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迷徒最后一位潜伏在大陆的国民党将军书籍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我回答:对不起,我不懂哲学。

这本作品不是哲学书,当然也不是文学书,要是将它归到文学类,人家很害羞的,引用乔巴的话:“你再怎么称赞我,我也不会感到高兴啦!!浑蛋~”

好了,说了坏话,该说好话了。

哲学之目的就是了解世界存在之本质,以及人类自身存在之本质。亦是说,一切关于了解未知之行为,皆属哲学范畴。而在研究探讨未知过程中所得的思想成果也属于哲学范畴。

从这个角度来讲,哲学是最强大的学科。因为所有学科都是从这些思想成果里分化出来的。古代,实际上只有一门学问,哲学。而包括科学研究,观测观察等都是隶属于这门学问之中的方法。这就是为什么古代的哲学家往往又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等。因为物理天文数学都是哲学家认识世界的手段。实际上古代哲学家的地位是相当高的,而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这些博大精深的哲学家的成就很难被超越。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玩过虚的。都是有实际成就支持着他们的思想与学说。当然,中国也有老子,墨子,孔子等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哲学大拿存在。

到了后来,世界被认知与划分的越来越细,哲学越来越强大,内容越来越多。多到没有一个人哲学家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搞清楚了。只能退而求其次,将很多实质的科目分化出去,自己走思想路线(盛极必衰)。而实质上,很多科学家也是哲学家。牛顿,爱因斯坦,居里……这些人的思想都充满了哲人的魅力。可见,哲学并不是空中楼阁。

因为各个学科都已经形成独立的知识体系,不再承认哲学的统筹地位,于是,很快就没落成为边缘学科,于是学哲学的就剩下点理想主义愤青以及脑子有问题的人才,最多再加点高考报错系的大拿。从哪一点可以看出哲学的没落?至少我活到现在25年,我知道李宇春,知道杨丽娟,知道芙蓉阿姨,愣是不知道中国最出名的哲学家是谁。当然本人的孤陋寡闻也是诱因之一。甚至还有更夸张的,以为文学家就是哲学家(文哲不分家)!彻底崩溃。

我不懂哲学,为什么又要噼里啪啦讲哲学咋地咋地呢?因为甚至连‘哲学’这两字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的时候已经在想‘哲学’问题了。

当模糊的知道‘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时。我就有了了解为什么会死的冲动。这一个念头就是将我拉入十几年噩梦般的深渊的源头。而要思考死亡,就必须思考生命,从而思考人生,再而思考情感,而超脱一切的,还要思考宇宙。就如一根线,为了找到线头,却拉出了一团丝。从死亡。到人生,到感情,到价值,到处世方法,到人的心理。就像一颗种子般发了芽。想收都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团丝怎么理都理不清,让人迷茫,让人困惑,所以长久以来,有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那就是:怎么才能不迷茫?怎么才不痛苦!我发誓,就算我搞不清楚所有的问题,我也要把生命的意义找到。因为,名利。感情。事业都可以变成他们的意义,但都不是他们的意义。意义到底何在?说白了,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只有身在这个由问题组成的围城里面的人,才知道这是多么的痛苦。而更多里面的人,被困了一生。这样讲来,我太幸运了。因为我只用了十三年就跳了出来。但这十三年,可不是普通的十三年,童年被这些问题搅得支离破碎,甚至想问题想到要靠吃药度日,想到躺在床上呻吟哀鸣的程度;更加痛苦的是,我发现思考已经停不下来了。那种情况,与其称为思考之疯狂,不如称为陷入绝望的歇斯底里。估计世上有我这样经历的不会太多。

我经常去问别人,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得到的回答真的很杂,甚至可以说是乱七八糟。当然也就没有想要的答案。找不到答案,就自己找答案!

最难的就是思维的转变。

直到想通一切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生命不是太短,而是太长’。那个时候,有一种冲动,一种唏嘘,一种解脱,加上一点点的兴奋。冲动是因为跳出了哲学的囚笼。唏嘘是因为时光如棱往事不堪回首。解脱是因为感觉到身上的巨石不在了。兴奋。废话。解脱了能不兴奋吗?而正是这一点点的冲动。让我决定把我的思想给固化成文字。因为太奇怪了。太奇特了。太不可思议了。

有一个小孩,从十二岁的时候就开始钻牛角尖。活活钻了十三年。这是何其的……可悲!

回顾俺前小半生;不得不说;俺就一悲剧 ;不过还好,可悲的是从前,可悲的是历史。如果未来也很可悲,那才是真正的可悲。

时常看到人吵架,吵得昏天黑地;时常看到人哭泣,哭得悲恸欲绝;时常看到人跳楼,好像世界抛弃了他似的;时常看到人网瘾,宁愿在虚拟中寻找寄托;时常看到人自杀,与痛苦相比,生命有时显得苍白……这都是不正常的。

喔!原来有这么多的人是普通人;原来有这么多的人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原来有那么多人在未来的迷局面前找不着北;原来有那么多的人在纯洁到不纯洁,天真到不天真的转变中败下阵来;原来有那么多的人不能接受自己;原来有那么多的人成天想着战胜自己。

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问题在这个代价是不是可承受的。

可以为这些人做点事的。我想。

只需要告诉他们,喔。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喔。原来可以这样分析看待问题,喔。原来我以前错在这个地方。而经过我的研究:99%的心理问题都是思想问题。所以虽然我是一个思想者,却做着心理学家的事,这本书解决了我的思想与心理问题。我想以之作为蓝本与参考试着去解决别人的心理与思想问题。效果不错!

有人说我是个神经病,我不介意,因为好像真的有点神经。

我失去了很多,多到五六年前边思考着问题,边思考着自杀!

只为了找这些垃圾问题的答案。

不过苦难终将过去,立足现在,回首前尘,本人的回答是:值得!

至关重要的一点,不管怎么去看待事物认识事物,有什么样的思想.始终不要忘记最初的目的.生存且生存的更好!

思想只是为了行为服务的.行为始终在思想之前的.我们因为做了什么而有思想,而不是因为有了思想再去做什么.正如快乐一般.我们不是快乐的去做什么,而是做了什么而后快乐.正如此.技术不能转化成生产力不是好技术,思想不能转化成馒头不是好思想。

思想怎么样指导行为?怎么样变成馒头?

大学时代,我的辅导老师让我去看心理医生。因为我充满了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于是去了。当我把心理医生当成一个倾述者时,告诉了他,这么多年所想过的问题。当讲到,宇宙的存在是没有目的没有意义的时候,他拍案而起,喝说:“你想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全是在浪费时间!地球转不转关你什么事!宇宙有没有意义关你什么事!”我针锋相对。道:“怎么会没有意义!正是因为宇宙没有意义,那么人类就更不会有意义,如果人类本身没有意义,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行为都没有意义,正是因为很多东西都没有意义,所以我不会因为事情发怒,不会去在乎生活中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是因为没有意义,所以我的心才会如此平静!我知道什么是该在乎的,什么是不该在乎的!你说这有没有意义?”当我讲了这些话后。心理医生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他居然鼓起了掌。说是他听到的最精辟的观点。接下来的时间与其是咨询。不如说交流。所以大家可能从这个例子当中学到怎么用思想去指导行为。如果仅停留在宇宙的意义,存在的本身的层面上。这种思想一定是垃圾思想。但是将这种思想给投射投影到人本身,或者生活中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时,那么这种思想才是有意义的。这就是思想转变成馒头的过程。我有一个朋友,喜欢道学。喜欢‘无为’之道。无为之道是有其局限性的。但我的朋友他用‘无为’的心态指导他的行为,不显不争,日子过得很宁静,心态与很平静。时常说‘老子’的思想很了不起。这也是思想转换成馒头的过程。所以任何一种思想的目的皆是为了指导人的行为,而不是文学作品般让人来品头论足的。如果你有了指导行为的原则,那么也就有了思想!

所以思想的第一要领是实用!

而思而不学而惘,学而不思则怡.所以思想与实践永远是双生的。行成于思。思成于行!最后,希望所有人都快乐.也希望所有的人都与哲学无缘.它是痛苦之源.请大家千万别把这本书当哲学书——因为我讨厌哲学,相当讨厌!——尽管里面有些哲学的内容,如果是哲学书,那么本书的目的必然是传播思想,而事实是,本人并不关心思想的正确性,只关心它的合理性。所以本书的基调不是说教,而是交流。大家可以把它看成本人的心路历程,希望本人的一些想法一些经历能够对迷徒们有参考价值,希望大家通过本人寻求困惑自己问题答案的过程与方法找到自己的解答与方法,这才是心路历程的最大作用——借鉴!有的哲学吧里的朋友评论说,写得不够深,当然,这本书是写给15…30岁年龄段迷茫的朋友的,深能深到什么程度!我见过的迷茫者更多的是因为生活与情感。因为哲学的,少得可怜,后来我感觉,跟哲学有关的人,都很可怜!而很多人对哲学陷入了误区,以为哲学是跟“终极”“真理”“本质”有关的学问。而这种想法是一条‘自以为是’的不归路。我喜欢简单,因为本人一直都是简单的人!哲学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或者说玩思想有一个最大的缺点。的确!思想可以让复杂的人变简单,但却不能让简单的人更简单! 而一个简单的人要想更简单,就只有一条路了。先变复杂,再变简单。而更多的人在变复杂之后,却找不到简单的回归之路。于是,出不来了。那么等待他的,必然是迷茫与痛苦!呵呵,在很多人看来,想不清楚就不想呗,至于嘛。很难想象“世界是什么,宇宙是什么,时间是什么,空间是什么,生命是什么,我是什么,人是什么,意识是什么,感情是什么,矛是什么,盾是什么”这样的垃圾问题可以把人逼疯,疯了其实也没什么,可怕的是知道自己快要疯了。以前,我真的以为我出不来,甚至作了自暴自弃的最坏打算,后来我出来了,但我不会说什么“皇天不负有心人”之类的屁话,而只感觉到侥幸与后怕!

喔,对了,简介中有讲到本文的逻辑不体现于章节之间,这里干脆提前招呼一声,免得看得不明不白。本书分三章,世界、方法、应用。迷徒们要做的,就是以你所认知的世界为基础,去发现与发掘认识世界的方法,然后,将你发现的方法用于人生中的各个方面。我用这个方法出来了,有理由相信,这个方法也能帮到你,但丑话要讲在前面,本书的思想是我的,对你没啥大用,本书所讲仅为垂钓技巧,离钓鱼裹腹还有段距离,所以要整有用的,自己构建自己的去!同时,我记得有一个读者,读完后给了这么一个评价:“他说的很多东西都不错,但人太自恋了,很不喜欢。”我也不喜欢,并不是指不喜欢他的评论,骂我的人多了,更厉害的我都见过,何况这点程度,我不喜欢的是,他的第一句话,“他说的很多东西都不错。”这个“他”字,我不知道他同意了我的哪些东西,但我可以明确的说,这个读者读了白读。如果站到第三者的角度去读,那么得出的东西必然是:“莫如冰”如何如何,“莫如冰讲的”如何如何,“莫如冰的思想”如何如何,白读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在简介中加入一句:对于本书,请保持第一人称阅读。我不丑话说在前面,绝大多数人要犯这个读者的错误。本书不是要吸引大众的眼球,不是要获得赞美。所以我并不想听到有人尤其是浏览后得出:“莫如冰如何如何” “他如何如何”的字眼,而应该是:“我如何如何。”只有以“我”为角度的结语,才证明了本书帮到了你。切记!切记!切记!!

我是一个失败的人,做什么,什么不成,没恒心,没毅力,为了思考这些狗屁的哲学问题,搞得我一个头两个大。人生,生命,世界,价值,感情,自然,宇宙,我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不要正确的解释。只要合理的解释。我一向认为一个东东敢自称哲学,那么必然是一套知识系统,有理论基础,有实践能力,并且能够应用到现实的行为当中,规范并指导我们的行为,很遗憾,我做到了。说实话,很多正确的东西在后世看来都是可商榷的,我只能立足于这个时代,立足于我的双眼,因为我不能超脱于这个时代,也不能超脱于‘我’之概念。所以,本书必然存在失误与争议性的东东。所以在‘导读指南’中,讲到‘莫字如冰,教材反面;以之为镜,正尔衣冠’;所以在‘作品简介’中才讲到‘阅读此作,请务必保持思想独立性’,读这部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思考莫如冰哪些是营养;哪些是垃圾;哪些地方是精华,哪些地方是糟粕;哪些地方说的是对的;哪些地方有欠妥当;甚至哪些地方说的是错的。千万不要顺着我的思路走下去。这样的话,这部作品就变成小说了,也就失去了它的可贵之处。而最最重要的是,在选择营养与垃圾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判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而这些‘正确的’再加上原有的认知会附着在“世界、方法、应用”的大框架之上,自然而然的构建出你思想体系的雏形。总有一天,这个框架、这个雏形会完善成你自己的思想。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而你,也就破茧了!第三章‘应用篇’我写的很随意,每一节都没有什么关联,每一节也都是人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论述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世界方法应用”的主线,我能够认识!当然包括没有纳入写作范围的命题,于是生活中不存在不能接受的东东,也就不会出现要死要活的情况。

我用这本书里的东西去帮着很多人解决了现实的困惑,也一直以之为傲的,有的朋友很奇怪,问我,“为什么有的硕士研究生都来请教你呢?据我所知你是本科吧!”我只能笑笑,道:“知识结构永远也弥补不了境界上的差距!”有一天,心血来潮的我想把这本书给打印出来,厚厚的一本。从‘迷徒。doc’变成了《迷徒》。重新阅读与修改了一遍,这个时候才感觉到这本书的重量。十三年呀。这为了这几张纸!

在本书完结的那一刻,困扰本人多年的围城就消失了。当然,它还有缺点,还要不断完善,不过那只是善后的工作了,本书的修订工作我会一直进行下去,合理!将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我不是作家,所以此生不会有其它的作品了。就写到这里吧。本书的面世了去了我心中的一个结,希望大家也能了去你们心中的结。同时也感谢生命群中很多迷茫的朋友对我的支持!以及感谢NIPIC昵图网素材共享平台,本书图片多由该站提供。关于本书图片侵权的问题请参见书后勒(个人声明,不具法律效力)。                ——莫如冰

作者题外话:本书图片太多,但好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