这不是怪物,而是一套机械装置,是弟子根据别人的记载仿制的。它的发明者叫阿基米德。”
师父一听,挥手叫道:“基米?真了不起!基米!”
师父这么一叫,其他士卒都跟着振臂高呼:“基米!基米!基米!……”
此后,“基米”就成了罗陵城的人们对这种机械装置的称谓,真让刘若风啼笑皆非。
师父令部分士卒将匈奴人的尸体运到小河对岸掩埋,死马运回城中犒劳三军,活马则养起来;己方死、伤的人员全部运到城中心,供家属认领或交两位神医医治。
士卒来报,攻西城的匈奴步兵也退走了。
这一战的胜利,让罗陵城声名大振。附近州县一些人举家来投,城中人口迅速增加,却也给住房、粮食带来沉重压力,绝大多数人只能住在临时搭的草棚里。
师父师娘一面派人加高、加固城墙,一面规划房屋建设。按照师父师娘的设想,要沿城周留出一条环城大道,再修筑十字形的两条大道连接东西、南北城门,方便守城队伍的调动;两条十字大道把整座城划分为四个城区,每个城区内都计划修建两横两纵的“井”字街道。房屋统一建造,按居住人口分为不同的户型,无偿分给各家各户。所需材料,一是从城内城外倒塌的房屋中挑选还能使用的材料,二是派人到东边山中采划木材、石材。男人们白天出城种地、划木,晚上还要抢修房屋;女人们烧水、做饭、照顾老幼,或者随华神医外出采药。
刘若风看出,师父师娘的做法秉承了其先辈聚义造反时那种朴实的均富思想,他很想看看这种制度能否生存长久,所以积极地予以协助。另外,刘若风加紧督造连弩和“基米”,又将“基米”的木塔全都裹上铜皮,使它能抵御火攻。
到八月底,刘若风在西门、北门分别建起一套“基米”装置,四道城门的守卒各配备上十副连弩。
第四十五章 贵妇
九月、七日,师父师娘找来刘若风议事。
师娘:“风儿,现在城里粮食存量不多,省着吃,恐怕也不够一个月了。这一季作物收获、晾晒出来,至少还有一个多月,城里人口却在不断增加,不接受新来的人吧,又于心不忍。所以,想让你想想办法。”
师父补充:“风儿,你知道吗?初步查点,城里人口已近五千,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即使这一季作物收获后,恐怕也支持不到来年哪。如果你没有办法弄到粮食,那就只能用老法子,组织人马,出外抢劫。”
刘若风知道,师父的话虽然不太中听,说的却是实情。他慨然道:“师父师娘,弟子曾有承诺,要帮罗陵的灾民寻求外界的援助,弟子不会推辞!弟子即刻就可动身。弟子走后,师父师娘要保重身体,注意安全,收割粮食的季节,正是匈奴人到处抢掠的时候,要将侦察游哨放得远一些,早发现、早准备。”
“好,我们知道。要不要派几个人协助你?”
“不用。弟子一人,行事方便些。”
师娘:“风儿,我们想念芸儿,还有小孙孙一凡,你能不能将她们娘俩带回罗陵来?”
“师娘,弟子到了盐帮,看情形再说。你们的挂念,弟子会转达烟芸的。”
刘若风换回那套晋军服装,骑上一匹从匈奴兵夺得的战马,沿大道往南疾驰。
一路无事。不一日,进入东州。
刘若风直接到王蹈府门求见。门上说,王大人上朝未回,让刘若风在门外等候。
一乘小轿直趋府门口。刘若风以为是王蹈回来了,忙唤道:“王兄!王兄!”
轿子停下,轿侧绸帘掀起,一个女子往刘若风看了看,说:“军爷,你是不是找司农大人?这不是老爷的轿子。”随即放下帘子。
刘若风觉得这女子有些面熟,在记忆中一搜,想了起来,叫道:“小秀!你不认得我了?”
帘子又起,那女子往刘若风脸上细瞧一会儿,叫出声来:“刘公子,是你!”
小秀跳下轿子,用手撑起前面轿帘,扶一名娇俏的年轻贵妇、踩着轿夫的后背,跨下地来。这贵妇满身珠翠,描眉擦脂,雍容华贵,光*人。不是别人,正是秦香绫。
刘若风其实早已猜出。养尊处优的生活,已让秦香绫略微有些发福了。
秦香绫将刘若风望了好一会儿,喜道:“风”但一个“风”字出口,后面却叫不出来。从前,她一直管刘若风叫“风哥哥”,可在此时此地,再用那样的称呼,显然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